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苗苗 闫佩佩
山东海事职业学院 山东省潍坊市 261000
摘要:近年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各大高职院校开始纷纷加快校园文化建设步伐,以期借助良好的文化氛围来熏陶、渲染学生,为学生坚定思想意识的形成指引方向,帮助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品质、文化素养等不断提高,使学生后续学习及就业过程,能够以坚定思想为出发点不断提升、不断发展自我。本文首先分析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价值及特征,进而探讨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路径,希望能为高职院校相关工作人员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开展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价值;特征
一个民族的振兴离不开教育,而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及德育为先这一原则的背景下,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能切实为民族振兴提供巨大推动力。在我国教育体系不断完善的背景下,职业教育的作用及价值开始愈发重要,通过职业教育能为社会及企业直接输送人员,所以职业教育得到了大力发展,随着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优化和完善,职业教育开也是与时俱进,在各专业教学中贯彻落实了新理念、新方法,切实实现了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但是,从学生思想及素养方面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因缺少文化的熏陶,导致针对学生的思想及素养培养未能与预期目标相符。面对此种情况,高职院校就应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基于校园文化的建设,能为学生思想的形成、素养的提升、道德品质的发展等提供促进作用。
一、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价值
在高职院校加快文化建设,基于文化自信引导作用的充分发挥,能为高职院校整体师生的思想信念坚定发展提供促进作用。高职院校文化是在自身发展过程,通过文化根源的探寻,加之所创造成绩的结合,进而形成的一种价值理念,而借助该种价值理念的指引,能使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突出高职院校教学特色。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价值在以下两方面得到了充分体现:首先,能帮助教职工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精神与职业素养,进而指引其人才培养工作的高效高质开展;其次,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通过文化建设能实现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之后借助氛围来熏陶、影响学生正确三观形成,帮助学生一种由内而外的文化自信逐渐产生。
二、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特征分析
(一)实用性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及办学宗旨决定了高职院校文化实用性特征,从高职教育实际情况来看,其是以地方产业及社会岗位需求为出发点开展的一种职业教育形式,所以具备的实用性特征十分显著。立足职业教育学制结构方面进行分析,高职教育的导向是以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为主,进而帮助学生职业应用能力得以有效提升,因此对高职教育文化品性方面的强烈应用性特征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其不同于我国本科教育所提倡的精英教育[1]。利用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实用性特征,能使高职教育独立精神及文化特色得以充分彰显。
(二)开放性
开放性是高职文化具备的显著特征,该种特征在高职教育教学不同于“象牙塔”式的运行机制方面进行了充分体现。具有双重属性的职业教育,教育属性仅是其一方面属性内容,通过这一属性内容能将“静态”的一面呈现出来;而另一方面本质则体现在职业性方面,所以使得以社会经济发展为依据的“动态”变化一面得以逐步凸显,因而对职业教育的跨界性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高职院校需要与政企、产业进行密切联系,跟随社会发展趋向,确保高校及政企、产业的立体联动模式有效形成,借此确保校企合作及产教融合目标有效达成。
(三)教育性
作为特殊文化形式之一的高职教育文化,立足其文化载体方面进行分析,具体有物质文化及精神文化两种形式之分;而从文化构成结构方面进行分析,又有人文文化及职业文化两种形式之分。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怎样分类,高职院校文化的根本目的都是以育人为主,简单来说,就是高职院校文化的教育属性十分显著[2]。
作为客体而存在的高职院校文化,主要有显性及隐性的两种文化功能发挥,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及行为,尤其是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其正处在三观塑造的关键阶段,此时借助灌输式、说教式等模式很难达到预期教学目的,而借助潜移默化的文化教育,则能确保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良好实现。
三、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路径
(一)明确定位突出办学特色
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参考依据就是办学定位,在办学定位科学确立的情况下,能为高职院校建设及发展目标的明确提供帮助。从目前我国一些高职院校实际情况来看,其并没有明确的定位及发展目标,因而仅能以区域定位方面的发展为主,然而,受此种缺乏针对性的定位影响,自然不利于高职院校的长久发展[3]。所以,对于各大高职院校来说,应与自身发展特征、办学条件、教学成果等充分结合,基于自身实力的全面了解为出发点,将办学定位明确出来,而对于一些办学条件优越及具有丰富办学基础资源等的高职院校来说,应在特色文化建设工作方面进行适当的发展,这一过程应先明确特色化建设的大体目标和总体方向,之后基于思想的进一步解放,注重办学理念的积极完善,使学校办学特色充分凸显,基于特色化发展道路的严格坚持,确保具备特色的专业得以有效建设。与此同时,高职院校针对各学院关系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应基于办学特色的突出为前提,与院校资源进行整合,确保全面发展目标得以良好实现。
(二)明确述行构建特色文化
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高职教育,而高职院校的文化属性也十分独特,即具备高等性、职业性。高职院校进行文化建设时,避免仅在其高等性方面进行关注,同时更应该在其职业性方面提高关注程度,对学生实践能力及技术水平的培养进行重点强调。高职院校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就是文化建设,考虑到高职院校的双重文化属性特征,其在建设文化的过程,应致力于具备双重属性的特色文化构建,简单来说,就是将大学校园文化及社会文化、企业文化等融合起来,进而构建体系化的特色文化[4]。第一,指导方向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通过育人为本即文化引领这一教育理念的强化,积极主动建设特色文化。第二,通过高职院校文化发展史的回顾,将文化建设结构理清,之后基于文化发展源头的挖掘,与一些成功做法和具备影响力的经验相结合,实现特色文化构建目的。第三,在学生人文精神培养方面进行重点强调,同时针对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培养加强力度,为学生学好、掌握文化知识提供保证,以此为基础,对学生的开放发展提供鼓励,进而通过实习培训及企业社会实践等,使学生对企业管理制度的了解有效深化,帮助学生综合职业素养逐步提升。
(三)加强人文素养培养力度
首先,高度重视人文精神培养,注意大学人才培养理念的充分明确,即融合人文精神及科学精神。高职院校文化建设过程,应将培养学生、人类文明传承、民族文化弘扬等的使命主动肩负起来。所以,针对文化建设进行规划的过程中,应对文化建设方向及标准进行充分认知,在针对单一技能文化、职业文化建设进行追求的过程,还应该在人文素养文化建设方面加强力度,进而借助职业文化及人文素养文化的熏陶,为学生成长成才指引方向[5]。其次,注意多种方式及路径的探寻,确保全新文化素质教育模式得以有效形成,进而借助企业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人文教育模式应用,达到人文素养培养目的。具体来说,高校针对多元化人文课程体系进行构建的过程中,应将学生会及学生社团等具备的宣传优势充分发挥,借此实现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目的,与此同时,还应在实体文化建筑的建设方面提高重视程度,如工匠雕塑、文化墙等,在潜移默化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结束语:
能体现高职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内容就是校园文化,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力度的有效加强,能为高职院校理想发展目标的良好实现提供促进作用。所以,高职院校必须加快文化建设力度。
参考文献:
[1]力莎.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06):103-106.
[2]束梦.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五融”路径[J].江苏教育研究,2020(33):75-79.
[3]黄翠萍.新时代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实现路径探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11):166-168.
[4]余蕊,刘浩瀚,李志伟.浅析高职院校“双创”文化环境建设[J].四川劳动保障,2020(10):44-45.
[5]胡翠娜.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创新性发展初探[J].高教学刊,2020(33):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