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4期   作者:曹丹
[导读] :语文学科对于我国的教育体系来说具有极其特殊的性质和作用
        曹丹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十中学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00
        摘要:语文学科对于我国的教育体系来说具有极其特殊的性质和作用。它是学生学习汉语最主要的途径,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和基础,同时又兼具文化传承的作用,本身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人文性。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
引言
        在我国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形成了很多优秀的文化,而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新时期下随着现代文化、网络文化、外来文化的快速发展,很多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越来越模糊,甚至有的学生已经遗忘了传统文化。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借助语文学科的优势,强化传统文化教育渗透,提高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促进学生文化自信心的提升。
1.传统文化渗透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意义
1.1培养传统文化兴趣,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各种新鲜的事物的冲击,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大量的刺激,年青一代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度比较高,过多地将精力放在新鲜事物上,也就造成了对传统事物, 尤其是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不够。 而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接触和认识传统文化,逐渐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接受传统文化,弘扬民族传统。
1.2辅助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语文思维的建立,使语文学习可以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语文创新思想辅助课堂教学,使得学生可以在生活中进行传统教育知识的学习与提升解决日常问题的技能,大大调动学生对传统知识学习的热情。同时,教师采用新型教学理念进行高中语文知识的讲授,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可以强化师生间的沟通交流,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知识的良好运用,进行知识的查漏补缺。
1.3塑造优良行为品格,利于学生的正面成长
        传统文化的丰富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品格。传统文化中不仅包含很多言行举止的经典实例, 通过对传统文化中礼仪道德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明事知礼;而且传统文化中还有很多历史典故以及朝代更新的历史变换, 通过对传统文化中历史知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身负历史使命和责任感;再者通过传统文化中名人事迹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树立榜样,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有利于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
2.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研究
2.1教师要喜爱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教师在教授传统文化过程中, 需要将其富含的精神内涵和思想内核传递给学生, 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具备对传统文化的热情,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教师自身是在不断对传统文化进行思考和发扬的, 这样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作为备受学生尊重的人,其言行甚至可以影响学生一生。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断思索传统文化当中的人文精神,并将其提炼成为一个较为系统的认知体系,这样在教学过程当中才能够融会贯通,真正实现传统文化渗透进语文教学中来, 而且通过个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感悟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扬。
2.2丰富语文课堂氛围活动
        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传统文化的知识时,不仅要利用现代化的观念对古代的思想道德品质进行解释,还需要利用古代文化思想精髓引导学生反思当代社会,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文化魅力,并意识到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使得学生更加主动地获取传统文化知识。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为学生创建更加有趣的文化活动,促使学生能从多个角度感知传统文化。如教师在正式讲课前 5 分钟,可以让学生为大家讲解一个关于传统文化的小故事,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完成故事讲解,教师让学生在课前准备。这样学生就会更加主动地去了解传统文化,从而感受到传统文化的趣味,自觉地学习传统文化内容。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与传统文化有很大的关联,高中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同时,可以指引学生自主收集各种资料,做到古今互动,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2.3拓展融合性教学实践活动
        适当地开展拓展性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理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2]比如,《六国论》一文讲述了战国时期秦国灭六国的故事,作者苏洵在文中说明了六国被灭的主要原因。在讲解这一课时,教师要让学生懂得从自身找问题,不要事事仅看眼前,要从实际出发、从长远角度考量。另外,在一些历史类文章的教学中,教师也要注重开展拓展性教学实践活动,如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展示图片等,让学生形成从课文到现实及传统文化之间的情感交融,从语文学习中对传统文化产生一定的认知与感悟,从而提高自身文化修养。
2.4教师要喜爱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教师在教授传统文化过程中, 需要将其富含的精神内涵和思想内核传递给学生, 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具备对传统文化的热情,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教师自身是在不断对传统文化进行思考和发扬的, 这样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作为备受学生尊重的人,其言行甚至可以影响学生一生。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断思索传统文化当中的人文精神,并将其提炼成为一个较为系统的认知体系,这样在教学过程当中才能够融会贯通,真正实现传统文化渗透进语文教学中来, 而且通过个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感悟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扬。
结束语
        丰富而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使高中语文教学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而高中语文教师应自觉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当然,教师本身应具备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才能在课堂中让学生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历久不衰的魅力,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激发他们的热爱祖国的情怀。
参考文献:
        [1]王伟.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J].读与写.2015(04)
        [2] 吴炉平 . 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研究 [J]. 课外语文.2015(24)
        [3] 胡凌 . 论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J]. 语文教学通迅.2015(1)
        [4] 茅伟伟. 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方法探研[J].成才之路.2019(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