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教学法对小学生锻炼动机和人格培养的实验初探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4期   作者:陈士豪
[导读]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进程的深化,我国教育对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提出了不
       陈士豪
        重庆市沙坪坝区山洞小学校   400035
        摘要:随着我国课程改革进程的深化,我国教育对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运动锻炼动机(运动热情)与健全人格,成为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教师在体育课堂中使用游戏教学法,目的在于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不断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产生持续性的锻炼动机,同时在运动的过程中形成健全人格。本文结合小学体育游戏教学过程,提出多种教学实验方法,以此实现对本题目的深入探究。
        关键词:游戏教学法;小学生;锻炼动机;人格培养

        小学体育是培养学生运动热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课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引入游戏教学法,将其运用于课程导入、运动技巧讲解、运动合作活动、运动集体竞赛等不同的体育课堂环节,不断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引导学生感受体育锻炼的乐趣,让学生感受体育运动中的良好品质,以此凸显游戏教学法在培养学生锻炼动机与人格方面的重要价值[1]。
一、以游戏导入体育内容,激发学生锻炼动机
        要想实现游戏教学法对小学生锻炼动机和人格培养,建议教师将游戏环节作为体育课程内容导入的主要手段。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一般会直接提出本节课即将学习的内容:比如:800m(1000m)跑步、立定跳远、障碍跑等,让学生跟随教师的动作示范学习运动技巧。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课程教学目标,但是难以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更遑论培养学生的锻炼动机。因此,教师对运动项目导入环节进行设计,以游戏的形式自然导入本节课的主要运动项目。
        举例分析,在人教版教材支持下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学习“障碍跑”项目。考虑这一项目需要学生完成“跨”、‘钻’、“爬”、“绕”、“跑”等动作,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提出“动物王国运动会”这一游戏,提出:“请大家纷纷模仿不同的小动物,比如:山羊、蛇、兔子、马,通过这些障碍物到达动物王国的目的地吧!”。班级学生纷纷做出各种跳跃、钻进、爬行、跨越等动物的模仿动作,在游戏环节自主做出障碍跑的动作,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障碍跑学习环节,以此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同时为之后延长学生的锻炼动机奠定基础。
二、以游戏讲解运动技巧,延长学生锻炼动机
        要想实现游戏教学法对小学生锻炼动机和人格培养,教师可以对现阶段班级学生的体育课堂表现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学生体育课堂学习质量较低的原因,从而有目的的设计游戏环节,将游戏渗透于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锻炼动机。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可以发现,由于教师在运动技巧讲解时过于严肃,使用的语言多为体育专业术语,不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难以引起学生的主动参与欲望。因此,教师可以借助游戏活动讲解运动技巧,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逐渐掌握运动细节与技巧,让学生积极踊跃参与课堂运动活动,以此实现对学生锻炼动机的培养[2]。


        在上述的“障碍跑”教学中,教师除了在课程导入环节使用游戏教学法,还可以在“跨”、‘钻’、“爬”、“绕”、“跑”等动作技巧讲解时运动游戏教学法。基于上一环节的“动物王国运动会”情况,教师进一步提出“看看谁模仿的动物最像”的游戏。在游戏中,由教师担任“动物总指挥”,为班级学生分别表演不同动物穿越障碍物时的不同动作(本质上就是障碍跑的基础动作分解),而学生纷纷扮演小动物,跟着总指挥“学习生存技巧”,最终模仿的最像,甚至能够连贯做出标准障碍跑动作的“小动物(学生)”,则可以获得“生存技能大使”的称号,带领其他的小动物(学生)一起进行障碍跑,以此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实现对学生锻炼动机的培养,让学生在玩乐的过程中不断参与障碍跑活动,掌握障碍跑运动。
三、以游戏组织合作任务,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要想实现游戏教学法对小学生锻炼动机和人格培养,教师可以借助游戏教学法组织学生开展合作体育运动活动,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体育任务,以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实现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目标。
        在《接力跑》的体育课堂教学中,一味的开展传统接力跑已经无法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且不能够实现对学生人格培养的目的。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数量与情况,设置5人为一组,提出“击鼓传花”的团队合作游戏。在本游戏中,每小组学生5人每人负责跑200米,其中第一人与第三人则需要将花朵更换成其他颜色,而第二名与第四名、第五名同学则需要负责将更换的花朵送到终点。每个小组学生协作完成游戏任务。通过这一游戏环节,学生既能够参与到接力跑运动活动中,又能够感受合作游戏时小组伙伴的重要性,认识到团队的力量,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与集体荣誉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助力。
四、以游戏组织集体竞赛,培养学生坚韧品质   
        要想实现游戏教学法对小学生锻炼动机和人格培养,教师还可以提出“竞赛类”游戏,就是让学生以团体为单位,开展团体之间的竞赛,提出具体的竞赛规则,设置多种竞赛障碍。由于此时学生已经具备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学生们会想方设法克服障碍,赢得比赛,这一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形成不畏困难、迎难而上的良好精神品质。
        融合“接力跑”与“障碍跑”的课程教学内容,教师提出“团队障碍接力跑比赛”,在场地中为学生设置“沙坑”、“泥坑”、“高凳子”、“柔弱的兔子”等多种不同的障碍,让每个团队的学生自己分配接力跑的角色与任务,最终目的是赢得比赛。经过本次活动,学生们按照教师提出的规则分配竞赛任务,协同合作完成竞赛;在此过程中体会到了克服困难的乐趣,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精神,实现人格培养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教学实验研究可以发现,游戏教学法能够有效强化学生的体育锻炼动机,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同时能够以不同形式的体育运动游戏达成不同的人格培养目标,对于提升小学体育课程教学质量而言具有独特意义。在今后的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运用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在学习体育技巧的过程中感受锻炼带来的乐趣,形成良好的锻炼动机与人格。
参考文献:
[1] 张兴伟, 张维武. 浅谈小学体育游戏教学方法[J]. 数字化用户, 2019, 025(002):227.
[2] 刘晶. 游戏教学法对小学生锻炼动机和人格培养的实验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