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4期   作者:凌云
[导读] 观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基础,更加科学的观察方法能够使学生对自然
        凌云

        杭州市求知小学  310022
        摘要:观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基础,更加科学的观察方法能够使学生对自然、社会现象充分理解。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需要精准设计教学方案,确定教学目标,帮助提升学生观察能力,培养科学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科学;观察能力;培养策略;
        小学科学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需要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科学仪器或者调动全身心的感官,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观察活动。与此同时,教师也需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小学科学课程的知识充满科学和探究性,不仅能拓展学生思维模式,拓宽学生视野,也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更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思维和观察能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师需要与时俱进,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和手段,优化教学方案,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出发点,运用学生更加喜爱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一、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观察习惯是学生能够提高观察能力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生获取更多知识,提高科学素养的主要前提。除此以外,观察能力的培养更能让学生形成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
        首先,在科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进行观察,无论观察对象是什么,都要使观察成为一种有目的的感知活动。若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并没有提前确定观察的主要目标,会造成学生观察结果不完整,观察结论过于肤浅等现象,只有提前设定观察目标,才能使观察对象更加完整。因此,在培养学生观察习惯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活动。其次,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观察对象与其他事物之间会存在某种联系,为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观察的更加准确,能通过观察理解事物本质,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时需要让学生学会全面、多角度地进行观察,并在观察中了解事物的主要表象和次要表象。最后,为了延长学生观察时间,教师需要在培养过程中引导学生重复观察,形成长期观察的良好习惯。自然界中有许多事物是不断变化的,科学实验中的某些现象维持时间较短,对于这一现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持续或者重复进行观察活动,使学生得到更加准确可靠的观察结果。
二、观察品质的培养
        观察品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组成部分之一,观察品质的形成在于后天教育以及生活环境和实践活动等。在小学科学课程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品质,让学生能够更加认真的进行观察,掌握事物本质,深刻记忆知识。因此,在观察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亲身体验,不仅要亲眼观察,也要深入了解,细致周到的分析事物。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耐心,在科学观察活动中,对于某类较为复杂的事物,往往需要学生具有更加持久的耐心,与此同时,还需要付出辛苦劳动才能获得观察结果。有些科学实验现象时间较短或者变化十分缓慢,需要学生长期对其进行记录,付出长久努力才能得到理想的观察结果。因此,在科学观察活动中除了让学生更加细致周到地进行观察以外,还需要教师不断培养学生的耐心,以此取得更好的观察成果。其次,教师也需要引导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多问“为什么”,留心细节。学生只有通过边观察边思考的方式,才能在观察中获得知识的吸收。如果学生在观察中不能产生思考,就容易观察错误或者失去捕捉事物变化的机会,从而影响最终的观察成果[1]。例如,在学习《今天天气怎么样》这一课时,教师需要为学生提前布置预习任务,使学生在这一天的清晨能更加主动细致的观察天气,并进行汇报,以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学会如何捕捉事物变化。最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观察结束后对观察内容真实的记录,秉承科学求真的态度,如果观察结果与预期所设定的目标不一致,也不能随意改动结果,需要认真分析,找寻实验失败或观察失败的原因,进行重复观察或重复实验,从而使学生形成更好的观察品质。
三、发挥教师作用
        小学生年龄较小,无法自主展开观察活动,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观察活动,并对课堂进行全面管控,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可以运用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和问题设置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第一,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观察背景,为学生提供观察材料。小学科学课注重学生个人体验,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增长知识,健全人格品质,获得身心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的观察活动做好准备工作,将观察设置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使学生能够在真实情境中获得良好的观察。第二,教师需要在观察中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学生需要在教师引导下,提高观察水平,教育并非是将知识直接传输给学生,需要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内在动力,使学生能更加主动、积极的进行观察活动,使学生通过自主研究获得真实的科学结论,激发学生兴趣,以此提高学生观察能力[2]。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教学活动需要具备真实的使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品质方面,让学生能获得观察品质的提升,与此同时,也能影响学生后续学习和自主探究过程。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此获得教学成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云.以自然为媒介  培养小班幼儿的观察能力——以自然角观察、养护葱蒜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03):118-119.
        [2]张婵.小学低年级科学课堂观察的有效性提升分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7):2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