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长补短,着眼整体-----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点滴思考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4期   作者:黄晓蓉
[导读] 2020年初,疫情阻挡了师生们重返校园的脚步
        黄晓蓉
        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小学
        2020年初,疫情阻挡了师生们重返校园的脚步,也改变了我们教学的模式。在教育主管部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下及学校的安排指导下,我们一线教师摸着石头过河,想法设法积极开展了线上教学。
        教学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生命线,线下与线上教学工作的融合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利用线上线下教学环境实施融合教学?
        一、学情排查,分析研究。
        在居家学习期间,我们进行了三个单元的网上新课教学,我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借助教师推送的各种学习资源,提前自主学习,完成预学检测单,再通过线上学习进行练习,课后完成少量作业。其学习效果总体自然不及线下面对面的课堂教学,但学生掌握程度如何,很有必要通过调查进行学情排查。
        通过对本年级学情进行粗略排查,学生自评与家长评价相结合。学习效果方面:约仅有20%的学生感到线上学习效果很满意;约60%学生认为线上学习效果较好,但不及线下学习;另有约20%学生各种原因导致学习效果较差或很差。学习态度方面:约30%的学生学习自觉,不用家长督促,每日按时完成学习及作业任务;约50%的学生比较贪玩,需要家长督促,基本完成了每天的学习及作业;约20%的学生自律情况不佳,家长经常督促,仍不能很好完成学习任务,经常因学习和家长闹别扭。
        就此初步结果,虽只作为参考,不将学情排查结果与学生学业评价挂钩。但通过学业检测、查看作业等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态度、成效,进一步了解学生居家学习的状态。
        以“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来说,我们通过练习了解了每个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以及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差异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辅导、分层作业、个性化学习活动设计等。
        二、教学研讨,调整计划。
        去年那个学期不同寻常,总时间短,加之错峰入学、放学,学生每日在校学习时间也相应缩短,但教学任务未减,而要做到教学与防疫两不误,难度可想而知。
        为此,不可能像以往一样制定教学计划,非常时期,发挥备课组集体智慧,开展教学研讨,调整制定出更加科学和因时因地制宜的教学工作计划。
        教学工作在确保目标不偏离、效果不打折的前提下,突出学科研修重点,继续充分挖掘在线学习期间的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积极探索线上转战线下的课堂教学策略。充分考虑居家学习期间数学学科教学的薄弱环节和学生的学习差异,体现分层设计、个别指导,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保障学习底线,提升思维水平。紧扣居家线上学习和开学后线下学习内容,科学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兼顾新知学习与旧知回顾复习,确保双丰收。
        来自学生和家长的想法:小部分的学生认为从第一单元开始,零起点学新课;三分之一的学生从第四单元开始学习,适时查漏补缺,复习巩固前三单元内容;一半的学生认为先利用一段时间复习前三单元,再开始从第四单元学习新课。
        我们经商议认为:从第一单元开始零起点不现实,教学时间不允许。复习前三单元后再上新课?因学情参差不齐,后进生很难在短时间跟上节奏并确保效果,而且对优秀生的兴趣也会产生较大影响。比较稳妥的安排是先复习然后接续线上教学进度,缓慢进入新课学习,调整并保持良好学习状态,并在新课教学间隙利用自习时间有计划穿插对线上学习内容进行复习巩固以基本确保效果。
        三、因材施教,分层提高。
        线上教学效果的悬殊肯定较之线下学习更大,为此,更有必要克服困难设法开展分层辅导活动。
        根据各自学习情况,充分考虑学生和家长的实际需要,在不增加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做到有选择性、有自主性,科学合理确定分层辅导对象。


        对于后进生,我们适当降低学习起点与标准,放缓坡度,逐步提高,精心设计辅导内容和形式。辅导做好“三结合”:即将培优与辅困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还要注意做好课前、课中辅导的研究,集中于课后辅导“一锅端”的粗糙办法不可取。
        作为教师,我虽为首次接触线上教学,但在听课中也多少积累了一些的经验,在后续线下教学和辅导中,有必要继续借力“线上学习”,特殊时期,返校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摒弃教学信息化,对线上教育教学优质的资源和技术要充分利用,借信息技术之力更好的服务于难点突破、学习辅导、巩固检测等,信息化手段与资源依然是我们开展教学的帮手,可合理有效运用,逐步形成教学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常态模式。
        我觉得我们数学线下教学和线上教学的衔接工作要学会适时调整,因时制宜,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努力使教学质量不滑坡。
        如“三位数乘两位数”根据练习完成情况来看,学生笔算格式正确,部分学生出现的错误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计算145×2过程中,部分学生计算“4×2”时忘了加上“5×2”满十向十位进的1;二是在计算两个积的和时,错误地将百位上的“2+4”算成“2×4”。我们根据学生的情况,在后续线下教学中将重点放在计算过程中的进位,以及进一步的迁移与推理上,即关注笔算“12×145”时第三个积该如何定位。
        四、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评价设计
        针对“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目标,我们融合线上线下练习,在算法掌握、算理理解、实际应用等方面帮助学生内化“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
        (一)内化运算关键点的线上练习设计
        电子学习设备的使用对学生视力有一定影响,在线练习的设计宜少而精。对“三位数乘两位数”这一教学内容,可以分3个层次设计5、6道在线练习,给学生的答题时间约5分钟。练习内容注以下两个方面:
        1.加强基础性练习,内化学生对算法的掌握
        我们设计两道题要求学生以填空方式完成竖式计算,第一题(计算457×27)与例题难度一致,第二题(计算99×586)的难度略有增加。
        2.通过发展性练习,强化算法与算理的结合
        我们通过两道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强化每步积的计算与定位,再次实现在算法与算理相结合基础上的算法掌握与算理理解。第一题:计算375×44。第二题:王师傅平均每小时可以做186个零件,他工作15小时可以做多少个?教师以具体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每步计算的实际意义,渗透乘法分配律——耗时15小时做的零件总数可以看成10小时与5小时做的零件之和。
        (二)强化笔算过程与书写的线下练习设计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以及相应的数学应用,老师布置了两道纸质练习题。通过第一题的练习,检测并巩固笔算方法,同时了解学生对笔算的优化情况。第二题是相应的实际问题,用于检测学生用合适的运算解决问题的能力。线上练习可以及时为教师提供学情数据,弥补了作业批改滞后给后续教学带来“失准”的不足。
        线下练习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笔算过程、书写习惯等。线上与线下练习相结合,优势互补,实现学习评价价值最大化。
        融合教育,是线上和线下教育有机的结合,是充分发挥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产生部分之和大于整体功能的效应。我们以后的学习也必将走向混合学习,充分发挥线上和线下教学的优势,利用网络学习空间,继续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精准指导有机融合,让学习真实的发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