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体育田径训练教学探索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4期   作者:邱大勇
[导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核心素养已成为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培养目标
        邱大勇
        黑龙江省甘南县第二中学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2100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核心素养已成为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培养目标。在高中体育课程中,应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出发,使学生在田径运动中能够锻炼好身心素质,获得正确的田径运动知识,学会科学的锻炼方法,磨炼出坚强的意志,体验田径运动中快乐,进而养成田径运动的习惯。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体育田径训练教学。
        关键词:高中;田径教学;体能训练
引言
        在新课改背景下,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遵循“以生为本”原则,体育教师要坚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学生对田径运动的热情,才能更好的促使学生热爱运动,进一步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通过参加体育锻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格,实现体育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要建立以兴趣为导向的体育田径运动课程教学,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
1高中田径教学困境
        在高中田径教学中,存在着教学上的冲突,让田径教学受到了一定限制。目前来看,这种教学冲突主要指的是教学内容和教学达标上的冲突。比如在田径教学的跑和跳中,都会为学生布置一定的教学任务要求学生达标,但是由于学生的自身情况不同,有部分学生无法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而产生一种厌学的情绪,这就是田径教学上的冲突。此外在高中田径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了贯彻“快乐体育”的方针,会在田径课堂上采取一种放任自流的教学方式,这种“快乐”体育虽然能照顾到学生的情绪,但是却和田径体育教学目标背道而驰,这也是高中田径教学的困境 [1]。
2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体育田径训练教学探索
        2.1以合理的教学计划为基础
        其一,教师应当在整体上去统筹安排好整个学期的教学计划。田径作为一个大项目,它包括了跑步、跳远、跳高、投掷等若干个小项目,教师应当在开学之前对每个项目分配好教学时间,这是项目教学总的设定与计划。其二,具体到单个项目来看,教师应当对项目的完整教学过程进行环节性地拆分。以跳高教学为例,跳高的各个动作,从助跑的动作到起跳过杆等节奏的把握,每个看似简单的动作都会有其技巧在里面,教师应当为每个技巧的教学做好详细的分解示范动作(室内课可运用大屏幕来反复播放慢动作和进退镜头),让学生们能够在设定好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学习内容。其三,教师要合理地设计好教学的强度与节奏。考虑到高中学生的学业压力普遍比较大,容易感觉疲劳。因此,教师还要把握好田径教学过程中身体极限的范围,避免学生产生过度的不适感从而降低了练习的主观意愿性。总的来讲,科学合理的练习计划能够在根本上保证学生田径教学的有效性。
        2.2将体育运动游戏化,提高学生参与度
        为了使得体育教学效果最大化,体育教师应当全面把握体育课程安排,对体育场地的使用情况也应当做以全面的了解和规划。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要从实际体育教学内容出发,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内容。

对于田径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田径运动的特点,将其设计成学生感兴趣游戏,在游戏中完成体育教学目标,也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成效。例如,在蹲踞式起跑、途中跑练习中,教师可以按照同质分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组内学生由于水平相似,会在交流中产生更多共同语言。用数字1、2、3作为组与组的区分,而后教师随机喊数,相应的小组做出蹲踞式起跑动作。通过合作学习,比起跑速度、途中跑,提高学生比赛能力,进而在体育活动中互相交流,互相提高,也促使学生对田径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2]。
        2.3丰富体能训练的形式与内容
        在传统的田径教学中,通常采取的锻炼体能的形式和内容中,主要是以重复性的训练为主。如短跑技术教学中蹲踞式起跑的教学,多是让学生在重复性的训练中来达到体能训练的目标。但高中生对于新鲜事物的感知能力较强,通常更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体能训练的形式和内容要做好全面优化,保证训练价值得以展现。为此,在田径教学中体能训练不应该仅仅被田径课堂所限制,可以通过户外活动、山地竞赛等方式来完成田径教学,以这样的方式所开展的体能训练,势必会收到良好的锻炼效果,既能够使得学生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更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身心素质得到锻炼。
2.4丰富室内体育课,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标强调,体育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运动,更要培养学生体育文化知识,在掌握运动技巧的同时要了解为什么运动,如何才能做好运动。一般情况下,体育运动多数是在室外进行,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天气的影响,也常常会出现室内体育课。高中阶段学生面临高考,学习压力大,一旦出现室内体育课,基本都成了学生自习课,或者教师讲一些理论知识,但学生依旧忙自己的。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就是体育教师没有意识到室内体育课的重要性,相应的体育教学内容准备的也不充分,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以上情况看,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体育教师不能忽视体育理论知识的讲解,要让学生明白田径运动的意义和其对身体的影响,以此来培养学生体育兴趣。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丰富室内体育课,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体育知识。
        2.5榜样的力量,促进集体积极向上
        榜样教学是教师教学方法的有力武器,榜样教学可以分为体育教师自身的榜样示范、优秀学生的榜样示范等,以优秀言行谈吐、举止,熏染班学生集体积极训练向上。体育教师是田径特长生的重要模仿对象,在学生日常训练过程中,体育教师的示范动作过程中,动作难度的完成,动作的优美,对技术动作的挑战性;在对于积极教育心理教育方面,主要体现在体育教师个人自身修养,体育教师的自身心理学的核心素养;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态度,对特长生的教学方法,谆谆教导,对于田径特长生爱动、学习不专心、文化成绩差等现象进行扭转和改善,结合特长生的身心发育特点为特长生制定相应学习和训练计划,为特长生“体教结合”做好铺垫[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田径作为学校体育的基础学科,从小学至高中的体育课程中都有所体现。但由于师资的短缺,在小学、初中阶段并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普及,学生对田径运动的认知只是停留在初级阶段。这就需要加强高中体育田径训练教学,从而提升高中体育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淑艳.核心素养理念下对高校田径体育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田径,2018(5):16-18.
[2]金建平.核心素养培育理念下对中学生田径教学的几点思考[J].体育风尚,2019(3):228-228.
[3]魏佐涛.简析高校田径训练中体能训练的要点[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1):38,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