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4期   作者:杨颖歌
[导读] 幼儿园绘画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至关重要。
        杨颖歌    
        登封市直属第二幼儿园    452470   
        摘要:幼儿园绘画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至关重要。教育改革的发展,促进教学理念发生了转变,新课程也对幼儿园幼师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互动教学模式应用于幼儿园绘画课堂教学中,逐渐成为现阶段绘画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需要教师分析互动教学模式实践问题,结合教学实际情况,采取正确的课堂互动方法,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育改革发展目标。基于此,本文就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师幼互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幼儿除了用语句来表达自身的情感需要,还有一种表达方式那就是绘画。在绘画的过程中,无论是有意识的涂抹作画,还是一时兴起的信手涂鸦,都是幼儿用来沟通外界,表达情感的独特方式。幼师和家长要从绘画入手,关注孩子的成长。
2 幼儿绘画
        研究幼儿的绘画表现,不仅可以知道幼儿的绘画发展水平,更可以了解幼儿的性格以及内心。儿童绘画是指在孩童时期,由于儿童对外部世界充满好奇的观察,通过想像力并经过自由发挥,采用涂鸦绘制出来的作品。幼儿对于绘画活动就像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大部分幼儿都喜欢胡乱涂抹,这实际是儿童的一种特殊语言,是他们表达内心世界的一种载体。由于幼儿社会交往能力不成熟,语言发展水平低下,但是生活在社会上就需要交往,他们的绘画就是他们的语言。正如我们的祖先,他们所在的时代还没有语言的交流,人们正是用绘画的形式进行交流,人们把想说的、代表的物体画在地上、壁上、骨头上来交流,汉字就是来源于远古的绘画。
3 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有效方式
        3.1 提高幼师素养
        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中,幼师的专业素养通过美术素养予以表现。幼儿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和技能的灌输,幼师良好的美术素养能够直接影响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有美术专业素养的幼师能够较好地将幼儿带入绘画的艺术氛围,专业性的教授方式和对艺术的欣赏能力,在无形中提升了幼儿的艺术素养。幼师应不断学习美术知识,提高自身的美术素养。此外,幼师还需具备出色的美术教学能力,通过对话、多媒体、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与幼儿发起互动。幼儿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意识,他们在绘画活动中取得的成绩或遇到的问题会第一时间寻找幼师。他们需要得到大人的认可与鼓励,面对这些主动的互动幼师要善于观察并有耐心,让幼儿成为绘画教学互动的主体,才有助于互动的开展,并使互动有效果。
        3.2 创新教学方法
        幼儿教师要更加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幼儿的美术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美术学习效率,使幼儿受到良好的美术启蒙。教师应充分注意美术教学的开放性,可以用问题引导的教学方法,让幼儿的思维得到良好的发散。例如,在美术主题创作“植物也有爱”中,教师可以先提问幼儿:“小朋友们,我们平时饿了要干什么呢?渴了呢?”幼儿回答:“要吃饭”“要喝水”。教师接着提问:“如果我们饿了的时候吃不上饭,渴了的时候喝不上水,我们会不会感到难受呢?”借此,教师可以引出创作主题:“小朋友们,请思考一下,植物不会说话,不能表达自己的开心,也不能表达自己的难过,可是当它们长时间得不到水会不会难受呢?当它们感受到雨水的滋润会不会感到开心呢?”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植物并将其拟人化,然后向其他幼儿展示,并说一说自己画的是什么。

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教师能够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美术教学氛围,使幼儿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增强感性认知,培养幼儿的情感,促进幼儿美术素养的不断发展。
        3.3 注重互动方法
        绘画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方面十分重要,幼师不仅要重视绘画教学,还要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避免绘画课堂教学过于形式化,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一方面,教师要整合课程资源,与其他学科不同,绘画课程包含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幼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充分利用周围环境,建立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联系,不断丰富绘画课堂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绘画学习中。例如:在进行“可爱的动物”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利用计算机网络搜集与绘画课程教学相关的资料,通过多媒体等教学辅助工具播放一些动物图片或者动画视频,使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时,加深对动物的了解,保证后期的互动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另一方面,教师应注重讲解技巧,绘画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实践性,对绘画教学质量的衡量,不仅仅考查学生对绘画知识的理解程度,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绘画能力,掌握绘画技巧,能够将理论知识合理运用到绘画实践中,发挥绘画课程教学的作用。因此,需要教师在绘画课堂互动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保证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在学生可接受的范围内。
        3.4 创设教学情境
        喜欢玩游戏是幼儿重要的心理特征。在游戏中,幼儿容易投入情感,其思维也更加活跃。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可以巧妙运用绘本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把绘画活动的知识点安排在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的氛围中玩耍、观察、想象和表现。如,在认识相似色的活动中,教师选择《艾玛捉迷藏》这本与相似色有关的绘本创设游戏情境。该绘本画面形象丰富、色彩饱满,能满足幼儿对色彩的审美需求。故事中的主角艾玛拥有与环境相似的“保护色”,根据“保护色”,教师可以提炼出相似色这一知识点,通过游戏引导幼儿观察并选择相似色,运用绘画的方式帮助艾玛的朋友在相似色的环境中“躲起来”。教师通过帮助幼儿建立对世界奇妙色彩的审美感知,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认识并运用相似色。在活动中,教师以“捉迷藏”的游戏情境贯穿始终,既激发了幼儿的绘画兴趣,又满足了幼儿以角色身份参与活动的愿望。
        3.5 注重教学评价
        教师评价会对幼儿的美术创作动力产生较大的影响,也会影响幼儿美术创新意识的发展。教师往往会站在成年人的角度对幼儿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比如,幼儿画了一幅人物画像,教师往往会说:“画得真好,真像。”这种教学评价虽然对幼儿的创作动力有所激发,但违背了幼儿美术教育的理念。这种以“像不像”为标准的评价会在无意中影响幼儿的审美观,让幼儿的美术创作产生明显的写实趋向,导致幼儿在进行美术创作的过程中逐渐丧失自由发挥和想象的空间。因此,在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对幼儿的美术作品保持客观和包容的心态,将教育的重点放在幼儿在美术作品中体现的情感上,理解幼儿的所思所想,并对此进行适当的评价。当幼儿的绘画过于抽象时,教师可以有技巧地询问幼儿:“你是怎么想到要这么画的呢?”让幼儿思考自己的绘画过程,增强幼儿的美术学习体验。教师要注意不能直接询问幼儿画的是什么,因为一些幼儿可能在绘画时脑海中并没有具体的构想,而这种不直接询问的方式能够更好地调动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4 结束语
        幼儿时期是培养儿童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的良好时期,在此阶段结合幼儿实际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绘画能力,学习相关绘画知识,还能不断提高自身想象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 刘璐 . 运用创意写生理念开展幼儿园大班绘画教学活动的行动研究 [C]. 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20.
[2] 朱婷婷 . 创意绘画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开展策略 [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9):163.
[3] 古丽给娜·吐尔逊 . 美术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1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