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平
(四川传媒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成都 611745)
摘要:新时代国际局势虽然总体和平,但是也存在着局部冲突,特别是不同意识形态的冲击。高校作为培育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在这样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下,更应该增强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高校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一环,肩负着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使命,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只有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才能提高大学生群体应对错综复杂挑战的能力。国家安全教育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更加坚定的文化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帮助大学生更加坚定地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去承担历史责任。
关键词:高校 国家安全教育 路径
一、目前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迫切需要
首先,国内外安全形势异常复杂。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树大招风,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各种各样的借口对中国进行制裁,甚至还引起了局部的政治冲突和动乱,例如近一两年来的边境问题和香港问题。除此之外,在经济方面更是不惜打破世界贸易规则,打破国家间交往的平等原则,企图遏制中国经济的发展。
其次,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错误的社会思潮提供了可乘之机。在西方意识形态传播过程中,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将错误的社会思潮在网络上传播。特别是一些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思潮在网络上利用网络传播的快速性诋毁党和政府的形象,诋毁国家和民族的英雄。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主要用户群之一,时时刻刻都在网上冲浪,这样错误的社会思潮必然会对大学生群体产生错误的引导,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加了难度。
在这样的国际国内局势影响下,针对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又对新时代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代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必须注重系统性,要立足于时代特点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国家安全教育,要对新时代高校国家安全教育方法进行科学的认识,加快构建新时代高校国家安全教育方法体系。
一、推进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创新路径
第一,完善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
教育部在2018年4月发布了《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为高校国家安全教育提供了指导。但是高校就如何进行国家安全教育,如何开展国家安全教育课程,各高校方法不一。因此,要实现国家安全教育的目标,必须要完善从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让各高校的国家安全教育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这就需要国家从顶层设计上面去完善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内容体系,形成总体规划与各地区各民族特色相结合在国家安全教育有效机制。整合各类资源完善高校国家安全教育体系,从而可以有效实现各类主体共同参与,共同推进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大格局。此外,在国家安全教育法的指引下,结合新时代还应该继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国家安全教育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
第二,健全学科教学,增加国家安全教育课程
虽然目前国家安全学作为一级学科,但是国家安全课程和国家安全教育教材在全国高校来说,目前还没有统一。对于高校国家安全教育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也没有明确指出要达到的教学效果。目前大多数高校主要是通过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公共课程来零散的进行国家安全教育。因此增加国家安全教育课程,是进行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任务,必须要从国家安全形势,历史理论实践等等各方面对该学科进行凝练和组织,你需要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充分的了解。这样才能够制定出符合新时代国际国内局势、国家安全教育发展目标和大学生特点的教学目标和计划,有利于科学有序的推进行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因为国家安全教育涉及到多学科甚至跨学科,因此该课程建设以及教材的编写应尽量避免和现在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过分融合,导致学生在某个知识上反复的学习,因而造成积极性降低。
第三,强化师资力量
国家安全教育涉及到多学科的内容,既涉及到政治学、法学,又涉及到军事学、情报学等等。因此,加强高校国家安全教育需要打造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从历史、理论、政策、法治、实践等多方面对学生加以讲解,让学生真正的认识到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并提高大学生应对国家安全的意识和能力。教师队伍作为教育的主体,是做好正确导向的关键因素。因此,在高校国家安全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明确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及时的就国际国内局势的时政热点,向学生作出正确的引领,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的统一,实现从教材到生活的转变。要充分利用好新媒体这个新工具,为高校国家安全教育所服务,及时推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创新。教师要提高对于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因势而变。这样通过对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使大学生群体成为国家安全教育的推动者,共同维护国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