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淑珠
福建省泉州师范学院附属鹏峰中学 福建 泉州 362300
摘要:语文课标强调阅读方法的指导,既有精读,更要有略读。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教读课”指向精读,“自读课”指略读。统编初中语文教材重新定义“教读课”“自读课”的提法,并明确了自读课的基本定位——所谓“自读”,要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旁批等助读系统无疑是学生自主阅读的利器。“自读课”要充分利用旁批这一助读系统,用好旁批,自读课自主阅读;用好旁批,自读课自主探究;用好旁批,自读课自主批注,这样学生真正走上自读的高速路。
关键词:统编版;初中语文;自读课;课标;旁批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自读课设计助读系统——旁批。这是之前各版本语文教材都没有的设计。旁批自古作为一种读书方法,但在初中语文教学之中却难觅踪迹。有了旁批这一法宝,自读课教学就有了得力助手,其教学效果也会得到显著提升。
语文课标指出,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统编初中语文教材重新定义“教读课”“自读课”的提法,并明确了自读课的基本定位——所谓“自读”,要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教读课”指向精读,“自读课”指略读。“自读课”要充分利用旁批这一助读系统,让“自读课”真正走上自读的高速路。
一、用好旁批,自读课自主阅读
“自读课”自主阅读如何实现自主呢?这就要让教师先放手,把课堂的主要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利用旁批等助读系统,真正获得自主学习的地位。
首先要教师让学生先掌握什么是旁批?旁批类型有哪些?教师可以以几篇自读课为范例,引导学生对旁批的类型事先有所了解。
如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自读课《回忆鲁迅先生》有以下旁批:1.开头直接描写,别具一格。2.“举着象牙烟嘴”沉思,多像一幅剪影。3. “喜欢吃硬的”东西,有人说这里暗示鲁迅选择刚硬的性格。你同意这种看法吗?4.写海婴,写许先生,跟写鲁迅先生有什么关系?5.又听到“明朗”的笑声。6.开玩笑的鲁迅先生,是不是也挺有意思?7.”我“的回复是否有所暗示?说说你的理解等15个旁批。这些旁批有针对文章内容,有针对语言特点,有针对文章结构,有针对感悟,有针对写法等。教师把这些旁批作为学生学习的范例,引导学生了解旁批。
其次是如何用这些旁批自主阅读。掌握了旁批类型,学生学习在疑问处、关键句、描写句、抒情句、议论句等地方进行旁批。如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自读课《灯笼》是自读课文,但它特意进行留白设计,意在让学生自主旁批。如在开头第一段旁批:叙写小时候喜欢火、光,这样开头有什么作用?学生以旁批的形式,自读《灯笼》这一篇课文。
二、用好旁批,自读课自主探究
探究式学习方式是语文课标所提倡的,这种方式同样适用于自读课。旁批是引导学生进行自读课自主探究的最好方式之一。
首先是以问题式旁批,完成自读课的自主探究式学习。如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自读课《回忆鲁迅先生》第4个旁批:写海婴,写许先生,跟写鲁迅先生有什么关系?教师引导学生,回到对应的段落从写作方法上来解答这一问题。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得到侧面描写这一种表现手法及作用这一探究结果。再如旁批:一边对潦草的书信“深恶痛绝” ,一边仍然展读每封来信,这反映鲁迅先生对待青年怎样的态度?学生通过对相应文本的探究得出结论:关心爱护又严格要求。学生对这些问题旁批进行探究,回到课文中提出探究的结果。这一过程就是语文课标所强调的探究式学习方式的过程。
其次是设计问题旁批,小组同学合作探究。如《回忆鲁迅先生》最后一个旁批:课下不妨找来《死》这篇文章读读,体会鲁迅先生此时的想法。课后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文章《死》,并结合这篇文章的最后三段,小组探究鲁迅先生的性格特点。
三、用好旁批,自读课自主批注
统编版自读课中有一部分故意放空白,其目的是让学生自主旁批、自主完成自读课的学习。这一过程是在学生已经较熟练地掌握旁批的使用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学生先自读阅读课文,再给这篇自读课增加旁批。若是问题式旁批,教师引导学生把答案也附在旁批处。
首先是补充旁批,即已有旁批的自读课有没有需要补充的?要补充哪些旁批?教师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同时,完成补充旁批任务。如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自读课《回忆鲁迅先生》,补充旁批:1.文中的鲁迅留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2. 作者选择了哪些生活场景来表现鲁迅的性格的?3. 细节描写,尽显性格。4. 运用叠词,反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5. 动词,表现出人物性格特征等。
其次是全文旁批。没有旁批的自读课就是学生运用旁批学习的练兵场。学生利用前一课的旁批方法,全文旁批自读课,完成课文的自主学习。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自读课《灯笼》,学生可以借鉴第3课自读课《安塞腰鼓》的旁批,自主完成以下任务:1. 怎样引出所要描述的对象——灯笼。2. 用短语概括文章抒写了关于灯笼的哪些记忆。3. 围绕灯笼,作者写了家乡的哪些风俗?4. 补白祖父的神态举止。5. “灯笼”最能引发作者感受的一个词是什么?6. 短句,简洁明快。7. 以小见大,体现了作者对亲情、乡情的感念和愿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担当精神和爱国情怀……学生进行问题式、评价式旁批,针对本文的内容、写法、结构、感悟、疑问等进行旁批,学生完成旁批就是对自读课的自主学习探究的过程。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要求自读课要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旁批等助读系统无疑是学生自主阅读的利器。“自读课”要充分利用旁批这一助读系统,用好旁批,自读课自主阅读;用好旁批,自读课自主探究;用好旁批,自读课自主批注,这样学生真正走上自读的高速路。
参考文献:
[1] 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 课程.教材.教法, 2016(11):5-13.
[2] 陈恒舒.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自读课文的设计思路[J]. 语文学习, 2017:15.
[3] 郭娟.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自读课文旁批类型分析[J]. 教学与管理, 2019, 000(007):P.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