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信息技术,激活小学科学课堂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4期   作者:陈圆媛
[导读] 以信息技术为载体所构建的教学模式,
        陈圆媛
        (义乌市北苑小学 浙江 义乌  322000)
        摘要:以信息技术为载体所构建的教学模式,可以很好的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深入贯彻践行素质教育理念,使得小学科学课堂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对此,本文重点探讨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期借助本文研究,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参考,借助信息技术的应用激活小学科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科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前言:科学课程不单单引导学生掌握与科学有关的知识,还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活动的组织开展,帮助学生树立科学观念和科学态度,进而培养学生的思考理解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及科学思维品质。在课堂上,如果教师仅应用讲授的常规方式进行教学,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却会限制到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所获得的实际教学效果与预期有所差距。于是,为了改善这一现象,很多教师针对科学学科的特点,应用信息技术,以此来激活教学课堂。
一、创设信息化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若想让科学课堂充满生机活力,使得其呈现精彩纷呈的景象,则需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求知欲望,在此种学习态度及学习情感的驱动之下,顺利达成预设的课程教学目标。因此,对于科学教师而言,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则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在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到,小学生对于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可以持有浓厚兴趣,注意力可以充分被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吸引。故此,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与科学知识、科学现象相承接的信息化情境,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以巧妙的方式导入新课,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
        以“月相”一课为例,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信息化教学情境,为学生展示不同时间段月亮的形状变化,随后面向全体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在不同的日子里,月亮会呈现出不同的形状?月亮的这种变化我们称它为什么?”教师提出的问题可以很好的与学生内心疑惑产生一致,进而导入本课主题——月相。通过信息化教学情境的创设,在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生探索求知欲望方面具有良好作用。
二、利用微课学习科学知识
    微课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依据课程教材中的知识点,考虑到学生学情、认知等多种因素,制作成7分钟以内的微型教学视频,其中囊括课前自主预习任务、学习目标、重点及难点知识等多个项目。

科学课程与英语、语文、道德与法治等课程存在明显不同,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水平的要求相对较高,而微课可通过视频、图片等多种方式提前向学生布置好学习任务,为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中学习理解、课后深化巩固创造有利条件,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难度。
        以“岩石和矿物”这一单元为例,教师可针对本单元教材中的主要内容及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组织开展前,借助信息技术向学生发放微课视频,让学生根据微课中的提示指引,了解这一单元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并结合教材进行课前自主学习,根据自己的理解标记出不懂的地方,或者归纳整理自己提出的问题,如“为什么这些岩石长得不一样?”、“岩石是如何形成的?”、“在生活中我看到过鹅卵石,但是鹅卵石和岩石却不一样,那么鹅卵石属于岩石吗?”等。随后,在课堂上教师再次面向全体学生播放微课视频,带领学生正式学习教材中的知识点,鼓励学生说出自己课前预习时提出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思考分析、归纳总结,从而获得相应的答案,教师予以指导启发。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微课在科学课堂上的引领作用,这对学生科学知识深化理解、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大有裨益。
三、借助视频图片培养探究精神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内的应用形式多样,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的应用,结合教材中的知识点,在网络范畴内整合与其有关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呈现更为多元化的知识点内容。因此,对于小学科学教师而言,在课堂上,教师可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与知识点有关的视频、图片、动画等,使得教材中的静态文字转化为动态视频图片,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引导学生接受多元化的科学知识,意识到科学现象广泛存在于现实生活当中。
        以“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一课为例,教师可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2020年广西、贵州、重庆等多个省市洪水灾害的视频,为学生展示这些地方在受灾后土地呈现情况的图片,以视频、图片的直观展示加深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了解雨水过后土地可能受到的侵蚀有哪些,进而引导学生探究雨水是如何影响土地,于无形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结论:综上所述,在教育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科学学科作为培育学生科学精神、探究能力、创新意识的一门学科,要紧跟教育潮流,这就需要教师意识到信息技术这一辅助手段的存在价值,巧妙合理的应用信息技术,创设信息化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以利用微课引导小学生学科科学知识,借助视频、图片等资源,促使学生思考探究,从而培育学生的探究精神,优化小学课堂教学形式,激活小学科学课堂,使得其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生.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J].科技资讯,2020,18(20):46-48.
[2]张彩霞.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2):147.
[3]张伟.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小学科学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数字通信世界,2019(11):229-2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