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婷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东三路党校综合楼 713800
摘要:近年来,教育回归生活的理念逐渐被社会和教师认可,幼儿园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规律,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就必须进行游戏化、生活化的课程建设,让幼儿在学习和游戏的过程中即增长科学知识,又增加生活经验,保障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生活化;游戏化
一、建设游戏化和生活化课程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促进教学的生活化
近年来,教育回归生活的教育理念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游戏化、生活化幼儿园课程建设有助于幼儿园教育的生活化。在传统的幼儿园教育中,部分幼儿园提前对幼儿进行了专业化的学科教学,传授了部分科学文化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幼儿的知识积累,但是这种课程设置与幼儿的成长规律相违背,不符合循序渐进的认知发展规律,对幼儿想象力以及创造力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游戏化、生活化幼儿园课程能够保证幼儿园教育的生活化,将教育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经验、认知范围以及思维逻辑相融合,促进幼儿知识的迁移以及能力的发展,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确保幼儿健康成长。
(二)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园主要是为幼儿提供一个学习和游戏的教育环境,促进幼儿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能力、运动能力、思维能力等全面发展。因此,幼儿园教育应该符合幼儿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与幼儿的实际能力水平相适应。游戏化、生活化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背景下,幼儿园教师能够将教育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设计出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幼儿在活动实践中获得成长。除此之外,幼儿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能力、运动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都需要游戏化、生活化的课程作为支撑。
二、建设游戏化和生活化课程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部分教师对幼儿园课程与生活的关系认识不足
幼儿教育生活化已经成为广大幼儿园教师的共识,但是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存在片面的认识。部分教师认为幼儿园教育生活化就是在幼儿园课程中添加生活内容,导致幼儿园课程与添加的内容之间衔接生硬,不能够很好地融合。
(二)部分教师错误地将课程生活化与主题活动划等号
幼儿园教育中开展各种主题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其中部分主题活动是一些生活场景,是幼儿园教育生活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不是幼儿园教育生活化本身。部分幼儿园教师将幼儿园教育生活化等同于主题活动,极大地缩小了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范围,是片面的理解。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正确的理解应该是将生活经验与各种教育活动相融合,体现在所有的教育过程中,让幼儿在生活化的教育氛围和环境中获得真实的生活感受,积累生活经验,在学习中成长和发展。
(三)部分教师认为课程的生活化、游戏化与知识教学相对立
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生活化建设的过程中,部分幼儿园教师不能够正确对待教育生活化和知识教学,片面地将两者对立起来,导致课程生活化不能够有效落实。当前幼儿园教学过程中,部分家长对幼儿科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有迫切的需求,因此,要求幼儿园教师加大这方面的教育力度,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幼儿学习的压力,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同时,科学理论知识是理性的,而幼儿一般是感性的,生活也是感性的。
三、建设游戏化和生活化课程的策略
(一)教学内容的游戏化和生活化
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是一个整体性的过程,人为加快某一方面的进程会影响幼儿的成长规律,在幼儿园课程中抛开生活经验,不利于幼儿真实感受生活的美好,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游戏化、生活化幼儿园课程需要对教育内容进行整理。幼儿成长和发展的基础就是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从生活经验中锻炼技能,获得各种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念等,因此,幼儿园教育的重心不是系统化的科学知识,而是真实的生活知识。
游戏化、生活化幼儿园课程建设需要幼儿园教师重视培养幼儿的生活情感,需要在课程设置中融入幼儿的生活经验,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常识等相结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以音乐教学为例,传统的幼儿园音乐教学大多数是弹唱教学,即教师弹钢琴教授幼儿唱歌的形式。
(二)教学环境的游戏化和生活化
影响人成长和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教育和主观能动性等。其中遗传是幼儿园教师所不能改变的,只能从环境、教育和主观能动性方面对幼儿施加影响,引导幼儿健康成长。因此,游戏化生活化幼儿园课程建设需要进行教育环境的生活化。幼儿园教师首先要创设生活化的教育环境,将生活中的一些因素融入到幼儿教育中,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获得经验和感受,比如,幼儿园教师在教授幼儿认识花草树木时,可以引导幼儿走出教室,到幼儿园的课外空间中进行实地观察。或者将真实的花草树木标本、盆景等带入教室中,让幼儿近距离接触探究。或者引导家长带领幼儿去公园、植物园等近距离观察、收集标本等,真实地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花朵从种子到开花的成长过程,了解真实的花朵成长经历等,增加对绿色植物的认知。教师可以在教室的环境创设中融入生活元素,比如,创建商场环境、医院环境、厨房环境、马路环境等,让幼儿在角色扮演中获得更多的生活体验。
(三)学习方式的游戏化和生活化
在幼儿园教育中,幼儿教师通过组织幼儿参与主题教学活动,使幼儿在某一个主题中获得相应的能力锻炼和知识积累。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学习方式比较粗放,对于知识的领悟差异性大,效率较低,再加上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使课堂教学效果受到影响。游戏化、生活化幼儿园课程建设需要对由幼儿的学习方式进行游戏化生活化。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幼儿通过各种游戏能够探索和认知世界。
(四)课程评价的生活化
在幼儿园教育中,传统的课程评价是以成绩等形式来为幼儿评定等级,一般情况下成绩是最主要的评价因素。这种评价模式是单一片面的,对于幼儿真实的性格特点、能力水平等不能够准确呈现。当前在教育回归生活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幼儿的课程评价应该是多元化的,符合多元智能理论,包括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等评价项目,这些评价项目都需要从幼儿的生活中体现出来。
幼儿园教育对人一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幼儿园课程建设应该顺应当前教育回归生活的教育理念,进行游戏化和生活化的建设。幼儿园教师应该理解和处理课程教育、主题活动和教育游戏化生活化的关系,实施教育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环境以及课程评价的游戏化与生活化,为幼儿提供更科学、贴心的成长指导,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顾丽娇.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和区域活动有机结合的策略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0(29):87-88.
[2]董如悦.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策略的实践与探究[J].教师,2021(02):113-114.
[3]魏倩楠.探究教师如何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高效开展家长工作[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