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教育理念下,区域材料的投放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4期   作者:周惠芳
[导读] 幼儿期是一个人神经系统发育最快的时期
        周惠芳
        江苏省张家港市飞翔幼儿园   
        摘要:幼儿期是一个人神经系统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潜能挖掘的关键期。我们发现区域活动是幼儿最快乐的游戏活动。在游戏过程中,融合STEAM的教育理念,幼儿能通过与材料,同伴、教师开展相互作用的活动,对幼儿的潜能挖掘有很大的提升,其中投放的材料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STEAM理念;幼儿园;区域环境;区域游戏;潜能挖掘
        皮亚杰观点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材料的投放是区域游戏的基础,只有合理投放游戏材料,才能使得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STEM教育理念下的区域活动是一种以幼儿为主体,以活动项目实践为基础,着重问题解决的学习方式,鼓励幼儿开展小组合作的跨学科知识融合探究发现,最终解决问题,从而有效提升幼儿的综合科技素养、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合作互助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区域游戏材料的投放上,要以多学科、多种能力的结合为依据,以发展幼儿综合实践能力为目标,进行多重材料的投放。
        1.材料投放要有兴趣性
        在设置区域时,教师首先要了解幼儿兴趣,创设各个活动区,根据教育功能和材料层次,投放能自由选择、自由组合、便于操作、探索的材料,让幼儿通过活动能获得经验。如大班科学区,可投放电线、电池、手电筒、万花筒、磁铁、纸条等材料,让幼儿自主去探索、合作、尝试和发现材料的内在不同,激发幼儿对生活中自然科学现象的兴趣。
        小班美工区,我们投放了超轻黏土、手工纸、皱纹纸、粮食类作物、彩色印泥、毛线、棉签棒、各种拓印材料、勾线笔等材料。除此之外,我们还为幼儿提供了一些半成品,如用超轻黏土捏小兔,让幼儿为小兔贴上五官;用毛线编织各种形状、蛋壳以及各种图案的轮廓等,利用这些半成品,幼儿可以自由组合、发挥、创造。在中班数学区,我们围绕教学目标,投放了“找朋友”、“拼图”、“按数取物”“给小动物找家”等材料,通过操作这些材料,幼儿不仅巩固了教学活动所应掌握的知识,也满足了幼儿操作兴趣。
        2.材料投放要有针对性。
        材料投放要有针对性。我们把角色简单、分工明确的娃娃家设在善于模仿、社会经验欠丰富的小班,有利于培养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把能锻炼幼儿的分类、计数、交往等综合素质的超市购物,设在大班;把医院、理发店、银行等这些社区服务设施,也设在大班,让幼儿在充分参观、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地开展。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为了改变在内容上的随意性,真正发展活动区,充分挖掘幼儿潜能,教师应该做到:活动区域中应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个别差异,投放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活动材料,让幼儿自主选择,做到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如中班生活区的筷子夹夹乐,我们可根据该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点以及幼儿的不同水平、能力,提供积木、木圆珠、小豆子三个难易不同、呈现递进的材料,这样能力弱的可以夹积木,能力强的可以直接挑战豆子。而当能力弱的幼儿夹完积木时,也可以向木圆珠、小豆子挑战。使幼儿在选择材料,进行操作摆弄时,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的材料,用自己的方法,较快地进入探索。
        3.材料投放要有探索性。
