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利用游戏化教学提高不同层次智障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4期   作者: 华建梅1,皮文萍2
[导读] 文章是作者在参加省级基础教育课题 《利用游戏化教学对智障学生进行有效生
        华建梅1,皮文萍2
        1.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特殊教育学校337000
        2.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教育局教研室337000
                                                   

        【摘要】文章是作者在参加省级基础教育课题《利用游戏化教学对智障学生进行有效生活数学教学的实践研究》的教研活动中,通过检测和评估出游戏化教学对不同层次智障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游戏化教学的实施与运用能够有效地控制智障学生的情绪行为,引导智障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完成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从而对智障学生进行有效生活数学教学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不同层次;智障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提高


        一、本校不同层次智障生的情况分析
        本期学校智障生共89人,其中在校生40人,约占全校智障生总人数的44.9%;送教上门服务对象49人,约占全校智障生总人数的55.0%,这部分学生是一群生活不能自理,无法适应学校学习生活的重度智障生,他们适应能力、运动能力、语言能力及与人交往能力差,生活能力即使经过训练也很难达到自理,仍需他人照料。因此,《利用游戏化教学对智障生进行有效生活数学教学的实践研究》的课题活动只能更多的针对在校智障生。
        由于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生理缺陷,决定了智障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因此在课题教学研究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缺陷的不同以及认知发展水平的差异,设置不同层次的发展目标。为了促进智障生能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最大程度的发展,教师在课题教研活动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实实在在地帮助每个智障生参加学习,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达到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目的。
        分层教学的实施要体现个性化的因人施“助”、因人施“改”、因人施“教”。鉴于以上种种因素,在校智障生大体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一)A层轻度智障学生
        通过体验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初步掌握一定的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尝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了解和掌握一定的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经历合作学习的过程发展合作精神;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B层中度智障学生
        通过体验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初步掌握一定的空间与图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尝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在生活数学的学习生活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树立自信心。
        (三)C层重度智障学生
        通过体验生活问题,初步掌握数与计算的、简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经历运用数字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思维能力;能积极参与生活数学的学习活动,对生活数学有一定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二、游戏化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不同层次智障生的有效实施
        数学是一门相对比较抽象的学科,培智学校的生活数学课程有一定的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实用性和可接受性。它的学习能帮助学生掌握必备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为学生适应生活、适应社会奠定重要基础。
        但智障生在学习中很难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记忆力,缺少抽象思维能力。这也正是智障生数学学习难的主要原因。因此,针对智障生数学学习障碍,课题组开展了利用游戏化教学对智障生进行有效生活数学教学的实践研究。主要是根据学生的特点,通过游戏来创设教学情境,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在课题研究活动中,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案和教学目标,并根据不同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尽可能地让每位智障学生在学习层次中得到最好的提高。
        这里就以课题研讨课《认识5》为例。《认识5》是《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生活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主要以游戏活动,即玩一玩的方式进行,师生一同参与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让学生体会玩游戏、识数字的乐趣,从而进行有效的生活数学教学。
        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制为:
        A层: 1、学生能较熟练地数、认、读、写数字5。
                   2、学生能够手口一致地数数量为5的物品。
                   3、培养学生有序的数学思维。
        B层: 1、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数、认、跟读、写出数字5。
                   2、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数出数量为5的物品。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
        C层: 1、学生能在教师反复辅导下跟读数字5。           
                   2、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到数学游戏活动中。

