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个性化阅读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4期   作者:李雷
[导读] 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李雷   
        安徽省阜阳市实验小学  236000
        摘要: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小学生必须进行学习和掌握的技能。通过阅读小学生可以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提升小学生的见识眼界,强化小学生的素材积累,提升小学生阅读水平,促进小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下,学校要对小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更好地培养小学生阅读素养,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
引言
        在新课改的推行下,教师秉承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对阅读做到个性化设计,激发出学生潜在的主动意识,使之在阅读时萌生出好奇心并转换为求知欲,紧跟授课节奏去探究,能够运转思维而使之打开以往被禁锢的想象空间,感受到语文魅力,带着热情参与后续课堂活动。教师对阅读方法做到极大程度的创新,与学生喜好契合,在集体、个人和合作等多种手段下满足其不同需求,将潜在个性品质进行挖掘,能够选用适合自身的方式去进行主动式阅读,在享受中化解以往倦怠情绪,在轻松愉悦环境下去感受阅读文中情感和内涵,切实有效锻炼综合能力,构建出新时期下的高效阅读课堂。
一、个性化阅读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当前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实践中,学生阅读存在取向性模式,即学生的阅读标准、阅读目标、阅读范围、阅读兴趣等元素,这些都是以课业为主。这一阅读模式,使学生阅读存在局限性,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从阅读层面来看,阅读是个体思想与行为的驱动力,彰显学生阅读的个体化。因此,阅读需要以个性化方向为基石,通过阅读教学的开展,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引领,以此让学生进行良好阅读,在阅读中获取较多的信息以及能量。而将个性化阅读运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性,尤其是以学生为主体性而开展的教学模式,以阅读素材为基石,开展符合学生发展的阅读活动,其阅读素材、阅读信息、阅读技能的传递都需要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以个性化阅读的开展,促进学生多方能力、素养的培养与提升,达到良好的个性化阅读实施成效。同时,针对学生阅读思维培养不佳的问题,可以开展个性化阅读,营造自由、自主的教学氛围,根据学生知识获取步骤“认知——理解——思维——实践——感悟——获取”的模式,拓展学生的思维,以学生思维为导向,拓宽学生视野,进而达到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成效。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的策略
        (一)给予足够空间,激发主动意识
        年龄的特点使学生好玩并有着充足精力,同时也萌生了表达欲,教师以此为切入点来设计个性化阅读方案,使学生的主动意识被激发,是其能够独自在阅读时或面对的挫折时先思考再行动,锻炼其综合能力。在阅读环节中,教师通过有针对性的点拨让学生来感悟作者的潜在情感,使学生在阅读时从不同角度去进行理解,同时在表达时发挥出其个性化特点。
        例如,在解读《大禹治水》时,应在阅读中对民间传说做到了解,因此教师在小组合作中让学生对大禹治水的原因和过程等做到准确把握,也在揣测中对识字能力进行有效提升。教师以“文中传递了什么精神”为主线来进行讨论,使学生在足够空间中从自身能力所及出发而进行回答,由初步感知而深入至人物精神探究过程,从而在情感中懂得不怕辛苦的精神。在问题引导的方式下,给学生带来不同程度的启发,让其主动意识被激发,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对阅读能力进行极大程度提升,共创辉煌。
        (二)阅读结合写作,强化语文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与加强,与结合写作训练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开展,必须要注重结合写作训练,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深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写作训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阅读内容,还有利于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不断提升。所以,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学习各种灵活、巧妙的表达方式,在作文中巧妙运用积累词汇、句式,灵活运用所学表达方式,充实作文内容的同时,作文情感也会更显丰富,从而实现学生读写结合能力的有效提升。
        教材六年级上册《穷人》是一篇小说,第一课时确定:学习小说的阅读方法,学会用小说三要素概括文章内容,通过“品析环境和心理描写的句子感受人物形象”作为本次教学目标。设计了以学习心理描写的不同表达形式,揣摩桑娜复杂的心理变化为主线来感受人物善良的品质的语言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中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之产生情感共鸣,由衷地领悟到桑娜那浑然天成的人性之美。之后,设计了运用内心独白方法写西蒙临死前的内心活动的小练笔,进行个性化表达。
        (三)增强阅读体验打造个性化环境
        为了充分释放学生的阅读个性,打造富有个性化的语文课堂,教师就必须多了解学生,用信息技术设置相应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内心情绪。信息技术可以使学生主动参与到互动当中。当然教师也需要有保留的使用信息技术,在突出学生个性化的同时,让学生用更合理的方式学习知识,保障教学效果,展现教育主题。如同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说的那样,阅读一直就是独立的认知行为、个性心理特征。所有施加于这种认知行为、心理过程的方式都不是正确的阅读方式,是学生所抵触、令人厌恶的行为。
        例如,在学习《父亲、树林和鸟》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生机盎然的丛林情境,此时几乎所有学生都屏住了呼吸,生怕影响了气氛与破坏了环境的和谐。随后多媒体设备开始出现欢快的鸟叫,此时学生捂着嘴巴偷乐与开心,突然一声枪响打破了这样的静谧氛围,树林出现了扑棱的翅膀拍打声音,最后只剩下唯一一只受伤的小鸟摔倒在地面。此时可以看出学生的眼神有的愤恨、有的失落。此时教师提问:从这篇课文来看,主人公的父亲以前很有可能是当过一名猎人的,要么也不会对鸟如此熟悉,只有充分热爱一项活动以后才会深入研究。此时有学生说道:老师我觉得主人公的父亲也有可能不是猎人,只是单纯的喜欢鸟,所以才会如此研究。这时候有的学生出来辩论:我觉得主人公的父亲以前真的很有可能是一名猎人,因为主人公的父亲说道: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如果只是用观察和猜测的话怎么可能了解到翅膀潮湿,只有用手亲自触碰以后,才会了解翅膀潮湿。学生在讨论中形成了自己的思维意识,学生在讨论中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强化。信息技术创造了真实的学习情境。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思维得到了充分锻炼。学生的语言变得十分细腻,对文章阅读的理解建立了更加深刻的认知,产生了强烈的学习热情。
结束语
        阅读可谓生活与成长中的重要部分,有着长效性并对情操做到极大程度陶冶,使学生身心得到相应放松而完成对知识的积累。教师带着长远眼光来看待阅读环节,将时代与责任感融入当中,对自身定位做到多元化,退居点拨位置而突显“以生为本”,通过多种不同形式的阅读训练,能够给学生带来新颖感,使之创造能力得到切实有效释放。教师在个性化阅读中让学生饱含热情参与其中,让其在阅读气氛中融入文章情感,带着极强体验感去享受当中乐趣,同时也对其思维有着不同程度启发,对其鉴赏能力做到有效提升,将新旧知识结合去解决阅读问题,彰显个性化主张,成长为饱含时代气息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庄笑娟.个性化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10):76.
[2]段淑萍.个性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讨[J].读写算,2019(35):122.
[3]梁玉龙,朱月富.浅谈开展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2019(13):77-79.
[4]郭荣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个性化阅读[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8(10):56.
[5]潘红梅.浅析个性化阅读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8(69):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