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善才
新化县楚怡工业学校 417600
摘要:中国的中职学校体育课堂教学中始终出现不仅不能达到重视,而且又不能采用一刀切的做法,这样不仅不能展现出语文的作用,还占据了其余课堂教学时间的尴尬氛围需要处理。中职院校需要就业作为指导方向培养学生,职业特点十分显著,语文课堂一定要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作为目的。才可以在中职学校中获得注重以及发展。对于目前出现的问题,本篇文章提供了将就业作为指导方向中职语文课堂改革方案,希望对于语文教师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就业导向;中职语文;教研教改;创新思路
语文在中职教学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人文情怀、文化内涵和人际沟通能力等主要的基础科目。而在具体课堂中,因为教学策略与课堂内容,还有学生自己因素的影响,让语文课堂变得不重要,中职学生和显著的展现出“重专业,轻语文”的情况。这样的情况一定要进行充分的重视,根据教学的根本目标入手,由就业方面完成课程改革和调整,让课堂展现其具有的作用。
一、中职语文课堂的意义
(一)满足社会职位对于职业人才的需求
职业技能型人才主要都工作在车间,可以正确的掌握企业生产技术层面的优点和缺点,而且长时间的实践工作中,要熟练的学习有关技术,可以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而企业为了得到更快的发展而且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应该做到符合时代的潮流,积极的改革以及创新,并且也应该由一线位置上选择具有扎实技术能力的,有丰富的管理经验的人才,这样工作需要职业技能型人才具有很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口语表述能力、文章写作能力、稳定的心态[1]。极强的观察能力、刻苦研究能力等。这几种能力应该让学生具有很强的英语知识,进一步可以在工作以及职业发展中,具有注重思想以及语文知识,去逐渐完成企业对于技术性人才的希望以及要求。
(二)展现中职学校的教育特色
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和高中语文教学的目标有一定的区别,中职院校就是为社会提供更多高品质技术性人才,将就业作为指导方向,高中语文教学的接口是高等院校的教育,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升学[2]。对于这样的特征。中职院校语文教学需要和专业教学完成密切的融合,只是让学生具有文学素养、诗词底蕴、阅读理解与写作能力,不仅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不能完成培养人才的目的。在中职院校教学中出现“重专业,轻语文”的情况也是根据中职院校的培养目的而确定的。所以,中职语文教学由就业层面上看完成教育研究以及改革符合中职院校教学的培养目的,可以充分的展现中职院校教学特色。
二、中职语文课堂出现的问题
(一)不够注重就业指导方向
语文不仅属于一门培养人所具有的文学素质,让人的情感更加丰富,陶冶人的情操,让学生具有高尚的志向,而且还是一门提高学生公文写作、语言沟通等职业从业能力的科目,而在中职学校课堂中[3]。语文课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前者能力以及素养,教师就是根据教材内容对学生完成语文内容的讲述,比如字词句的讲述、阅读理解的讲述、古诗词的讲述以及写作练习。中职教学和高中教学有区别,其是提高学生的职业从业能力,学生毕业之后就要直接就业,语文教学目前对于学生的培养方式主要是语文基础内容的培养,并没有和中职专业教学进行结合,对于学生以后的职业发展很不利。
(二)教学策略太过陈旧
长时间以来,每个时期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都是教师讲解,学生听的方式,并且使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回答,中职语文教学的讲解形式也要将这样的形式为主体。
中职院校管理和初高中时期的管理不同,学生都是面对重要的任务进行就业,提升学生面对主要的任务就是升学,这两方面比较来说,后者具有很大的学习压力[4]。学习目的不同还让中职院校对于学生的管理主要是开放式的管理,随着互联网以及移动设备的到来,具备十分显著的个性特点,以前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和容易对于中职学生有厌学、以及忽视课堂教学,太过展现自我等问题。并且中职语文课堂中,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精力所采用的提问教学策略也出现比如提出的问题太过简单而没有独立思考,提问的学生都是学习成绩较好的,把提问作为惩罚的方法等问题,这些都是导致中职语文教学效率很低的因素。
三、中职语文教研教改的策略
(一)创新中职语文教学的目的以及教学方式
中职院校培养学生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具有很高的职业素质以及技能型职业人才,中职院校设置语文这门科目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文学素质。根据这两个目标,中职语文课堂需要密切几个学生的特征以及学校发展的特征,把语文课堂和就业完成对应的结合,让学生不仅具有中职学生的需要具备的文学素质,而且还可以把这些知识更好的和就业进行结合,让学生不仅具有中职学生需要具有的文学素养,而且还要把这些内容更好的应用于以后的职业发展中[5]。所以,中职学校完成语文研究以及改革的工作,需要事先在改革语文的时候,丰富其教学目的以及方式,教学目的就是要按照院校的培养特色,把将就业作为指导方向的的目标摆在首要位置,语文教学需要全面的注重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每一周应该按照时间安排一些课程运用到语文内容和专业知识结合的教学,在这些课程中间情境为主的教学、实习练习教学,进一步让语文课堂朝着就业能力培养的方向发展。
(二)融入以就业指导方向的课堂评价制度
融入以就业指导方向的课堂评价制度就是让语文教师尽快主动探究语文教学和就业教育完全融合有效防范,并且还要指导学生主动作为语文知识。所以,中职院校需要提高对中职学生以就业为指导方向的语文能力,构建一个科学的评价制度,而且考核的形式能够运用多种形式完成考核。比如把学生根据学号完成分组,通过抽签的形式引导学生抽出一种情境的题目,改学生一些可以思考以及准备的时间,学生都在情境中选取扮演一些角色,监考老师需要运用学生在情境中展现的情况对于学生的能力完成评价。也可以运用笔试的形式考核学生这方面的能力,笔试题目需要将发散性思维作为考察主体,运用学生所回答有关的答案,去判断学生的学习成效,学生本身的学习考核结果就能够当作考核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
(三)让语文教学策略更加丰富
语文教师和他们的教学研究小组需要朝着以就业为指导方向的进行策略完成校验改革。中职语文教师和教学研究小组能够密切根据所讲解专业的学生有关 专业科目,比如讲解的专业为广告类型的专业,就应该主动掌握这个专业应该学习的各个专业的内容,而且和这个专业的教师完成良好的交流,询问一些教师的建议,在充分掌握这些信息以后,把语文课堂和专业课程知识进行融合,创设以就业为指导方向的语文课程内容。而且把广告词设计和撰写等当作重要的培养内容。并且教师也需要按照一定的时间招聘社会岗位总就业人员去教学中完成职业能力的教师以及培训,使得学生可以最近距离的学习语文内容,了解专业位置上的应用展开。在这个基础之上,语文教师需要按照就业人员的引导,制定符合学生具体状况的情境教学案例,使得语文课堂更加符合具体情况,进一步更好的提高学生怎样把语文知识应用于具体工作中。
结束语:
总而言之,目前中国的教育对于学生而言有两个不同的培养路径,第一,是职业教育的培养,第二,是高等教育的培养。职业教育培养一定要和高等教育完成具体区分,展现学生自己的优点,为我国培养更多的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海.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渗透[J].学周刊,2021(02):11-12.
[2]何举芳.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学周刊,2021(02):19-20.
[3]常瑞娜.中职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路径分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12):176-177.
[4]杨连西.谈就业导向下中职语文教研教改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9(16):158-159.
[5]林晓玲.就业导向下的中职语文教研教改创新[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8(06):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