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传统文化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4期   作者:马印好
[导读] 传统文化在几千年时空的积淀之中,在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之中,
        马印好
        天津市信息工程学校  天津  301906
        摘要:传统文化在几千年时空的积淀之中,在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之中,披荆斩棘一路至此,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融合,有利于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综合能力卓越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让传统文化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进行有效传承,让传统文化这棵老树生出新芽,是每个人应该承担的责任。
        
        关键词:传统文化、信息技术
        
        引言:第三次科技革命蓬勃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由表及里深入到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的教育观念,接受教育的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在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上,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传统文化传承的缺失,使得很多人对中国的文化、历史、艺术、文学等各方面有一定的知识空白,这就导致很多人对自身的文化自信不足,盲目的崇拜外来文化。对此,专家们提出建议: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有利于实现在新时代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信息技术为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开辟新道路
        运用信息技术传承传统文化,是新时代背景之下一个必要的手段。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让“小桥流水人家,枯藤老树昏鸦”再有亲身经历的可能,通过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再加工,最后呈现出想要的效果。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在进行传统文化教授的时候,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存在于文字之中,现实中难以见到、不可能见到的场景重现。
        
        现在的素质教育,相对之前,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从幼儿园到高中、大学,能够接触到的课本,编者都在尽可能的插入关于传统文化的部分。义务教育阶段,每一册语文课本上,都有关于传统文化的专栏。但是,由于今人和古人在思想、认知、生活的社会背景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传授的时候感到力不从心。
        
        文言文艰涩难懂,之乎者也的呆板教学,学生普遍对传统文化存在抵触心理。这个时候信息技术,网络教学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文言文艰涩难懂,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没有关系,针对所学的课程制作一期诙谐幽默的小视频。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在欢声笑语之中接受传统文化,后期在学习与之相关的文言文、古诗词,老师如法炮制。学生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师也顺利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
        
        新时代传统文化的传承
        早在西周时期,中国就确立了礼乐制度,衍生出了礼乐文化。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将制度上的礼乐文化整合成了一套用来约束人道德行为的规范准则。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在中国文化中的主体地位。以儒家理念为核心的传统教育,主张学艺先学德,将人的品德排在了首位。在儒家的观念里,德才兼备的人会被敬重,有德无才的人会被鄙夷、唾骂。在这样的文化环境里,中国先贤们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最高目标,由德行到才能,依次递推。千秋万载以来,依托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信的民族精神。用“德”作为内核塑造一个民族,今日中国的繁荣昌盛,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不可分割。
        
        传统文化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有道德、礼仪,还有器物、衣冠、建筑、工艺以及各类传统技艺,然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当今社会却遇到了严重的问题。究其根本原因,是传统文化不符合当今社会求职者的发展需要。再有,存在古今社会环境的差异,现代人普遍和传统文化存在脱节,以至于传统文化并没有及时借助信息技术发展的媒介,在新时代再次升华。
        面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问题,有关专家提出了将信息技术和传统文化融合的理念。即用信息技术革新传统文化的传承形式,深入浅出,使得传统文化能和新时代的人进行衔接,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得以传承发展,使得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老树发新芽。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方面,传统教育对人格的塑造有着深刻的意义。传统教育偏重于“德”,以 “德”为核心的传统教学对学生进行人格塑造,使得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三观,也就能正确的看待传统文化,明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从而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的结合
        影视作品是依托于信息技术兴起的。好的影视作品,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也是功不可没的。前几年热播大戏《长安十二个时辰》,盛唐的大气瑰丽一览无余,正午阳光大剧《知否》、《清平乐》宋朝简约之美让人耳目一新。再比如央视播出的好几档综艺栏目《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都是用信息技术传承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利用信息技术将影视文化与传统文化结合,让人们在对影视剧的观赏之中,不知不觉的对传统文化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接触。不仅可以获得客观的经济利益,还能够达到传承传统文化的目的。
        
        结束语: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而来的一种文化,是先人留下的宝贵财富,在新的时代它不应当被淘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是一项追根溯源的伟大事业。将传统文化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是当代传承传统文化的一条新途径。
        
参考文献:
        [1]张璟. 传统文化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J]. 考试周刊, 2015(98):121-121.
        [2]韦志涛. 信息技术教学与民族传统文化的融合[J]. 科教导刊, 2015, 000(012):115-116.
作者简介:马印好(1974年6月),男,汉,天津市蓟州区,大学本科,讲师,天津市信息工程学校,信息技术,3019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