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秋艳
江苏省张家港市妙桥幼儿园 215614
图片是一种直观的书面语言信息, 具有图解文字的功效, 因此, 更容易被幼儿接受和理解, 借助于图片经验采用文字配对的方式建立相应的联系, 能达到理解和阅读的效果。幼儿跟随着这样的标记继续探索的时候,身心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绘本的图像和文字韵含默契,像呼吸、像音乐、像双打运动员般紧密配合,能让小读者轻松愉快地阅读。绘本最精彩的不是文字,而是想象力丰富的,细致巧妙的图片语言。往往孩子一看图,就会被图所吸引知道绘本的大致意思。《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利用图画、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一)入情入境展想象
如果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绘本就是阅读兴趣的源泉所在。手捧绘本,机灵的小猴、憨厚的狗熊、可爱的兔子还有百无聊赖的小猪、色彩斑斓的变色龙……一一跃入眼帘。在童话世界里,它们和孩子们一样高兴的时候眉开眼笑,伤心的时候哇哇大哭,愤怒的时候暴跳如雷,烦恼的时候眉头紧锁……生动的形象、鲜艳的色彩、熟悉的感觉一下吸引孩子的眼球。
例如《小兔波力品格养成系列》,用温暖亲切的小故事生动再现孩子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而莽撞淘气又温柔善良的小兔波力则教会孩子为人处世的许多道理: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克服恐惧 、如何关爱别人 、如何与人相处等等。只要在阅读时正确指导,就可以让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培养出健全而有魅力的品格 ,搭建好通向社会的桥梁。如《当狐狸和兔子互道晚安》。当一只狐狸在兔子后面张开大嘴时,他一点儿也不惊慌,伸出他小小的脑袋,不急不忙地要跟狐狸互道晚安。在跟孩子道晚安前,大人要给孩子讲故事,送孩子上床,唱歌……小兔子呢,他要求狐狸扮演的就是一个大人的角色。有趣的是,狐狸愿意遵循这个游戏规则……在这个绘本中,我们没有看到“恶有恶报”的结局,而是看到了公平和宽恕。
在活动中,我努力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性,通过两两合作自主阅读,让他们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看书,同时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读本、同伴、教师三者之间的互动,结合针对性地引导、有选择性的重点画面讲解,和孩子们一起去理解、去感受该绘本带给我们的无穷魅力,同时,在无形中也渗透着一种阅读方法的运用。如:如何去读懂画面,每一页画面中大图与小图之间有何联系等等。在活动中我能关注全体,给孩子们充分说的机会,如观察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读读绘本同伴之间谈谈发生了什么;设置悬念猜猜会发生什么。让他们有话可说,始终保持了他们对该活动的兴趣。到最后还设置了悬念:狐狸在小兔子家里睡着了,小兔子却还醒着,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事呢?通过对前半部分的阅读,孩子们一定会很期待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在他们清澈的眼神中,我们看到的是孩子无比强烈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喜悦。
(二)细致观察启思维
