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学科素养教育中信息技术的角色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4期   作者:关英明
[导读] 学科素养教育是我国目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大战略方向,
        关英明
        (黑龙江省讷河市拉哈镇中心学校 黑龙江 讷河 161342)
        学科素养教育是我国目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大战略方向,是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在信息经济时代,我们初中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大量使用各种各样的信息化教育手段,如演示文稿、白板、电视、多媒体,动画、"虚拟现实"的仿真技术和网络教学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学科素养教育的效率,有力地促进了学科素养教育的发展。
        我主要想谈一谈信息技术在学科素养教育过程中的作用:
一、抽象知识直观形象化
        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使我们从传统的"教师—黑板—教科书—学生"的教学模式中,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和语言描述的困难,生动形象的地展示教学内容,再现抽象的事物,使得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学生通过对具象化的抽象事物的观察,得到对抽象的现象的认识。如化学教学中的微观粒子的变化,原子的组成等,如果使用动画进行演示,更易于学生理解,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这样使用远远比板书板画、挂图和直白的语言叙述要更便于学生学习。
        利用多媒体课件甚至包含网络教育资源的使用,可以用生动形象的将一些较难理解或实现的理化生现象或规律生动再现给学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使学生的专注性提高,这样教学效果会得到提升。例如在化学教学中"食品中的乳化剂"一课中,利用动画或者视频可以动态演示食品中添加乳化剂后和未添加乳化剂前的变化情况;又如在生物课程"观察细胞的基本结构"一节中,既可以以动画形式演示黑藻细胞叶绿体的分布及鸡肝细胞的线粒体分布,又可以在观察黑藻细胞(鸡肝细胞)的同时进行分析提问,亦可以按学习不走进行演示,同时观察实验过程,其演示活动完全按教师的教学要求来按需使用,可以使得教学效果得到更大的提升。
二、实验教学模拟
        初中实验教学是初中理化生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实验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效果,帮助学生更形象的掌握知识并巩固知识,获得必备的技能,培养学科素养与学科能力等方面都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而通过多种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可以有效的模拟物理和化学、生物实验。而这些是对实验教学的有效补充。
三、增加课程容量
        根据教育部新颁布的相关规定的要求,在总体不增加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前提下,使学生获取得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学科素养得到更大的提升,仅仅教师的语言、板书板画、教材等传统手段是比较难以实现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就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使用,尤其是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往往可以使教学效果达到1+1>2。动画、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可以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实践,很多危险的实践实验活动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得到练习,从而增加了练实践时间,达到增加课程容量,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四、启发学生思维
        现在的中学生思维活跃,对网络、手机、电脑等现代新生事物特别感兴趣,很关心现代社会一些新技术的发展,而传统教育媒体,对于学生的心理需求不能及时满足,在信息技术及网络环境下,基于资源的学习,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可以将获得知识内容及时用于实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思维,展示现代科技的力量。
五、信息技术能够突破时空限制
        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尤其是网络的出现及其在学科素养教学中的使用,可以创设信息化的学习情境,可以促使学生使用新的学习方法,而信息技术的特性,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科资源,信息技术使教学过程走向开放性、自主性、包容性,学生可以围绕知识点和技能点,通过网络进行多角度学习(学习者角度、合作者角度等),网络教学资源出现是对传统教学的巨大冲击,它的出现可以为教育教学提供多途径的支撑,在网络中教者与学者都可以集思广益,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完成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补充。利用网络进行的学科素养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信息,为学生的创造多样化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以及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独立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益。
        学生接受学科教育信息的成功与否,是衡量我们教学效果是否高效的重要标准,学科素养教育要求我们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适合现代信息社会的人才,而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一个必要的前提。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不断优化信息技术手段来为学科素养教学提供最优化服务,并以此实现现代化教育的战略目标,是目前我国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