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洁
张家港市暨阳实验小学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即复习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巩固。久而久之,导致了学生思维的依赖性和惰性,因而也就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以致于丧失了创造力。如何使数学充满生机和活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各自的发展呢?现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习热情。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而学生的思维往往是具体形象的,这就产生了矛盾。于是在抽象的教学面前许多学生感到无能为力,枯燥乏味,久之就会对数学失去兴趣。研究表明,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同时,在现实问题的解决中表现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形成数学思想,更能促进在以后遇到相关问题时,自觉地动用有关数学经验去思想、去解决问题。
如教学《角的认识》这节课时,利用秋天大雁南飞的生活情景导入新课,初步感知大雁从“一”字形变成“人”字形的时候,就形成了一个角。然后,再让学生找找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角,学生的兴趣马上高涨起来,纷纷回答:把扇子打开以后就形成一个角,时钟的时针和分针形成了一个角……教师适时导入新课,学生学习兴趣盎然,为学习新课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二、动手动脑,在数学活动中学习。
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而很少让学生动手实践。实践证明,若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勤于实践,数学上的很多问题还是能够得到很好解决的。特别是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尤为显得重要,学生普遍反映: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记不住,只有亲自动手才能学得会。
如,在教学“步测和目测”时,教师于课前在操场上量好50米的距离,并每隔10米插一根标杆。上课后,用一点时间介绍步测和目测的意义以及步测和目测的条件和方法,然后让学生按照教师所讲方法去实际测出自己的每步的大小。接着在此基础上先目测一段指定距离,再步测这一段距离,并做好每一次记录,最后通过卷尺的测量出准确的距离,评出步测和目测的最接近实际距离的学生,并加以表扬。
这样教学,既可使枯燥无味的统计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使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了统计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加深学生对操作方法的掌握。
三、小组合作,在自主探索中学习。
随着社会的发展,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合作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老师“一言堂”的专制,它有助于使学生处于“放松警觉状态”,为学生创设合作交流的空间创造了条件。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时候课堂上发生了这么一幕:学生在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时候,老师先借助直角三角板,让学生猜一猜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借助直角三角板,比较容易的算出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紧接着老师问: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呢?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学生在探究中积极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场面十分活跃。经过几分钟的探究过后,老师让学生分组汇报,大部分小组的汇报都与课本上的方法相同。方法一:任意画一个三角形,量出每个角的度数,然后把3个角的度数相加,最后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方法二:通过一个剪好的三角形折一折,把三角形三个角折成一个平角,从而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两种方法都是教课书上出现的,学生很容易发现。这时老师问到:还有别的方法吗?班级中的学生积极思索着,没有人举手回答,经过大约1分钟的思考过后,学生的脸上显出无奈的表情。这时课堂上的气氛显得紧张起来,当老师再一次问道:还有别的方法吗?教室里一片寂静,当课堂陷入了僵局的时候,一位大胆的女生举起了手,小声说:“老师我有办法了。”这时我点了点头,请她上讲台讲解并演示给同学们看。她边说边演示,先把做好的一个三角形的3个角剪下来,然后把3个角拼成一个平角,所以我可以断定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她的话音刚落,课堂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老师也不由自主的鼓起掌来,这时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气氛又活跃了起来,同学又投入到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中。数学课堂上出现冷场是常会碰到的(特别是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这时老师应该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这样才能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大胆创新,在表演、游戏中学习。
新课程注意到了学生的情感因素,认识到了它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试想,假如学生体验不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他怎么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因此,课堂教学中,师生间无拘无束地问答、创设愉快情景、穿插一些表演、游戏等活动,都会给予学生更多的快乐和满足,从而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解决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时,有的学生对谁比谁多,谁比谁少较难理解,老师可让学生比比谁的铅笔多。老师说:我有7支铅笔,比你多4支,你有几支?边说边拿出7支铅笔握在手上,要求学生也拿出符合要求的铅笔数。接着再问学生:刚才老师说的话,还可以怎么样说?……通过引导与思考,学生较好的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应是以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心理体验、新的认识,以改善自我、发展自我为目的,在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得到最鲜明的体现。新的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这样的课堂才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