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4期   作者:周丹
[导读] 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周丹

        张家港市飞翔幼儿园  
        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使你受害终生;相反,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会使你受益终生。如何用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呢?
        一、习惯的养成与一日活动息息相关。
        幼儿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一个人如果在幼儿阶段养成的饮食、睡眠、学习、卫生等习惯将会终生受益;反之,如果养成一些坏习惯,以后要改正过来,就很困难。幼儿园教育对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可以将养成教育融合在孩子的一日生活和游戏中,让孩子在快乐的幼儿园生活中潜移默化。幼儿的习惯渗透和强化在园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游戏、每一个环节中。教师在上课时从8个方面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待人有礼貌、喜欢交往、做事要遵守规则、爱护环境、勇于表现自己、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喜欢新事物、生活比较有序。通过借助教具练习、口头表扬、奖励等方法鼓励幼儿反复练习,直到其掌握形成良好习惯 。我们发现小班孩子习惯较差,不洗手、吃饭不专心、东张西望、吃得很慢;到了中大班时吃饭时讲话的现象也多起来,仅依靠教师的提醒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教师可以让他们扮演自己喜欢的动画人物,教师用动画人物的身份与语气为幼儿讲解应养成哪些良好习惯,也可以将良好习惯内容编成儿歌,教会幼儿,如:在洗手的习惯养成中,可以将“小脏手,伸出来,小肥皂,大泡泡。里里外外仔细洗,饭前洗,饭后洗。健健康康又卫生,细菌病毒都跑掉。”这样的儿歌便于幼儿记忆,也符合幼儿心理需求,这样一来,幼儿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幼儿在活动中,常会因排队发生推挤,出现不遵守纪律、打闹、告状或争抢玩具、独占玩具,或玩具掉在地上没人理睬等现象。对此,教师可通过讲故事、看视频等各种活动的开展,引导幼儿养成良好习惯。并让幼儿知道在集体活动中养成讲文明、懂礼貌,与同伴友好相处的良好行为习惯。如通过欣赏古诗的形式对孩子讲道理,让孩子在具体情境中受到启发。除此之外,教师的反复提醒与及时教育也很有必要。实践证明,只要采取合适的教育方式方法,小朋友们就会很容易接受,也会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二、习惯的养成与教学方式相关
        幼儿的思想很单纯,对于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需要教师、家长正确地指导,慢慢地引导,使其明辨是非。

但小孩子也有自己的自尊心,一味的责怪,只会造成幼儿的逆反心理,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如小班小朋友对蔬菜很排斥,老师可以通过儿歌“白米饭,我要吃,红烧肉,我要吃,绿蔬菜,我要吃,样样东西都要吃。”的形式来让幼儿理解这些吃这些蔬菜可以让我们的长得高,变得漂亮,变得聪明,身体棒棒哒!注意矫正幼儿任何一点细小行为的错误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不容忽视的环节,幼儿往往从细小的过错中,慢慢地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这些事情:有些幼儿容易发脾气,躺在地上拼命用两只小脚踩地板,大哭大叫;有些幼儿喜欢玩某些玩具的时,就要人家无条件地给他…对这些行为都不能采取姑息的态度,听任它发展下去。我们采用耐心讲道理、情绪安慰、注意力转移等方法来安抚孩子。我们发现小班孩子习惯较差,吃饭不专心、东张西望、吃得很慢;到了中大班时吃饭时讲话的现象也多起来,仅依靠教师的提醒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实践证明,只要采取合适的教育方式方法,小朋友们就会很容易接受,也会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此外,在幼儿良好习惯养成中,教师还需要加强与幼儿家长的沟通与联系,让家长认识到良好习惯对幼儿的影响,要求家长在家中教会孩子自己穿衣服、上厕所等,这对增强幼儿学习能力也有一定好处。
        三、习惯的养成与家庭教育相关
        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是孩子首先模仿的榜样。父母的言行、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无时不刻地影响着孩子,可以说从孩子身上,我们总能找到父母的影子。家长要喜欢学习,善于学习,读书,看报纸。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从自身的行为习惯做起,父母如何待人、如何做事、如何学习等行为,对孩子来说,就是一本生动教材。做为一名现代家长,在孩子的教养过程中,应注意从孩子的呀呀学语阶段,就注意教育他学会礼貌用语。家长在教养过程中要让孩子学会说话和气、举止文雅、活泼大方、形成待人诚恳、落落大方的良好习惯。孩子最早接受的教育是对生活环境中接触最多的人的模仿。所以父母具有的良好习惯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主要前提。父母的日常行为习惯是教育子女最好的典范。做父母的在日常行为中要处处小心谨慎,处处以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孩子,感染孩子。如:孩子吃饭时喜欢说话或边看电视边吃饭,那家长也要做到吃饭时不说话、不看电视。如在学校见到老师或小朋友,家长可以先跟老师和小朋友打招呼,孩子看见了自然而然也会主动跟老师和小朋友打招呼,离开幼儿园时会向老师说谢谢;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说“谢谢”;在别人跟你道歉时要说“没关系”; 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孩子的影响很大,如果家长能够做好这些,孩子也不会出现不良习惯。如:很多幼儿爱吃零食,父母要配合好老师,可以利用图书和动画片来教育孩子,让孩子在吃好早餐后不吃零食,吃零食有害健康,培养其从小注重节俭的习惯。
        幼儿不良习惯的养成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如果不能将不良习惯在幼儿小时候改掉,势必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