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与挑战并存,线上与线下融合——线上语文教学案例《浣溪沙》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4期   作者:丁亚锋
[导读] 2020年的春天,是一个不平常的春天,
        丁亚锋
        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小学  
        
        2020年的春天,是一个不平常的春天,全国的孩子们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寒假。为了落实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坚持把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放在首位,我们响应号召,进行了“线上网络教学”,努力为孩子居家学习提供指导。
        “线上网络教学”与传统的“面对面的课堂教学”不同,学习环境、学习方式的改变,给老师、家长、学生,都带来了新的挑战。老师们积极应对挑战,设计学习任务单、及时推送优质资源:家长、学生也积极配合,积极学习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努力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线上网络教学。
        但是,我们实行线上网络教学面临着很多的问题:1.学生们对各项网络操作不熟悉,若长时间依赖电子产品学习,会严重影响学生视力。2.自律性差,学习依靠督促。居家学习时老师无法全面监管学生学习状态,加之刚刚经历寒假,学生本就懒散,线上教学效果让人担忧。
        针对我的语文教学,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尝试采用了“三板块”的授课法。
        1.课前通过QQ群在线发送“预习单”,用“预习积分”激励学生做好预习,助力线上教学顺利开展。
        2.线上教学过程中,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展现自己,做好笔记,下课把笔记传至QQ群,用“听课积分”督促学生认真听讲。
        3.课后布置拓展型作业,把语文教学向生活延伸,学生在班级群展示作业,获得“作业积分”。

案例描述:
        教材分析:《浣溪沙》是苏轼1082年春任黄州团练副使时作的一首记游词。然而从内容来说,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记游作品。通常,记游性作品是写人与自然的关系。但本词从山川景物着笔,意旨却是探索人生的哲理。上阙写景,下阙抒情,由景入情,一反人们常叹的时光流逝,得出“休将白发唱黄鸡”的哲理。
        教学目标:根据注释,理解诗意。反复诵读,熟读成诵。4.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诗词文化的喜爱。
        教学过程:
        一、美食导入,揭示课题,激发美。
        1.东坡美食: 同学们好,今天这节课咱们上课之前先上菜。首先来看几道美味佳肴吧。出示图片——  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粽子。 同学们想想这几道菜有什么共同点吗?对了,每道菜前都有东坡二字。
        2.介绍东坡 揭题读题
        (1)我们一起欣赏古诗词诵读第九课《浣溪沙(板题)
        (2)讲解浣溪沙词牌名。(浣溪沙,词牌名。传说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
        二、理解词意,初识美。
        1.读准字音,读通全词。
        2.结合注释,交流词意。
        3.范读指导,读出韵味。(播放《浣溪沙的情景朗读》)
        三、体会词境,品读美。


        1.品读上阕,体会景美。
        这是一幅怎样的春景图呢?(读上阕)你读到了哪些景物?联系景物,想象画面我们再从词中去品味。你感受到这是一派怎样的景象?板书:生机、清新。
        2.品读下阕,体会哲理深意。
        此刻,他面对眼前西流的溪水,更是产生了非同寻常的遐想,(男女生对读)对比品读,感悟苏东坡“再少”之乐观豁达。而此时,苏东坡借溪水西流,他想表达什么?链接词句,你现在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苏东坡?这是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
        四、感悟词人,升华美。
        1.向往美。在逆境中生存,在磨难中成长的乐观豁达,造就了不同寻常的苏东坡。有词为证。——《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2.追求美。了解苏东坡一生的主要成就,凝练词人超凡脱俗之美,激发对词人的喜爱。
        3.拓展美。
作业展示:
        网络授课和线下作业相互补充,既可以学习新知识。又可以巩固旧知识。 每天我会在班级QQ群里通报完成作业情况及进步同学的名单,展示优秀作业。针对一些自制力差的学生,采取单独和家长微信或电话沟通的方式,指出孩子努力的方向。 综合学生的课前预习、课上参与互动表现、课堂笔记和课后作业积分情况,我对这些学生提出表扬,这对学生是莫大的鼓励。
线上线下教学的体会:
        这次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对我们老师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疫情期间,我不能像医生那样冲锋在一线治病救人,为国分忧,但我可以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上,尽心尽力备好每一节课,讲好每一节课,改好每一次作业,每一天都是充实的。但是“网”上的语文课与线下的语文课比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差异性的,所以,线下教学开始后,依然要沿用微课讲解重点、网络资源运用等有明显优势的方式、手段、策略,不让学生觉得线上线下学习有明显差别。线上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潜能得到充分挖掘。作为老师,我们一定要把握疫情后线上线下教学衔接融合确保衔接效果,教师和学生配合,家校配合,力争让孩子以最佳的状态进入线下学习。
        一、保留线上好的经验和成果
        线上教学,我们从陌生到熟悉,从被迫接受到熟练掌握,经过网课的摸爬滚打和实践操作,我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建构了提供资源—完成任务—答疑解惑新的学习模式,这种新的学习模式为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了充裕的学习时间、思考时间、探究时间,适合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这种好的成果我们要保留和延续。
        二、保证线上线下教育无缝衔接
        为保障线上线下教育无缝衔接,我们可采取起、承、转、合的策略。首先师生在心理上要做好平稳过渡。因为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变了,我们要由相对的自由逐渐向有规律的作息过渡;由相对的独立学习向群体学习过渡;由自主学习向自主+指导性学习过渡。这些变化都需要师生从心理、情绪上做好准备;其次在知识的衔接上做好平稳对接。我们可以根据知识的不同类型选择不同的承接方式。
        三、建构线上线下融合的新型教育生态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性格不同,偏爱的学科不同,对知识接受的方式、途径也存在差异,线上教学很多学生已对接到了自己学习最舒服的方式。面对即将复课后的线下教学,我们要做的不是线上与线下的转换,而是应该思考如何做好线上与线下的融合,最大化的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习欲望更加强烈。
        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是最美的画面,而遨游的本领则需要我们为师者一步步去引领。我们去超市购买东西,会根据自己的购买能力选择需要的,课堂就是知识的超市,我们先要给学生选择的权利,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习惯。复课后线上的优秀资源可以继续推荐,线上分层设计的巩固练习仍可保留,在线下学习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去线上选择自己的所需,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