李林芷
重庆市农业学校 重庆 401329
摘 要:《电工基础》是中职学校电气类和机械类等工科专业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但由于中职学生本身文化理论基础不高,对其而言,在学习的过程中,仍然会存在很多的问题,严重的甚至可能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发展。通过多年实践,结合以前的一些教学方法,本文提出了基于目标驱动的教学模式改革,希望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目标驱动;电工基础;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优秀毕业生,为企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责任。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一直是职业学校努力探索的重要课题。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尝试采用目标驱动的教学模式,在加强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合作意识,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一、《电工基础》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电工基础》作为一门工科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面对的专业、教师、学生众多,因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不同、不同教师的授课方式不同、不同学生的理论水平也不同,所以在这样一门基础课程中所遇到的教学问题也是复杂多样的,现将主要问题归纳如下。
1.内容多,学时少
《电工基础》作为一门基础课,对电学方面的知识涉及面是比较多的,主要有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电磁感应等内容。因涉及的概念、定义和定律等较多,而学时比重较少,很多教师对这门课程的教学也是虎头蛇尾,花大部分时间来学习直流电路,花少量时间来学习交流电路、电磁感应等内容草草而过甚至一句话总结概括。随着我国教学质量的提升,很多直流电路方面的内容在学生初中阶段便已经学习过,花大量时间重新学习直流电流,得不偿失。
2.教师对课程内容的把握
《电工基础》作为大部分工科专业的必修课,几乎每个教师都可以就该课进行教学,因此这类没有什么难度的基础课经常是由新入职没有什么教学经验的教师进行教授。而作为一名较为简单的基础课程而言,自然学校对其的重视程度是不够的。但如果教师对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安排和教学要求的把握不到位,或者说在不同教师的教授过程中知识点权重的占比是不一样的,都会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3.中职学生的学情状况
中职学生一般都是中学时的后进生,他们的学习习惯差、学习能力不足、学习热情也不高,他们甚至可能不太懂得如何去学习,上课的时候还总是喜欢睡觉玩手机,从内心深处就缺乏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此外,由于初中物理、数学等基础学科的理论知识底子非常薄弱,在《电工基础》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就会觉得更加地吃力。
二、目标驱动教学法
目标驱动教学法从广义上来说,是指教师设定目标并引导学生依次完成目标任务的形式来进行的教学。从狭义上来说,是指教师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将知识点进行目标分解,学生围绕某一目标进行学习并实现目标要求的强调“在实践中学习”的教学方法。
上世纪八十年代,教育界中出现一种新的教学法,即任务驱动教学法,该方法在诞生之初便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与应用。近年来,结合中职学生实际情况,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理念上,教师在教学中推广应用了目标驱动教学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效。
目标驱动教学法有很多优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目标的完成可以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靠着成就感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技能水平。
最终真正实现手脑并用,知行合一。
但该方法在使用上仍需注意几点问题:设置目标的真实性与实用性,设置的目标应该尽量从生活出发,根据学生现有水平,恰当地设置目标;目标与目标间的连贯性与阶梯性,从易到难,环环相扣,这样才能让学生不断地学习;以及目标任务的创新性与趣味性,抓住学生贪玩的特性,加入适当地趣味目标,让学生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不觉得枯燥乏味。
三、运用目标驱动解决教学问题
首先,在《电工基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深挖教材,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运用目标驱动,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其次,将教学内容进行划分。《电工基础》的教学内容可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直流电路、电磁部分和交流电路。每部分内容设置一个与生活相关的大目标,再通过对大目标的分解和课本知识的结合,理实结合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下面以直流电路为例,简单讲解教学实施。
1.激发兴趣,引出目标
在现代化社会中,人人都离不开手机,中职学生更是喜爱。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手机,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激发兴趣,提出目标:手机就是一个特别典型的直流电路,里面涵盖了电路中的各类物理量,让我们一起来解剖手机吧。
2.教师指导,解剖目标
在刚刚提出目标的时候,学生可能会产生畏难情绪。这时候需要教师帮忙对该目标进行剖析。将整个目标分解成数个独立或者需要依次完成的子目标。然后再让学生进行逐个击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解剖手机,可以知道手机里有电压、电流、电阻、电感、电容等多个小目标。
3.学生动脑,从做中学
在明确小目标以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入电工实训室,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去大胆尝试,让他们自己去查阅书籍,让他们在自己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如果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遇到一些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便会自然而然地向教师寻求帮助。这时,对于大部分学生都存在的问题可以进行统一的讲解,如果是个别问题,则可以进行单独指导。
这个阶段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要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努力吸收知识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也是有助于学生获得较强成就感的一个阶段。
4.学生展示成果,教师总结归纳
对于每一个小目标,教师可以找一些比较典型的成果向全体学生展示,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交流下操作过程中的收获,从而让其他学生在思路上得到一些启发,有利于下一次目标的进行和完成。通过成果展示和相互之间的交流,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成就感,而随着成就感的提升,又会促使学生去发现和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总结时应多鼓励少批评,即使有些学生并未很好地完成目标,也要对其已完成的部分表示赞同,切忌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结论
通过目标驱动的《电工基础》教学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直流电路、电与磁和交流电路方面的教学内容。在目标驱动教学模式中贯穿了理实一体化和项目驱动等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有一定的提高。
五、结束语
不管是机电专业,还是电气专业,不管是《电工基础》课程,还是其他课程,教学方法都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教师努力探索、乐于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不断提高;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理实结合、敢于创新,教学质量就会不断攀升;只要教师和学生的理论和技能不断提升,社会和企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就会不断涌现。
参考文献:
[1] 张元君.《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0(3).
[2] 李建中.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PLC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旬刊, 2012(2):161-162.
[3] 李春菊,宋伟,张海洋.基于竞赛的《电工基础》“帮扶走”教学模式[A].当代职业教育,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