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班主任工作的批评艺术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4期   作者:宋向红
[导读] 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
        宋向红

        张家港市梁丰小学
        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班主任是学校班集体的建设者、组织者,是学生成长过程的教育者。班主任工作是教师职业最完整的体现,它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所谓艺术性,是指班主任工作要讲究方式方法,要有教育技巧,有教育机智,有教育灵活性。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对班主任的要求更高,讲究班主任工作艺术是十分必要的。
        批评是管理班级不可缺少的一种方法,但要收到好的效果,就要讲究批评的艺术。班主任要善于区分不同的“情节”、“情景”“分量”等症状,对学生采取不同的批评,进行“对症下药”,达到“治病救人”的效果,使批评能开启学生的心智,促其自省,振聋发聩。
        (一) “糖衣片”的温柔相送
        “糖衣片”使“良药不再苦口”。很显然,这里喻指“忠言但不逆耳”,让人容易甚至乐意接受进而改正不良言行的一种批评策略。
        用此策略,教师要注意自己的神情、言语和态度,使被批评的学生感到老师是善意的、诚恳的、尊重人格的、关爱的。这样,才如戴尔卡耐基所言,是“态度和蔼而又友善的开导”,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时,批评的语言比较含蓄幽默,有“弦外之音”,但又不隐晦,受批评的学生能够比较快地领悟、反思并随之调整自我的行为方向。如班内有一个学生,热爱文学,作文写得特别好,自己还写了小说呢,可就是上课常常偷看文学作品,除语文课特别感兴趣外,其他课也醉心于看文学读物,让其他老师头疼不已。我是语文老师,更是班主任,我觉得这个小姑娘特别有灵气,是个可造之材,只是一时思想有所偏差,因此不同意其他老师公开收书、公开批评的做法,而是私下找她谈心:“小田,我欣喜地发现你是个小才女啊,你的每一篇习作,都让我非常欣赏;我还看了你写的小说,真的很吸引人,描写细腻,情节出人意料,曲折生动……我很喜欢。但是,我记得鲁迅先生说过,不要一味地钻在文学里,而对其他的科目都一窍不通,结果成了一个看到月缺花残就黯然泪下,不究其因的糊涂虫了;成了一个孤陋寡闻甚至笑话百出的臭老九哦。再说04年中国文学界非常轰动的一件事情,余秋雨先生的散文非常有名,我们都非常欣赏,可是文中竟然有不少科学性的错误,这使他名声大跌啊。你听后有想法吗?……”小姑娘何等聪明,虽然我只字未提要上好其他的课,但是她已经知道了我的“醉翁之意”,于是,上其他的课也认真起来。后来,她参加校奥数竞赛还得了一等奖呢!参加市“百科知识竞赛”获得二等奖呢!
        有时形体语言也能很好地传递老师对学生的态度、要求,如老师会意的眼神、颔首的微笑、有力的挥手等,也能产生“无声胜有声”的效应。有一次下午出操,同学们都立即排队快又齐,偏偏有一个学生拖拖拉拉,还趿拉着鞋子,我一看又是这个喜欢脱鞋的“老油条”,于是,抑制住心中的怒火,若无其事地走近他,轻轻踩上他的后脚跟再一放,使他猛地一个踉跄,大家大笑,而我故作惊讶,“环顾左右而言他”,提醒同学们要做到“快静齐”,一副“泰然处之”的样子。当我回头再看他时,他早已把鞋子穿好了,我向他颔首微笑,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看到一名学生趿拉着鞋排队出操了!我本来可以严厉批评,可以大谈“出操规则、文明常规”等等,但我没有这样做,我相信我不失幽默的动作与语言相比,将在孩子心里留下更深的烙印。


        (二)“保温杯”的灵活提示
        如果说“糖衣片”法批评的特点是寓严于宽,外弛内张;那么“保温杯”批评法则表冷里热,严中含情。相形之下,前者富有灵性,比较活泼;后者则以严肃、严谨见长,更多继承了传统批评艺术,尤为以严著称的中老年教师所看重。
        孩子们活泼可爱,但有的孩子自恃高大,得意忘形;有的孩子胆小如鼠,萎萎缩缩;有的孩子好大喜功,阳奉阴违;甚至有的孩子犯错不改,让人煞费苦心。作为一个年轻的班主任,我追求“糖衣片效应”,但也不时以“保温杯”的形象出现。如,班内有一个学生,她是一位老师的“千金”,娇娇弱弱,心胸狭窄,自以为是,虽然成绩很好,但大家对她都有看法,大队委选举时,她偏偏落选了。我抓住机会,没有安慰和同情,而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她的缺点,批评了她,让她自我反省,谈看法。让她明白一个人的成绩离不开集体,一个人离开集体就好比离开水的鱼,离开江河的水滴,是没有生命力的;让她懂得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交际;懂得团结同学,尊重他人……第二年,大队委评选,她终于如愿以偿。
        (三)“醒堂木”的难得一敲
        “醒堂木”不言而喻,它是指教师对个别思想落后、行为不轨、屡教不改的学生提出的严厉批评和严正警告,而且,一般出现于晨会、班会等公共场合,以期收到“敲山震虎”“惩一警百”的功效。以前班里有一个学生,整天沉迷于电子游戏,上课昏昏欲睡,放学后却精神抖擞;作业空白一片,讲起游戏却神气活现;有时还利用中午时间,搭上几个同学悄悄溜出校门“过把瘾”,……老师劝告、批评,他就是不“改邪归正”。在他的影响下,班内的打电脑游戏风气在蔓延……有一次双休日,他兴冲冲上兴趣班,结果在游戏房早早报到,被老师和他父母逮个正着。我当机立断,在当周的班会课上,和其他同学一起帮他算了一笔帐:浪费了多少钱财?浪费了多少时间?浪费了多少知识?浪费了多少精力?还浪费了多少人力?而他自己又有多少收获呢?睡眠缺少了,精力分散了,成绩下降了!父母、老师、同学担心了……同时,老师严厉指出,进游戏房就是违犯《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一日常规》,提出严肃批评和警告,不然就要进行处分。这个孩子掂出了老师话里的分量,也感受到了集体对他的关心和提醒,从此痛改前非,专心致志的投入学习,这种现象也被遏制,班风也大有好转。
        用“醒堂木”式的批评,老师可以有严肃的表情,尖锐的语言,但更要有言之凿凿的事实根据,鲜明有力的规则论据。要使被批评的学生自觉理屈词穷,使旁听者明辨孰是孰非。否则,就可能产生消极影响。
        “糖衣片”,绵里藏针;“保温杯”,外冷内热;“醒堂木”,震惊四座……当然,批评的方法绝不止这些,但这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屠格涅夫说:“只有爱人的人才有权利责备别人。”是的,我们只有建立在这基础上,那么,不管用哪种方法,孩子才可能接受,才可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作为育人的重要环节和途径的班主任工作也是如此。它那富有创造性的各种活动组织,要求必须具有生气和魅力,从而去拨动学生的心弦,塑造美的心灵。这种工作的艺术性,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道德信念,而且师生之间能产生情感交流,缩短彼此间的距离。教学学生是一项十分艰苦细致的工作,要让教育充满力量,班主任工作的艺术不容忽视。有一句话说得好:“真诚只能用真诚来唤起,激情只能靠激情来点燃,信仰只能由信仰来铸造”。让我们充分认清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思想、认识、态度、情感和个性等状况和特点,认真研究和把握班主任工作的艺术,用智慧换得信任,用师爱赢得心灵。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