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班主任转化学困生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4期   作者:张水珍
[导读]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由于和社会接触的时间较短,
        张水珍
        广东省化州市石湾街道莲花小学    525100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由于和社会接触的时间较短,并不会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很好地和社会生活进行联系,同时,由于学生本身对新鲜事物具有好奇心,对教师的差别对待也比较明显。所以,班主任在进行工作的时候一定要从学生本身的特性出发进行思考,不断地进行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关键词:小学阶段;?班主任工作;?学困生;
        目前,在经济政治稳步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对于学生的文化素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再把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准则,提出了符合当今时代的新要求。但是,由于教师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比较大,在平时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依旧是以成绩为中心,从而对优生和学困生有所区别,所以在推行教学改革的时候并不容易。
        一、目前班主任在工作当中出现的问题
        (一)不注重教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部分班主任不管是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还是在进行班集体活动的时候,都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而进行的,并不是根据班主任内心的想法主动开展的活动。所以,在班集体的号召以及参与性上都不强,也不会主动将自己所讲的专业性比较强的词汇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联系,也不会主动吸引学生对于生活中的日常事物注意力,将实践活动和教材知识更加牢固地传授给学生,更不会为不同特点的学生开展与他们特点相符合的实践活动,只是单一地想着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所以使得学困生对于课堂更加缺少参与性。小学教材内容本身就和生活联系密切,但是,班主任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并不会深入分析,最终使得学困生更加提不起兴趣。
        (二)不注重与学困生之间的互动
        班主任除了做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之外,还需要将自己所教科目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学生还没有良好的组织和领导能力,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精神支柱,并没有充分发挥好自己的带头和引导作用,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也仅是自己在讲台上将专业知识根据自己的理解传授给学生,对于学生他们并没有进行过多的关注,没有因为有学生上课不遵守课堂纪律而和学生在课后进行沟通,也没有在课堂上进行知识讲授的时候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使得对学习本身兴趣不高的学困生更加降低学习兴趣,也会使得他们内心的叛逆心理更加浓厚。
         二、转化学困生的具体措施
        (一)主动与学困生进行沟通,帮助他们端立思想认识
        根据学困生所体现出来的普遍心理问题,就要求班主任必须和学生主动地进行沟通,这种沟通不仅指的是在课堂教学的时候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而且更多的是包括班主任和学生在课后进行与学习无关的内容交流,让学生在和班主任慢慢地沟通当中放下心里的芥蒂,将自己的内心想法与班主任进行交流,班主任在了解了学生的心理之后,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需求,为他们进行心理教育,最终帮助学困生树立正确的思想。


        比如,班主任在每天的活动时间以及课后等不影响学生学习的时间,和学生寻找一个比较安静、没人打扰的地方播放一个让人放松的音乐,然后和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在音乐的刺激之下慢慢放松下来,主动地和班主任探讨生活中和学习上遇到的问题以及自己内心的心理诉求。然后,班主任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需求可以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心理需求,不断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使得学困生在与班主任不断沟通中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
        (二)积极鼓励学困生与他人进行合作
        部分学困生的内心存在着自卑与敏感心理,他们虽然也想得到教师、同学以及他人的认可与尊重,但是总是事与愿违,他们无法实现自己内心的诉求。在长时间面对偏见的眼光下,他们逐渐不敢与周围的人进行交流,使得他们的人际关系十分薄弱。身为一名班主任,不仅要在平时的教学课堂中充分地营造活跃氛围,让学困生在与同学一起合作当中逐渐培养合作意识,打开心扉。在课后为学生积极组织一些能够不断培养人与人之间感情的活动,使得学困生在不断的参与中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比如,班主任在教学专业知识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探究,班主任可以有意识地将学困生与学习能力高的学生放在一个小组,让他们能够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与其他人合作的能力。在课后,教师可以组织拔河比赛、三人四足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游戏当中不断地打开自己的心扉,与同龄人之间开始进行交往与合作,从而使得学困生的道德素养得以提升。
        (三)要注重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由于小学阶段不管哪一门学科的教材内容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班主任在进行专业知识教学的时候,可以充分挖掘学科内容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从生活的角度入手,增加学科知识的趣味性,也能使得学生更容易地理解专业知识,使得学困生可以在充满生活气息的课堂上逐渐激发学习兴趣,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与此同时,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核心,必须要从实际生活角度入手,为学生组织开展一些实践活动,也可以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社会上组织的实践活动,从而不断提高学困生的综合素养与能力。
        比如,可以举办与学困生特长相符合的一系列活动,让他们能够在课外活动当中不断地找到自己的自信,在正式举办活动之前在班级之内选出参赛选手,然后明确活动的规则与奖惩制度。也可以让学困生自己组织活动,让他们能够在比赛的过程当中找到自己的自信与成就感,使得他们在公平公正的比赛中学会公平和平等,也可以不断地培养学困生自身的素养和能力,促使他们在不断找回自信的条件之下提升自我,也能使得他们对于自己的未来有一定的思考,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最终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和班主任的工作能力与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班主任如果想要在自己的工作当中不断地转化学困生,就需要首先自己改变内心对于学困生的偏见,然后通过不断地和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从每个学困生的不同特点入手,进行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使得品学生也可以在其他的地方绽放自己的光芒,最终促使班主任工作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王昕.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学困生转化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4):29.
        [2]姜秀娟.小学班主任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7):1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