 
                   3、学生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中,教师从任务、练习、作业等方面进行分层,使每一层次学生都能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达成相应的目标。   
        (一)游戏化教学正向支持取向的情绪行为管理
        游戏治疗是智障教学艺术治疗的一种典型方法。它是透过游戏形式,运用心理治疗的工具或媒介;透过口语、非口语的表达及游戏创作的经验,去探索个人的问题及潜能,以协助人们内心世界和外在世界更趋一致。游戏治疗是让老师随着学生的问题、情绪、兴趣等诸多问题,用包容、开放的态度,鼓励学生自发性地接触学习活动,帮助智障生通过改善、稳定情绪方面的问题,间接改善不合宜的行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情感方面,智障学生多受机体需要的支配,情感协调力较差。在进行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先把控好学生的情绪行为,以全新角度将“情绪”与“行为”从环境教学、正向行为支持、玩伴互动管理情绪行为问题,倡导积极、常态解决行为问题等角度进行情绪行为管理。游戏化教学在管理中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课题研讨课《认识5》的课堂上,B层学生黎某某在上课进行十分钟时就出现了好动、烦躁情绪。时不时地动手打扰同学,在同学不理睬的情况下,将身体面向教室后面,双手交叉而坐,表现出气呼呼的神态。执教老师及时发现,上前安抚,可是效果不是很理想。紧接着,教师一句“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来做‘数一数、投一投’的游戏,看看哪个同学先坐好,老师就让他先来参加。”瞬间,黎某某转身面向老师坐好,期待第一个被叫上讲台。C层学生朱某某也在老师的调动下,不断地拍手,同时身体在座位上上下颠动着,高兴极了。A层学生则表现出略是骄傲的样子,因为他们往往是获得游戏的胜利者,在游戏中他们总是自主地当起了“小老师”。
        (二)游戏化教学有效引导智障生参与和完成教学目标
        游戏法是教师利用游戏向智障生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矫正缺陷的一种方法。教师把学习内容寓于游戏之中,通过游戏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智障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而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师制定和掌握教学目标,才能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从而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在课题研讨课《认识5》的课堂上,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读数方面设定了不同的目标。如A层学生要求能较熟练地数、认、读、写数字5;B层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数、认、跟读、写出数字5;C层学生则是在教师的反复辅导下跟读数字5。
        课中,教师以“拍拍手念儿歌”的游戏开始了本节课的序幕。“你拍一,我拍一,一只孔雀穿花衣;你拍二,我拍二,两只小鸭上河沿;你拍三,我拍三,三只鸽子飞上天;你拍四,我拍四,四只熊猫吃竹子;你拍五,我拍五,五只小猫抓老鼠……”在音乐旋律下,在游戏的诱惑下,全体智障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A层学生能清楚地数出、读出、认出数字;B层的学生因为口齿不清,不能清楚地认读数字,需要在教师缓慢地指导下才能认读出数字;C层学生则因为缺乏语言表达能力,认知水平较弱,在教师的反复指导下也只能“嗯”出数字,同时还伴有肢体动作,如在“嗯”读数字时,头会不由自主地跟着点头或拍手,这时教师就可以握住学生的手,在音乐游戏中一边缓慢地读数一边拍手,这样可以在C层学生头脑中建立初步的简单数感。虽说不同层次的学生表现出的学习反应、完成的学习目标不相同,但是他们都能在老师的游戏教学活动中,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认数、读数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三)游戏化教学激发智障生学习的强烈欲望
        在进行《利用游戏化教学对智障生进行有效生活数学教学的实践研究》的课题活动之初,作者针对本课题的研究活动对本校智障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100%的被调查学生都喜欢上数学课,特别喜欢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游戏化教学。
        智障学生理解能力差,为了帮助他们理解知识、学习知识、掌握知识,教师适时地设计新颖、有趣的游戏,巧妙地将教学内容融入游戏中,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质量。比如在《认识5》的教学中,教师在师生互动的拍手念儿歌和数跳游戏中,学生自然而然地从已学的1、2、3、4等数字开始认识数字5。学生喜欢听、喜欢看、喜欢念、喜欢认、喜欢学,从而达到游戏活动对智障生学习生活数学的有效实施,更主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强烈欲望。
        因为工作需要,作者在外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培训学习。回校后,B层学生戴某某跑到作者跟前,说:“老师,你怎么还不给我们上课?”听了他的话,我心中满是欢喜。学生戴某某是一个比较调皮的学生。我行我素是他一贯的做事风格,在与同学发生矛盾时常常以高声哭叫、向老师告状或攻击别人的行为来解决,还会出现上课不进教室或在上课时与同学打闹的情况。各科老师苦口婆心的说教、规劝在他身上显得空洞和苍白,这也让他成为老师心中的一块心病。在开展了一段时期的利用游戏化教学的实践研究活动后,戴某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时他还会提前到教师办公室提醒老师要上课了,上课时发言也积极了,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很多,能自主、积极地与师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游戏活动让智障生爱上数学课,这是数学老师的骄傲与自豪。智障学生在学习时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对事物的兴趣维持时间较短,特别是在较为抽象的数学课上,更难以做到长时间的投入。而游戏化教学能将学生全身的感官充分调动起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还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总之,由于智障生个体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对于数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层次也存在差异。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实施游戏化教学,不仅能激发他们学习欲望,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数学知识中来,增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能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学习活动的参与性、主动性,从而使不同层次智障生数学学习能力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特殊教育学》 主编:方俊明.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智力落后儿童教育学》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  组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等特殊教育师范学校专业课教科书(试用本).
[3]《分层教学在培智教育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作者:未知 《行知部落》期刊.
[4]《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数学课程标准》.

        项目说明:本论文系2019年江西省基础教育研究一般课题《利用游戏化教学对智障学生进行有效生活数学教学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pxzh2019-207)课题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华建梅(1976—),女,汉族,本科学历,中级教师,江西省特殊教育学科带头人。研究方向:特殊教育中的生活数学。
                  皮文萍(1968—),女,汉族,本科学历,高级教师,江西省首批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研究方向:特殊教育中的生活数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