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书信教育从课堂走向生活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4期   作者:徐琼雁
[导读] 书信是一种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应用文书。
       徐琼雁
        
        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小学  
        书信是一种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应用文书。“鸿雁传书”“鱼传尺素”……等成语典故人们耳熟能详。在古代,人们交流情感、互通信息主要靠书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开拆远书何事喜,数行家信抵千金。”“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从一首首诗意盎然跟书信有关的古诗词里,我们可以得知古人是何等地看重书信。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书信这种人与人的重要交流方式却逐渐被电话、短信、视频聊天等新型交流方式所取代。但是,写信虽有些麻烦,但更加有意义,手写的书信更加含蓄,情感更真切。信有很久的传承,不是其它工具所能取代的。我们在这快节奏的生活中,应该坚持书信往来,因为我们坚信,我们所写下的每一字、每一句,甚至每个标点符号,都是含有温度的,因为那是我们亲自握笔写下,那是独一无二。字如其人,见字如面。因此,我觉得,对小学生进行书信教育非常有必要,更应该让书信教育从课堂走向生活。
        一、语文课堂的传承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安排了一篇习作练习,要求就是让学生学会写信。其目的是让学生明白书信是用来代替面谈的一种应用文,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工具。它不但可以用来和同学、朋友、亲友等交流思想,互通信息,还可以扩大知识来源,获得精神的安慰和鼓励。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的能力。
        由于现代通讯技术高度发达,书信写作日益淡出人们的视野,日渐远离着学生的日常生活,所以学生对书信的认识不深刻,学习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而且书信写作格式中的注意点比较多,课堂上说教也容易让学生觉得乏味。因此,在教学时,我先通过动画视频,引出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写信的格式,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印象深刻,学生在获得发现知识的成功感的同时,也获得了一种可贵的学习方法。为了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真情实感,做到“我手写我口,我口表我心”。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想一想要写信给谁,向他说什么,使写信成为学生自发的内心需要。打开学生思路,便于学生真情流露。为了让学生实际操作一下,我还给孩子们买来信封,让他们给心中最想倾诉的对象写一封信。要求就是:格式正确,写出真情实感,字数不限。今天的这个特殊作业,全班学生都及时交来了。尽管还是有学生写错格式,但让我出乎意料的是,孩子们都能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而且,连平时作文能力极差的学生也能写出文通字顺的心里话,尤其是一些当面可能无法说出口的话,通过书信这一特殊的方式,孩子们用自己稚嫩的文笔,表达了自己的心思。可见,书信这种文体真是适合感情交流的,也许是其他交流方式无法真正替代的原因。读着一封封虽然语言很稚嫩,但却真诚质朴的信件,我再一次被书信这种交流方式的魅力打动了。
        接下来,我开始鼓励孩子们让书信走向生活,在生活中也运用书信这一特殊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我要求学生先从写“一句话的信”开始,信的内容可以是你这一天中听到、看到、想到的,也可以是运用课堂中学到的词语进行的造句练习,甚至可以是你学到的课文中的某一些句子。每天写一段话,学生也没有负担。我及时进行批改,采用五星级评分制。对于写得好的学生,不但可以在写信本上得到五星级,还可以将自己的“好信”抄到纸上,展示在教室后面的“美文栏”中。课间,每个孩子都可以去“美文栏”那儿学习,并模仿着写,把信写得更具体、更生动、更完整。这样,逐渐从“一句话的信”到“一段话的信”,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最后写到了一长篇的信。

信开始写给了各种各样的对象,写给同学加深友谊;写给父母倾诉烦恼;写给老师寻求帮助;写给长辈表达感恩……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们逐渐掌握了书信这一充满温情的沟通方式。
        可见,教师要善于捕捉已的教学资源,并通过练习等形式,取得增添教学效果、达成教学目标的作用,让书信教育在语文课堂上得到传承。
        二、班级管理的良方
        偶然的机会,我听到了全国模范教师于洁老师的《差班“变形记”》演讲,我对怎样才能尽快地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产生了一些新的感悟。我所带的这个班,已经是第四个年头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的心思也越来越难猜。于是,在新学期开始前的暑假期间,我花了几天的时间,给班上每个孩子以卡片的形式写了一些寄语,希望孩子们在新学期里能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寄语虽然不长,但有称呼有落款,以短小的书信形式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期望,产生了亲近感,加上之前三年的朝夕相处,孩子们的喜悦溢于言表,并且孩子也受到了启发,知道这也可以成为以后和老师、家长交流沟通的方式。从此,班里发生的一些事情,会有孩子以书信的形式悄悄放到我的办公桌上;一些班级管理的建议和点子,会以书信的形式出现在小练笔、家作本上;一些困惑或遇到的困难,更会以书信的形式,有时会夹在我的语文书里,有时会在作业本中……“班主任信箱”的设立帮助我更深更准确地了解学生,使我的工作有的放矢,帮我把繁杂的班主任工作理出头绪。它不仅沟通了师生的心灵,而且现在也成了我的“得力助手”。通过这些信件,我及时了解班级动向并妥善处理问题;对学生的困难也能及时帮助;一些困惑我也会以回信的形式,在家作本上、小练笔本上一一作出回应,留下鼓励他们的文字。这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和学生沟通交流的契机,希望这些过程能让孩子们更加信任老师,更加愿意同老师倾诉,让师生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和温暖。同时,我也鼓励孩子们把书信这一方式运用到跟父母的沟通上,家长们也很好地作出了回应。这样一种暖心的亲子交流,也是我想要实现的“爱的传递”。
        书信,从课堂走向生活,让沟通更顺畅,让关系更温暖。整个班级都在积极、健康的氛围中越来越好。
        三、个体情感的表达
        在现在这个互联网普及的时代,书信早已经被替代,但是所代表的含义确实无法被取代的,书信它代表了一个人的所悟所想,再一笔一划的写出来,寄托了写信人的去的全部心血。在到达对方手中,那种感觉是已经超过了文字本身的。当武汉暴发新冠疫情,全中国人民众志成城抵抗疫情,历经数月的艰辛终于开启正常的生活时,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无数的话语想说。想跟武汉的小朋友们说,你们是那么勇敢;想跟所有的医护人员说,谢谢你们义无反顾的逆向冲锋;想跟无数的志愿者们说,感恩你们的无私奉献……这么多的话语,该如何表达呢?这时,我就引导孩子们用一封封书信,一字一句,用最朴实的方式,来诉说自己的真情与感恩。
        我们与武汉东亭小学牵手结对,组织了很有意义的画信活动,孩子们积极行动,用稚嫩的画笔和文字,表达了对武汉小朋友的思念和祝福,告诉武汉的同学们,我们爱你,加油,我们永远在一起!
        我们给支援武汉的张家港医护工作者写信,感谢他们在这场战疫中的付出,是他们的誓死抗争、不畏牺牲,阻止了病魔的肆意侵入;是他们的默默坚守、辛勤付出,守住了防疫的战线!
        在这样的书信中,孩子们感同身受,体会到了新时代的“中国精神”,体会到了真情与大爱。书信教育,也真正从课堂走向了生活。
        总之,在生活中,书信可以把我们的心里话都说出来,有时候不太方便说的话都可以通过书信的格式写出来。巧借书信写作文不但符合新课程语文教学理念,而且符合孩子们的认知特点,它变乏味的写作为一种轻松的练笔活动,激发孩子愿写的兴趣,逐步培养孩子习作的能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