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专业课教师挑起"思政担"——会计专业推进"课程思政"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4期   作者:任晓丽
[导读] “课程思政”是近些年来高校教育教学中实施思政教育所提出的新理念,
        任晓丽
        山东水利技师学院  255000
        摘要:“课程思政”是近些年来高校教育教学中实施思政教育所提出的新理念,其脱胎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会议精神上所作的讲话。在会计专业教学中也有诸多与思政知识息息相关的内容。本文,笔者将从会计专业推进“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入手,分析如何有效的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让专业教师做好课程思政工作。
        关键词:课堂教学;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会计专业
        为了更好的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会议上关于“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讲话精神,当前全国各大高校正在积极开展关于如何使得课程思政与专业课有效融合的探索。会计专业从表面来看,与思政教育之间的联系虽然并不是十分的强烈,但是实际上,会计专业中的职业道德素养、会计工作原则等都与课程思政之间存在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的理解和认识对相关问题展开详细分析和探讨。
        一、会计专业课程积极开展思政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对于会计专业学生来说,其是未来会计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我国未来会计事业是否能够朝着更好的方形发展,与该专业学生思想道德素质高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会计工作实施期间,违规操作、信息失真等情况的出现,可能会给企业以及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规范会计人员职业行为就显得极为有必要了。而要想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使其能够更好的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做好会计专业工作,就需要加强思想上的引导,使他们认识到自身在工作中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将会对个人以及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促使会计人员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参与到工作之中,展现自我的价值与能力。道德素养与思政教育内容联系密切,所以说,会计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道德素养。
        2、有助于提升会计专业学生业务素质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会计专业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专业学生需要掌握多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自身各项工作的有序实施,使得自身在工作中更好的展现个人的价值和作用。对于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会计专业学生来说,其应当具备前瞻意识,要学会积极的与时俱进,了解当前自身所在行业对于从业者的综合素质要求,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认识到自身所具备的财务分析、财务决策能力等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而要具备这些方面的认识,不仅需要加强专业学习,同时还应当落实好思想领域的转变,在会计专业课堂上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为提升学生业务素质做好准备工作。
        3、有助于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法制观念
        会计人员必须要树立法制观念,遵守《企业会计准则》按照规定的要求开展各项工作,对于一名会计工作者来说,在日常工作中其一旦触犯法律法规,则可能会被吊销职业资格或者是面临牢狱之灾,美好人生可能会因此而毁于一旦。对于会计工作人员来说,其不仅要学会运用法律法规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职业行为,同时还应当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职业形象,使得自身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而在会计专业学习过程中,通过课程思政能够更加全面的渗透相关领域知识,使得学生的法制观念得以进一步健全。


        二、会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现状
        当前,高校对于课程思政的重视度虽然不断提升,诸多高校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之下,开始积极寻找专业课与思政教育之间的联系,实施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然而实际上会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现状却并不如预期,其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还比较多,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思想教育与专业教学“两张皮”
        在许多专业教师眼中,“思政教育、立德树人”是思政教师、甚至是学生辅导员等思政队伍“专业户”的工作,专业课教师没能承担起思政育人的重担,甚至有些教师还完全忽略了“价值教育”,没有利用好课堂教学的育人渠道。在许多学生眼中,相比思政教师,专业教师满腹精伦,是“大咖”,说话有“专业含金量”、更有分量,更有号召力和影响力,专业课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程度远大过公共课老师。但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教书育人比较强调该专业领域的科学前沿、比较强调知识传授,较少涉及“德育为先”如何在专业教育中落细、落小、落实。专业课堂应当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真正实现同向同行,协同效应效果不明显。
        2、教学改革不够深入彻底
        自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之后,我国各大高校为了进一步贯彻和执行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在思政教育方面做出了诸多改革和调整,但是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来看,这种改革存在有浅尝辄止的现象,许多学校更多的还是将落脚点放在“德育”与“学科”渗透层面之上,而在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思政学科与专业学科教材建设以及教师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有所欠缺,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限,导致诸多工作都停留在表面上,改革不够深入具体。
        三、会计专业课开展思政教育的途径探讨
        1、明确人才培养发展方向
        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表明任何学科教学第一位是培养人,反映在教学体系上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学什么样的知识技术,在顶层设计上理想成长教育和专业发展教育要有机联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开放系统,其系统内各要素的质量高低,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协同配合如何,将直接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应当在宏观层面,把理想成长教育与专业发展教育有机联系,在微观层面将“科学德育”融入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将价值引领贯穿会计专业课堂、实训课堂,把育人元素融入知识体系,把专业课上出“思政味道”。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应该设置“专业培养方案-各类课程群-具体课程”的三级目标结构图,并设置课程群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目标,每门具体课程又紧紧围绕课程群目标来铺展本门课程的三维目标,使课程三维目标自上而下层层具化与落实。此外,不仅仅聚焦于思政课程,而是在课堂教学、校园文化、职业实践、社交媒体等环节建立起自上而下的全过程的“学科德育”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2、坚持构建特色鲜明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课程思政在教育理念层面的突破,集中体现在将所有课程的教育性提升到思政教育的高度,课程教学目标之首要是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2。会计专业课教学中,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清晰,素质目标却不能与专业技能相辅相成。会计专业课操作性不强,知识体系复杂,如何在每一节专业课、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目标都设置与之对应的素养目标是教学设计的难点,专业教师应当在“知识面”寻找“渗透点”。例如,在阐述会计原理的同时,应当注重文化的植入,其素质目标为了解中华名族文化发展历程,教授账务处理的同时,应当注重传授做人做事的道理,其素质目标为塑造正直公义的人生观﹔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选取真实国内案例,其素质目标为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在引人入胜中潜移默化的实现思政育人目标。
        总之,思政工作与专业课紧密结合,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做好的事情,其对于教师的综合素养有着较高的要求,教师既要有扎实的专业课知识,同时还需对思政知识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这样才能找准二者的平衡点,使得二者更好的融合在一起,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琨.“课程思政”融入《基础会计》课程的策略探讨[J].财富时代,2020(11):168-169.
        [2]周玉笛.“课程思政”背景下财会类专业课程建设思考[J].财会学习,2020(30):161-162.
        [3]王东清,刘静静,刘华南,周新.基于协同育人理念下会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经济师,2020(10):201-2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