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职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困惑与路径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4期   作者:徐晶晶 喻靖文
[导读] 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
        徐晶晶  喻靖文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  孝感  432000)
        
        [摘要]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本文分析了目前高职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做好高职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具体思路,即必须增强对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性认识,健全意识形态工作机制,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指导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样社会思潮,形成学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强大合力,确保学校意识形态安全。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困惑;路径
        高校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的关键时期,特别是近年新冠肺炎的全球肆意,国际国内形势异常复杂多变,各种文化思潮交融交织交锋。高校更是各种文化意识思潮交锋的前沿阵地,东西方文化价值冲突、非理性民族主义、民粹主义的网络泛滥、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所引起的人们思想意识的冲突斗争在高职院校师生中无时无处不在发生。因此,疫情背景下高职院校意识形态教育面临一场全所未有的重大考验。
一、高职院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困惑
         1.1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1]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国家全局和战略高度,要求各级党委党组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明确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落实党管意识形态原则,坚决守好“责任田”。高校是传播、维护、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高校应该将意识形态教育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方位、全时空。然而,一些高职院校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并不到位,意识形态工作在学校面临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局面。主要表现在:一是有些学校党委对意识形态工作不重视,长期缺乏全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顶层设计,意识形态工作在学校工作体系中不突出,甚至是被忽略,即使有安排,也是点到为止,教育落实到学生层面多流于形式。二是一些学校部门领导、教师认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高职人才培养的核心是职业技能的培养,一味强调职业教育应坚持“能力为本,就业为王”的原则,对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务。三是有极少数老师对意识形态教育存在严重错误认识,一谈到对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就从心理上抗拒甚至是反感。显然,上述种种问题反映出高职院校严重存在对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认识不清不够。
        1.2意识形态工作机制不够健全,工作合力不足。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关系到高校党委、教师管理部门、教学管理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团委、宣传部门、校刊校报、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各二级学院等各个组织部门,涉及到教学、科研、服务等各个环节。这就说明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系统、合力工程。它需要学校党委的高度重视,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各部门的相互配合以及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的密切协作。然而,一些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机制不够健全,意识形态工作难以形成有效合力。具体表现在:一是有些学校由于缺乏意识形态工作的顶层统筹,学校大思政格局还远未形成;二是有些学校宣传、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期服务和院部等部门条块分割,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不明;三是学校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协同育人机制还没有形成,意识形态教育难以形成有效合力。
        1.3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不同程度弱化、淡化。在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话语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和领导权是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影响我们党执政地位和国家性质的关键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应当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地位,提高主流意识的话语权。[3]高职院校是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其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构建的,对于高职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来完成,但在高职思政课程体系中没有专门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又没有其他课程来系统讲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侧重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的教育,“形势与政策”侧重于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教育,尽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系统地讲授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了解、不熟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不能真正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4]高职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越来越陌生,显然,我国高职教育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教育已经弱化。在高职院校,有少数领导和教师认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已经确立,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已经明确,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就无需高职生再用更多时间下更大的工夫了,甚至有极个别人认为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没有完全变为现实,马克思主义对我们现实生活的引导力明显弱化,借此宣杨“马克思主义无用论”等,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在高职学生的观念中逐渐淡化。
        1.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各种错误思潮和教师、学校的错误言行的冲击。青年学生又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着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然而,当前我国高校提别是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正受到来自社会各种错误思潮和高校自身的错误管理行为以及极个别教师错误言论的严重冲击。具体变现在,一是西方反华势力长期对华进行所谓“普世价值”的宣传渗透,标榜“自由、民主、人权”具有普世性,是世界价值观。致使有些人甚至认为我国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核心价值观是接受了西方的所谓“普世价值”。二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体制深刻改革,社会结构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阶级阶层的变化和利益的分化导致利益主体多元化,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多元化不可避免,但也在一定程度催生了逐利思想、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的膨胀,同时也一定程度使国家观念淡化,民族价值削弱,自由主义泛滥。三是极个别社会公知和高校教师,借抗击疫情、历史问题、现实问题等,发表对党、对国家、对社会主义、对革命伟人等不当言论,社会影响极坏,对在校学生的影响极其恶劣。四是一些高校在教育管理过程中长期公开地实施严重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管理行为也给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毁灭性冲击。如一些高校将就业率作为“政治任务”,长期鼓励纵容甚至威逼毕业生就业造假,否则,对毕业生毕业设置种种障碍。这些错误做法使得大学生在校接受的诚信教育在学生离校的最后一刻彻底崩塌,使有些未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在价值判断、价值追求、甚至是政治方位上迷茫不定、无所适从。

