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露
重庆市杨家坪中学 400000
摘要:自2017年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概念后,“核心素养”频繁在不同场合出现。作为核心素养中重要的一项,思维品质在课标中是第一次被提出来。所以相关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将探讨在学科素养背景下与思维品质相关的三个问题:(1)思维品质与学生学科素养培养存在怎样的关系?(2)思维品质在目前学生中的现状如何?(3)如何在英语词汇课堂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学科素养;思维品质;英语课堂
1.引言
新时代背景下,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系修订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2017年新课程标准第一次提出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概念。作为高中教育中一门重要的科目,英语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与课程标准也随之做出了调整。“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这四大要素被提炼为了普通高中英语核心素养。
本文主要探索三个研究问题,分别为:(1)思维品质与学生学科素养培养存在怎样的关系?(2)思维品质在目前学生中的现状如何?(3)如何在英语词汇课堂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本文将首先将就厘清关键词“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思维品质”;然后再分析思维品质与学科素养培养之间的关系;再根据笔者的授课经验以及与学生的解初中提炼思维品质在的现状,最后基于笔者的教学经验提出一些在课堂中可以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教学设计和方法。
2.关键词定义
2.1 何为英语学科素养?
英语学科素养,即“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以及“学习能力”,是基于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学科特点,从学生的能力角度明确了高中英语课程学习结束后,学生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并且通过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的整合而提炼出来的。
2.1何为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是英语四大学科素养之一,是英语学科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017年版新课标第一次将思维品质单独提出来,并且提高到与“语言能力”并列的核心素养,其重要程度可见一斑。思维品质的核心内涵是学生在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思维上的能力。
3学科素养培养与思维品质之间的关系
3.1思维与语言学习的联系
一般来讲,每一种语言都有其不一样的思维模式。就以中英文两种语言来说,从语言符号,发音特点,构词法,句子的意义合成等等方面,都有非常大的不同。从语言符号上来说,中文是象形文字,而英文是字母文字,中文的偏旁部首都有其意义,然而英文的单词的构词法是通过词根、前缀、后缀来实现。从发音上讲,中英文的发音部位以及很多音也有诸多不同。在句子的表意层面来说,中文更多的是通过词的叠加来完成意义的表达,像表达时间就直接加上时间的词语即可,然而英语却是通过词的变形来实现,比如动词的各种时态,名词的单复数等等。
此外,不同语言的发展最终还是跟其使用者的文化,以及地理位置等诸多因素紧密相连。不同的民族在形成自己的语言以及发展自己的语言过程中都有着不同的特点,这很大程度上也形成了特定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模式。
所以,语言背后的不仅仅只是表面上所看到的不同语言符号的组合,更深层次的是思维模式的不同。所以,对于语言学习者而言,仅仅只把时间放在单词或者语法的记忆上,是远远不够的。
3.2 思维品质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性
思维品质除了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外,它本身在学生发展的过程中也能起到很多积极性作用。
语言学习中所囊括的思维品质包括逻辑性思维,创新型思维,批判性思维,开放性思维等。就拿写作来说,光是这一项语言技能就综合了多项思维品质。在写作中,首先上下文要求要具有逻辑性,尤其是论点与观点之间,论点与论据之间,要求极强的逻辑性。其次,结构上也要求非常清楚明了。此外,作文中的观点需要尽量新颖,能够想别人不能想。所以综合起来,逻辑性思维,创新型思维,批判性思维等都在英语学习范围内。
在学生的发展中,逻辑性思维,创新型思维,批判性思维显得格外重要。进入大学后,很多的学习都更加依靠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而不是像高中一样,大部分依赖于老师的引导。如果学生能具备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思维,会帮助他们在学习中省时省力,且在自己的领域内能够挖掘得更加深入,容易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
4思维品质在高中英语课程中现状
4.1认知情况
2019年10月10日,笔者两个班级刚好授课到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English around the world,在做完workbook上关于How to improve English的listening task后,询问了两个班级的学生一个问题:在日常英语学习中,应该花时间学习以及训练的点是哪些?对于这个问题,60%的学生回答是单词,其次30%的学生认为是语法规则。当然还有一些同学提到了听力训练,口语训练等等。但是几乎没有人提到思维品质。从这一点上看,学生在进行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完全没有意识到思维的重要性。
4.2思维能力情况
目前高中阶段,学生们的思维能力情况依然有待提升。
举一个具体的例子,笔者在上人教版版二单元课文时,做了一节口语讨论课,话题为“通过看英语的发展过程,你认为中文可能成为一门像英语一样的国际语言吗?”笔者将黑板分为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可能,一部分是不可能。然后让学生列举持可能或者不可能两个立场的原因。认为可能的同学很快说出了像中国变得越来越强大,中国的经济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等观点,除了这些常常出现在主流话语体系里面的观点外,就很难想出其他的观点了,说明了他们在发散思维方面,创新思维方面存在一定问题。之后,笔者通过第二单元课文的内容来进行引导,让同学们回到课文中思考在英语的发展历程中,英语不断改变的原因。很快,学生们就给出了中国历史悠久这个观点。很显然,中国历史悠久与中文可能成为像英文一样的国际语言之间是没有直接逻辑关系的。但事实上文化这个点与这个主题相关,只是学生没有的缜密逻辑思维能力,将这个点进行提炼,形成真正与话题有逻辑关系的原因。
此外,学生在批判性思维方面也比较欠缺。目前高中生对于老师所说的,对于书上说的深信不疑,尤其是一些参考书上的内容。但事实上,老师,和书上有时也会出错,他们不敢去质疑,不敢提出与此不同的观点肯定在学习上会受到制约。
5如何在英语词汇课堂中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在学科素养背景下,如何帮助学生提升思维品质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下面根据笔者的有限的经验,尝试着分享一些如何在词汇课堂中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方法。
单词是英语学习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板块,也是组成句子,篇章的最小单位。但是对于很多高中学生而言,词汇学习是非常困难的一个板块。屡有听闻过某某学生背牛津词典或者其他的词典的案列。但是对于高中阶段而言,可能还接触不到,因此这样的背词典行为会加重他们的学习负担,同时也会影响他们本身的学习热情。此外,词典基本都是按照字母顺序排列的,基本不会将单词联系起来,这样的孤立学习单词的方法不适合现阶段学生们深入发掘单词与单词联系。
笔者比较推崇的是让学生将精力放在高中阶段的核心词汇上,将这些词汇学精,融会贯通。那如何教学呢,根据单元话题,讲解单元词汇。讲解每个词汇时,帮助学生联系已经学过的近义词,反义词,形近字,甚至高中即将要学习的相关词汇。此外,再通过给例句,再让学生自己造句的方法去实践。通过这个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将词汇联系起来,同时无形中也在像他们渗透学习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思维。我们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将问题孤立起来,要相互联系,发散思维。相信这样的方法训练和思维渗透长期下来肯定会对学生有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