“绘本阅读”是以简练生动的语言和致优美的绘画紧密搭配而成的儿童文学作品,强调视觉传达效果,图画版面大而精彩。《逃家小兔》这本书,主要以两张黑白画面和一张跨页的彩色相间构成,前者配以文字,后者没有文字和对白,但形象地展示了兔妈妈和兔宝宝那种温馨的情感,文字与黑白画面紧密结合,小兔说“如果你来追我,我就要变成溪里的小鳟鱼,游得远远的”,妈妈说“如果你变成小鳟鱼,我变成捕鱼的人去抓你”。接着的彩页马上形象地展示了兔妈妈用萝卜钓小兔这条“小鱼”。
这样的图画与文字的结合,深深地吸引住了孩子们的眼球,孩子们的观察力被这么拟人化的展示充分的调动起来,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幼儿观察的目的性、观察的持续性;请幼儿说说自己喜欢的画面,大家分享经验和快乐,挑选出比较经典的画面,引导幼儿观察中和主题紧密联系的细节,让孩子们更深入地阅读,体会绘本蕴含的主题。这样在以后阅读时很容易就关注到了类似于这样的有趣细节,可以让孩子们清晰地了解绘本的脉络,为成功阅读提供了有效的保证,从而提高幼儿观察的细致性、观察的概括性。
在本次绘本教学活动中,我领悟到绘本教学是以“绘本”为载体,理解内容是建立在欣赏画面的基础上的,教会孩子看,用正确的方法看,使幼儿逐渐学会自主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七岁前就会阅读,就会练就很重要的技能,边读边思考边领会。这种技能就是阅读能力,它是一个比较宽泛的词汇,包含了观察、倾听、表达、思维、想象以及审美等多个因素。一本经典绘本的阅读分享过程就涵盖了以上内容。
(三)自娱自乐多游戏
陶醉在图画书世界中的幼儿,表现出极高的审美潜质:他们能体会作品中的崇高、优美、悲伤,更能欣赏作品中的幽默、滑稽。幼儿还能区分外在形式美与内在心灵美的不同,懂得内在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我是彩虹鱼》中,幼儿会说:“有一身闪光鳞,不好看,因为它小气,朋友都不想和它玩,真孤单。”幼儿似乎有追求美的天性,他们总要争着当作品中最美的公主,他们感受美、欣赏美,并且以自己的形式创造美。他们喜欢表演他们故事作品。
对于故事中的高潮点或者转折点,教师可以让幼儿仔细观察画面,旨在让幼儿对故事中转折的画面作细致的观察并大胆推测、从而解读画面中的空白情节点,想象在阅读材料所提供的情节发生前或发生之后可能发生的情节,以绘本教学活动《一根羽毛也不能动》为例,教师问幼儿:它是谁?(狐狸)狐狸是来干什么的?鸭子和天鹅会怎么做?这是故事中的转折点,对于这张重要画面,教师就请幼儿仔细观察画面中三个角色的不同动作,其实运用的就是指导策略中的转折想象法。通过这么全面的措施,让绘本得以充分地展现,让孩子的心和作品进行自然的融合,喜欢上阅读。
(四)感情升华开眼界
幼儿对于自我、他人、友谊、爱等社会性情感的认知是模糊匮乏的。而我们现行的教育方法是粗糙、呆板的。但是在绘本里,我们看不到一点人为的故意,看不到一点教条的灌输,有的只是娓娓道来犹如清泉的关于情感认知以及生命哲理的洗礼。
如《亲爱的小鱼》这是一本主要讲小猫的心理变化“开心地喂养小鱼——放飞小鱼——孤独地等待——盼回了小鱼——幸福生活在一起”玩,我先介绍这本故事书是由法国的一位叫安德烈的作家叔叔写的,我们先来看看这张(打开封页),你看到了画面上有谁?蓝蓝的大海,宁静的夜晚,皎洁的月光下你看到了什么?猫和鱼在干什么?她是不是想吃小鱼呢?她们之间为什么会这么亲密?猫会对鱼说什么?猫想了什么办法?你认为鱼会回来吗?为什么?(水花有鱼影)她们终于重逢了,如果你日夜思念的鱼儿终于回来了,你会对他说什么?(你终于回来啦!你感受到我对你的思念了吗,我好幸福!)她们今后还会分离吗?猫不能到水中生活,鱼儿又离不开水,她们该怎么办呢?
在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小朋友们都被猫和鱼儿只见深深的情谊所吸引,那种处处为朋友考虑,为朋友着想的行为打动着孩子们的心灵。这些绘本,透过图画和生动的文字告诉我们,同时也让我们向孩子解答了生命的意义——把我们平时无法解释的话题,透过这样的方式,向孩子去传达、去诠释。
孩子们在与那些优秀绘本进行心灵对话中,在闪烁着人性光辉、充满大自然和谐和童真童趣的字里行间与优美的图片徜徉时,必定能让孩子们开阔眼界、丰富内心、升华境界、健全人格。读书对于儿童来说是一种快乐。好的绘本犹如一粒幸福的种子,播撒到孩子的心田,是会开出美丽的花朵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