        材料的投放应根据活动开展的情况和幼儿能力发展的不同,提供相应的探究性材料。如在大班科学区,我们投放了彩色拼贴纸、手电筒等让幼儿探索光与影的关系,光与色彩的关系;投放斜坡与小球,探索小球滚动速度与斜坡斜率的关系等。

在音乐区投放了大小不同、粗细不同的玻璃瓶,能力强的幼儿,他们可以通过改变敲击大小玻璃瓶来改变音高;也可以按照大小、粗细对玻璃瓶进行排序再演奏;学习声音的产生与控制。在建构区中,投放各类积木、瓶瓶罐罐、纸盒、管子等,幼儿可以建造房屋和各种桥梁,解决颜色搭配、形状组合,摆放空间重心、重力、对称等问题。
        在生活区投放了纽扣、鱼线;夹子、纸盘,很多幼儿都对这些简单、丰富的材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看到了纽扣,能说出纽扣是圆的,有很多种颜色,有大有小……一些孩子还用手去摸摸纽扣,发现有的表面非常光滑,有的表面非常毛糙……还有孩子发现--纽扣可以用鱼线穿起来,像一串一串项链。有的孩子还发现短的鱼线可以穿成手链戴在手上,长一点可以串成项链戴在脖子上更漂亮。在一次次探索中,孩子们还发现:有颜色纽扣可以有规律地排列在一起,会更加好看。于是在美工区投放各种各样的纽扣、纸盘、胶棒。孩子们可尝试着用这些纽扣,自由地在纸盘上拼出一幅幅精美的画展。
        在建构区投放各种大小不一、长短不一、形状不一的积木,让幼儿自由拼搭。如小班时的伟伟和辰辰多为单方向、同一高度的搭建;进入中班,伟伟和辰辰开始注重向上空间的利用及向四面八方的延伸;伟伟首先取出长条方形积木摆放好,再取一些三角形和方块在长条形积木的前面和后面对称摆放,说是搭了一架飞机,辰辰说飞机要停在飞机场上,他俩就用两块长方形积木和三块小积木一起搭了一个斜坡,并在左侧用细条积木围成一个漏斗形,成了一个飞机停车场。到了大班,他们有了较强的探索欲望,学会了架空、围合、穿插、垒高等距离拼接,多表现为合作游戏,能共商议、齐探索,搭建的成果也很有创意。
        4.材料提供从单一功能到丰富生动。
        环境是幼儿得到发展的资源,《纲要》中要求为活动区材料的提供提出极大的挑战。在教育实践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材料的耐用,还要看到区域材料的美观;还应在材料的提供与投放上,不仅要突出某方面的单一功能,同时还要兼顾发展幼儿其他的能力,使提供的材料丰富生动化。如数学区的“蝴蝶配对”,一直是小朋友喜爱的活动,“蝴蝶”色彩鲜艳,能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但蝴蝶翅膀的对称:包括了线条、图形、颜色等,这个必须让孩子先仔细观察不同的蝴蝶,去发现它们翅膀上有不同的对称。每种颜色的蝴蝶应该有多只,孩子们首先是找出颜色一样的翅膀,然后去筛选:图形、位置、线条长短、多少是否对称,这无疑给孩子们一个挑战。最后当一只只蝴蝶贴在墙上展示后,又满足了幼儿的成就感,可谓是一举三得。所以在制作区域材料时选用美观的材料,再配上有趣的小游戏,一定会让幼儿爱不释手。
        5.材料提供一种材料可达多个目标。
        《纲要》中提出,幼儿在活动中发展。只有在丰富的活动中幼儿的发展才能成为现实。为此,教师应该在提供丰富材料的同时,既要考虑幼儿发展的显性目标,又要考虑幼儿发展的隐性目标和多个目标,便于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如:木珠既可以玩穿木珠,做项链,又可以用来串糖葫芦,还可以当作糖果进行包糖果练习;还可以用木珠摆各种图形;进行排序等,这样让孩子的兴趣更高,活动的时间更持久。
        又如,棋类中有图形排序、分类和汉字的渗透。有两人玩、有三人玩、幼儿在玩中既巩固对汉字的认识、又能促进幼儿智力发展。数学区可以抛股子比大小,语言区有汉字渗透的小猫钓鱼,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既复习巩固汉字的认识,又能学会分类等;还有看图编儿歌、排图讲述、故事表演等,在不同内容、不同玩法中促进了幼儿智力的发展,潜能的挖掘。
        幼儿园区域活动不仅给幼儿提供了一个既简洁温馨而又自由开放的空间环境,幼儿在各个区域活动中,能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活动,更好地在S科学、T技术、E工程、M数学方面取得进步。真正体现自己是活动的主人、环境的主人,促进了幼儿的智力发展,有效提升了潜能的挖掘。
参考文献:
1.选自《皮亚杰理论》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