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的惩戒的原则和方法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4期   作者:鲍辰淼
[导读] 每个人在社会中有各自的生活模式,
        鲍辰淼
        浦江县七里中心小学 ,浙江省浦江县 322200
        
        【摘要】每个人在社会中有各自的生活模式,每一种生活模式都要遵守行为规范。在规范内犯错并受惩罚是学习的一种模式。惩戒不是体罚,两者的理念、方法、措施与程度等都有很大区别。只要牢牢把握教育底线,依照规则行事,直指学生心理,教师便不必谈“罚”色变。
        【关键词】惩戒,规则,犯错,教育
        都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成长过程中肯定会犯错,而一次次的纠错过程就是人成长成熟的过程。学生处在班级这个小社会当中,他们跟同学之间的交往生活是多学生学会担当负责,而老师则需要用各种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以此达成教育的目的。
        和奖励手段一样,惩戒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因此很多人都赞同“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这个观点。但惩罚并不是老师一时兴起,毫无缘由的惩处,合理的惩罚应该有理有据。所以在班级管理当中,我们应该立规在前,警示在中,惩戒在后。
        在班主任经验分享会中,总是会有优秀的班主任讲到班级规则如何制定。我的观点是班级规则是全班一起遵守的,所以它的制定也应该有全班同学来完成,常见的做法是老师提前拟好草稿,在班上花一节课的时间对班级规则进行细化。这个规则一定要全面、具体、规范,并做到奖惩合理。但我们知道学生的犯错往往分为有意识、无意识,经常性和偶发性,情节有重有轻,危害也有大有小,往往不能够简单断定。所以在处理的过程当中警示作用也十分关键。当学生第一次犯错之后,可以选择提醒,再次犯错后警示,这样可以避免一些同学由于无意的或者偶发的错误而受惩戒。


        把握好惩戒的原则后,在处罚措施上,班主任也要考虑合理的方法。以下是我对惩戒方法的四点思考。
        1、教师对学生进行惩戒要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于此同时又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我们要时刻谨记惩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惩罚。处罚学生,是不得已而为之。整个处理违纪的过程,始终要把教育摆在首位,事实上,规矩立好了、警示到位了,真正走到惩戒的案例会很少。一个风气良好的班级是很少处罚学生的。
        2、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及时更新。宪法也需更新换代,学生的成长永不止步,他们探索世界的同时,也会因为种种原因犯错,当然也就能理解为什么会有新错误产生了。因此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需要时刻观察学生动向,必要时应带领学生重新解读规则,有遗漏之处及时更新。
        3、凡对某种违规的行为班级没有具体处罚规定的,概不追究(违反已有学校纪律的行为不能算),即“不知者不为过”。这一点很重要,是处罚学生是否公平公正的重要标志之一。因为师出无名,是班级管理上出现了漏洞或盲区。对某个首次出现的违纪行为,班级里没有对应的处理办法,此时班主任不能做情绪化的处理,意气用事。对学生违规违纪行为的处理原则也是参照“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的说法的,如果没有“法”,那就这次不追究,但是,以此事件为标杆,设立规则,下次违规,即按规则处罚。当出现了学生违纪的行为,又没有相应的处罚规则时,基本原则是不予追究,但是要召集相关学生制定新的规则。学生自己参与规则的制定,本身就是一次教育的过程,印象也比较深刻。这样的做法有利于矫正学生的行为,培养规则意识。
        4、惩戒应循序渐进、由轻而重。在整个过程中要始终给学生以改正错误的机会。在什么程度下改正了,惩罚即停止。每次实施时要告知学生,如果继续违规,下一个处罚将是什么,引导学生及时改正。意在让学生接受教训,不至于累犯。但是,如果继续违规,处罚的力度也就渐次增强。
个人介绍:鲍辰淼,出生日期:1996年8月,女,汉族,浙江浦江人,职称:二级教师,学历:本科,专业方向:小学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