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4期   作者:王海霞
[导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各学段教学越来
        王海霞
        呼和浩特市武川县教学研究室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17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各学段教学越来越得到重视。有效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使学生对计算机的使用兴趣得到了培养;不仅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也是提高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课堂教学;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新课程的进一步改革,给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但同时也给教师的教学活动带来了新的挑战。在目前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学效率没有得到充分的提升,为了能够满足新课程改革对于高中教学的需要,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学必须进行改革。只有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进行革新和优化,才能实现新课程改革的在高中教学当中的顺利推进。
        一、创新教师的教学理念
        信息技术在高中教学中的深入应用和强化,导致信息化的教学逐渐成为了高中教学的主流教学手段。在教学当中是否能够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法,成为衡量一个教师能否适应当前教学环境和教学需求的一个标准。对于教授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师,更加需要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加快教学的信息化建设,进而实现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式的改进。
         例如,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一课中,教师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知识内容,知道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具有哪些特征。并且通过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继而体会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变化,认识到信息技术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关联性。在本节课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课前搜集并浏览一些和信息技术发展的资料和文献,进而对“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这一课所讲述的知识内容有一个大概的认识,接着,教师可以把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比如信息技术的特征、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等等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制作成PPT,利用PPT課件的形式对课文中的内容进行梳理,以简单和易懂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进而提高学生对于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此外,教师还可以搜集一些和信息技术发展相关的视频短片分享给学生,进而让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有一个更深的了解。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所收获,而且还可以缩短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时间,把课堂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
        二、创设有趣的课堂学习情境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利用媒体来创设、优化教学场景,借助美好事物的演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及动手操作的欲望,使学生在学习情景中产生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既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又为学生指明了方向,使学生感到学习也是一种乐趣,从而更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


        例如,在《flash引导层动画制作》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在课堂教学环境中设置“地球绕着太阳转”的flash动画场景,学生在“测试影片”(ctrl+enter)后发现,“地球”不能绕着“太阳”转,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在学习“引导层动画”时,发现在“地球”引导层中设置的“引导线”不合理,從而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对“引导层动画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自主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在数学课中自己探究知识的建构者。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总是跟着老师设计好的程序被动地学习,没有自主性,而自主探究教学中,教师则是积极的组织者,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探索知识、发展能力,还要为学生设置探索的情境,建立探索的氛围,把握探索的深度,评价探索的成败。新课程改革纲要中要求教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些理念对改革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具有指导意义。在书法中有飞白,那是意境;在绘画中有虚有实,给人以想象的余地,在教学中也应该为学生留有想象的空间,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信息技术的探究是目的性的发现,实践是理论的验证和深化,创造性学习是个性化学习成果的表现形式。只要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展现出独立特行的思考逻辑和效能。我们的教学以具体的任务共同驱动集体下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创新思维和实际生活的分析相联系,让学生有发现生活中足够素材的数理现象并引导学习进行科学思考和探索,并且让学生在集体的学习中能够互相借鉴和促进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对现实问题和技术的学习一开始就具有主动性和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广泛的学习、精准的表达、严密的技术逻辑与学习资源的共享能让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数理化、数字化,从发现问题开始到高效解决问题都利于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数字化生活的精准表达和探究都需要对社会和他人负责,并要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伦理道德等,技术的掌握水平和学生个人的三观紧密联系,对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让学生能够具体感受到信息责任意识的重要性。
        五、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精神
        信息技术教学就是鼓励学生创新,要做到与众不同,发展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信息技术中留给学生创造的空间很多,如画图中的自由创作、“Word、PowerPoint”中的电子作品创作等,这些都是学生进行创新的范围。在教学中,教师要切记千万不可要求统一,评价时也要灵活多样,注重能力方面的评价。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除了进行知识技能方面的教育,还要进行思想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是高中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学科,应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创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手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实践中采取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促使学生学好信息技术,使他们在社会中不断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吕小利.高中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
        [2]张辉.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思考[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21).
        [3] 王文哲.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