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燕
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第一小学校 6172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广泛开展与落实,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改革也逐步走向常态化轨道。加强小学生道德素养与法治意识教育,成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初衷与宗旨。对于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根本任务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有了更为具体化、更高化要求。强化“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能够有效提升教育教学实效性,促进全面培养学生成才的素质教育发展。
关键词:立德树人 道德 法治
传统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以灌输的方式将书本上所涵盖的内容通过最为基本的授课方式教授给学生,目的在于通过有限的课时完成必须进行的教学任务,而对于学生是否理解以及是否会产生共鸣并不关注。这样的教学方式使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学无法获得真正进入学生思想、情感以及素养认知,更无法体现出应有的思想教育价值。作为授课教师更应当以最饱满的热情、丰富的知识储备、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对于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入脑入心,从小就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一、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全程贯彻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应有意义
(一)增强学生学习过程的情感收效
深入领会“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所形成的内涵和意义,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积极予以贯彻和实施,既可以有效强化学生学习的自觉主动性,还可以增强学生学习过程的情感收效。传统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授课教师更多固定化、呆板化教学思维的影响,授课形式循规蹈矩、授课内容枯燥乏味,严重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教学成果无法实现预期效益。现代化教育改革模式越发注重学生成长培养过程中德育教育因素的影响和作用,要让学生回归教育主体角色地位,不能将“教与学”作为对立效应而存在,要在根本上激发小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方法
传统文科教育教学方式无法突破对于知识点的机械记忆和反复诵读,一切都向应试教育进行看齐。传统教育教学法既浪费了教育资源的储备,又浪费了学生学习的精力和时间,可以说是事倍功半负面效应的体现。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也是如此。普遍化的记忆学习无法使小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对于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要求更是无法企及。
作为教育教学改革新突破,需要为小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时打造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方法,让受教育对象回归教育主体地位,案例化教学要充分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让小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法治与道德就在社会中、就在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从生活的事实中去深刻认识和感知道德与法治的精神、蕴含的真理。作为授课教师,应当以认真、科学、严谨的态度做好小学生学习的引导,在针对性教育教学背景下为学生“三观”的确立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
二、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策略
(一)将生活场景引入课堂案例化教学
将生活场景引入课堂案例化教学,能够有效激活小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认知度和认可度,能够使呆板的理论化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入心。课堂知识理论的抽象化原本理解就较为困难,对处于教育教学启蒙时期的小学生的理解会更加“青涩”。完成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是教育改革目标需要完成的“必修内容”,更是小学生成长成才培养的核心化内容。例如,在讲授《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一课中,通过授课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思考与探讨烟酒与毒品的危害。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记录教育片,让学生通过教育短片,了解烟酒和毒品对人体的危害。然后可以搜集学生身边的人和事,更加深刻的了解烟酒和毒品的危害。以生活化案例事实作为课堂内容的引言,让学生进行学习资料与案例的搜集,形成探讨之后,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自我讲述,再给予学生充分锻炼表达能力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增强学生普遍的理解力和认知力。
(二)深度钻研教材内容,紧抓课堂德育教育
“真理源于生活、认知来源于时间”,小学生在接受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理解力因为年龄的原因相对缺乏,例如,公共安全意识、防盗防骗意识、公共卫生意识等。授课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深度钻研教材内容的体例和知识体系架构,将理论化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要以学生判断力、理解力、认知力为参考依据。例如,在讲授《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这一课,授课教师通过列举生活当中的诸多场景,让学生回答和理解所能熟知的行为,如排队、公共场所不大声说话、懂礼貌等行为,以社会对人们道德规范化的要求,从小学生日常行为准则中予以表现。此外,课堂教学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形式进行视频短片的播放,让小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讲授更具有直观性的理解和认识。
三、总结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贯穿于教育工作的每个环节,基于“立德树人”的背景下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要以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为要求,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和法治思维的养成,为人才全方位培养与素质教育的深入拓展形成积极效应。
参考文献:
[1]李健.基于立德树人目标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思辨”教学模式研究[J].基础教育参考,2019(16)
[2]张金科.立德树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生活化探索[J].教师,2019(23)
[3]周云建.浅议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与立德树人的有机结合[J].明日,2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