[5]
        二、高职院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路径
        2.1增强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认识。我国历史经验和教训表明,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成效影响社会的发展稳定,影响政权的安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工作的意见》,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高度重视。高等学校必须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加强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一是要组织党员干部和教师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充分认识到强化思想意识形态对实现立德树人强基固本的重要性,强化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政治站位;二是要科学把握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复杂性。面对国际国内出现的抹黑中国、破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等意识形态领域的伟大斗争要有清醒的认识,意识形态工作只能加强,不能放松和削弱。
2.2 健全意识形态工作机制,形成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强大合力。我国高校的领导体制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因此高等学校的意识形态工作关键在学校党委。针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一是要构建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协同机制。①是学校党委要肩负起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学校工作的总体布局,结合“一岗双责”的要求,把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与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工作结合起来,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管理权和话语权;②是学校宣传部门应肩负起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责任,建设好校刊、校报、网络论坛、学生社团、院系班级QQ群、微信群等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③是高校学生管理部门、团委以及高校辅导员负责学生的学习、生活管理和学生社团管理,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对学生意识形态教育负有重要责任,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话语权和管理权。④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要承担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达到使大学生认同和接受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标。二是学校党委要重视选拔培养意识形态领域领导干部,按照教育部规定的1:350和1:200的师生比配足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和专职辅导员,加强学校意识形态工作人员的理论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意识形态工作能力。三是要加强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制度建设,明确工作职责,强化制度执行、监督和责任考核,实现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形成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强大合力。
        2.3加强马克思主义在高职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我国革命、改革和建设发展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是我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指南。《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作为我国的一项根本制度,明确要求“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建设工程,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落实到思想理论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各方面。” [6]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特征,是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的必然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一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引领。学校党委要抓好领导干部和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立场、观点、方法,使领导干部和教师对马克思主义从真学到真懂升华到真信。二是建好建强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着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承担着用马克思主义及其最新理论成果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和引导的任务,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建好建强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要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毫不动摇地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于思政课教学全过程,让学生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三是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高职院校通过加强业余党校建设,对大学生骨干、团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等实施“青马工程”教育培训,使更多青年学生成长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使他们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4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校园多样化的社会思潮,规范学校、教师的行为。大学教育存在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为其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服务。高职院校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多样化的思潮,进而规范学校、教师的管理教育行为。一是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占领校园思想意识制高点。学校领导干部、教师员工都要认真学习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领会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人民性和真实性,坚定价值观自信,使教师员工做到在思想上认同,在教学、管理、服务中积极践行。二是要注重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育全过程。高职院校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融入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育活动中,融入到课堂教学、实验实训、讨论交流和社会实践之中,融入学生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过程,消除负面思潮对学生的影响,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达到广泛而深刻的价值认同,从而形成青年学生奋发向上的磅礴精神力量。三是要加强校园舆情管理,紧紧掌握网络主导权。当今,网络传播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方式和手段,青年学生已经成为我国网民的主力军,网络上错误思潮的转播对涉世不深的学生的危害很大。因此,高职院校宣传、学工等相关管理部门要对校园网、校园贴吧、校园BBS、博客、抖音、B站以及班级QQ群、微信群等舆论实行实时监督和引导,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进网络,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网络中的主导权。四是要敢于同错误的思潮和言行作斗争。高校往往是各种思潮的聚集和汇集地,必然存在各种思潮和言行的交锋。对此,学校党员干部、师生员工应当立场坚定、态度鲜明、敢于斗争,阻止错误思潮的泛滥,抵制其影响,评判其错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永远占据我们的头脑和思想阵地。
三、结语
        高校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领域和前沿阵地,而一些高职院校往往是意识形态工作的薄弱环节。强力筑牢前沿阵地,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系统工程。针对新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高校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思想引领,层层压实责任,不断探索研究,部门齐心协力,改进工作方法,上下同向同行,狠抓责任落实,才能真正把高校建设成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确保高职院校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绝对安全。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人民出版社,2016.(192-193)
[2]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N].人民日报,2019-11-20(1).
[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人民出版社,2016.(33-34)
[4]郭玉洁.蒋宇楼.袁思檬.一个公开的秘密:高校就业率造假调查.http://www.qingdaosailing.com.
[5]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9-11-06(1).




[作者简介
徐晶晶(1976.08—),女,湖北孝感人,湖北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
]喻靖文(1966.10—),男,湖北云梦县人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