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效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4期   作者:林丽青
[导读]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有效的教育是国家强盛的根
        林丽青
        福建省漳平市教师进修学校    364400
        摘要: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有效的教育是国家强盛的根基。在目前的教育背景下,核心素养是教育研究的热门话题,也是教育教学关注的重点,主要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为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综合性学习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整体语文能力与素养,也是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提出的时代要求。综合性学习与现今教育所倡导的自主性、探究性、参与性,以及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相符。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综合性
        语文是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小学语文教学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有了全新的方向。综合性学习具体体现在了语文知识的综合应用、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的有效结合,强调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性与实践性。语文综合性学习与核心素养的发展是新课改实施的重难点,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刻的意识到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并通过不断地调研、分析、总结出符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策略,促使语文教学更加科学、有效、完善。学生也能通过综合性学习提高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交际能力等,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一、依托教材,整合学习内容
        教材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参照,在综合性学习中,教材的价值体现在三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来精选教材内容进行综合性学习;可以结合教材发开语文综合性学习;或者是把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融入到语文阅读、写作中,创新其教学内容。如何具体的整合学习内容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组织教材学习内容。有效的综合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要先了解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教材内容要围绕学生的兴趣。例如,在 “中国传统节日”综合性学习时,教学要求提出了了解传统节日的基本情况,展示节日文化等,那么这样学习内容就可以选择清明节或者端午节,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知,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整合教材资源,开发学习活动主题,教材是综合性学习资源之一,教师要有效的整合教材资源,灵活运用语文教材,并丰富学习的内容。在这里,教师要联系教材文本的前后关联,从中开发出语文综合性学习,并设置学习主题,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第三,在综合性学习中介入阅读写作,融入综合学习的方式。介入阅读教学方式有两种,一是把综合性学习融入到文本学习中,二是把教材看作是综合性学习的材料,从而实现对课文的解读。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在这一综合性学习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写作情境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二、注重情境,创设语言实践任务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出学习的情境,用真实的语言实践来引导学生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情境的创设中,要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学生提供真实的问题情境,然后引导学生在整个学习中都围绕这一问题情境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在创设情境前,教师要深入的了解学生对某一问题的看法,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然后展开有针对性的情境创设。在综合性学习中,情境的创设要紧紧围绕语言的运用。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可见,综合性学习的根本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来明晰语言的任务,让学生能明确学习的目的,从而确保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顺利开展。如以“中国传统文化” 为主题,教师可以用视频、报道等方式为学生设计一个“中外节日文化交流会”的情境,并让学生扮演交流者的角色。在活动中,要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收集有关资料,丰富学习成果,实施多样化的成果展示。在这样的主题活动中,学生就可以了解自己国家的传统节日,还能在情境中学会如何与人交流,提高文化自信。例如,在学习《匆匆》一课时,教师可以领导学生组织“走进朱自清”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三、有效指导,提供思维发展支架
        综合性学习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是学生构建知识的实践过程,但是小学生尚在成长发育阶段,认知能力、理解能力、自控能力等存在不足,因此在综合性学习中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参与者,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有效的引导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在引导中,教师要为学生选择有价值的主题或者主题选择的纬度,为学生提供促进思维发散的方法,确定有效的主题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与生活经验的联系。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程序性的策略,帮助学生更好的支撑学习活动的设计,通过有效的指导使学生能掌握更多的学习技巧。
        总而言之,语文综合性学习已提出多年,对这方面的研究也日渐成熟。在新课改与核心素养的指导下,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各方面得到了落实,学生的语文能力、思维能力、文化底蕴等得到了提升,有效的促进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此文系“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活动中培养创意物化能力的实践探索”课题研究成果    课题ZPzx2020-232
        参考文献:
[1] 白晓霞.“非指导性”教学理论下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模式探究[J].文教资料.2016(18)
[2] 周爱军.当前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现状与思考[J].教育艺术.2012(01)
[3] 靳秀军.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粗浅认识[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05)
[4] 华卜泉.寻一方沃壤 绽一片奇葩——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J].陕西教育(行政版).2007(12)
[5] 付秀梅.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J].河南农业.2007(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