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艳娇
梅州市梅县区水车镇中心小学 514000
【摘要】语文是一门关于表达和沟通学科,教学过程其实也是一种师生互动、沟通的动态过程。教师和学生的各种“微互动”,不仅可以极大丰富语文课堂教学的乐趣,而且有助于给学生们营造热情、专注的课堂学习氛围,达成教学共振。
【关键词】小学语文;师生互动;教学策略
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语文学科一直被当作一门基础型且“慢热”的学课,相较于其他学科来说,语文学习很难在短期内获得迅速的提升。学生们也很难掌握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导致语文学习一直处于僵化、停滞阶段。其实,作为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和学生可以充分重视到语文课堂的活性和创造性,通过课堂导入、课堂互动以及各种课堂教学新形势。首先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心理传输,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同时获得积极的学习辅导,形成良好的学科学习素养或者竞争品质。
1、灵活课堂,教学花样多
伴随着科技资源的极大丰富和开拓,教学资源有了更多获取途径,教学设备也日益先进。这就需要教师因时而变,有更加清晰的教学思路和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知识传播方式上,教师可以通过口传面授,亲自指导,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投屏、在线互动,还可以通过剧场、实践活动,开拓教学路径;在课堂环节设置上,可以增大学生自主学习的份额,通过合理的问题设置和自主操作、自主展示,提高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
例如,当下小学课程都有要求开设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语文老师就可以和计算机老师协调进行“综合课堂”尝试。以“网页上的阅读资源”为题,语文教师事先对适合学生检索的资源进行安排,告知信息技术课程的老师。在课堂开始之间进行导入,例如:同学们好!今天让信息技术老师给大家来一堂特殊的写作指导课,大家好好学习,保准大家会收获很多乐趣。在这样别开生面的开场后,学生们会更加关注教学内容,课堂更具乐趣,一堂课上可以学习两门课的内容,简便又高效。接着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带同学们寻找相关的阅读资源和写作规范,获取争取的网络信息资源利用方法,这种尝试,不仅对于学生们的语文学习,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都是很重要的基础。这无疑是网络背景下积极运用学习资源的创举,相信学生通过基础的知识学习和检索规范的领悟,学习的效率就能大大提高。
2、情感助力,实现自我满足
语文的学习不是一个枯燥、沉闷、无声化的过程,学生们很多时候表现出的紧张、畏怯等心理状态其实和语文学科特点是不相符的。但这其实也是语文学习中的正常状态,深入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通过深入了解语文学习知识,进一步消除紧张和畏怯等心理状态的过程。情由心发,情意及心意,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实现热情、温情和共情,将课堂转化为一场交流、抒发情感和心志的良好互动,帮助学生从心底摆脱对语文课堂的刻板印象。
课堂可以有很多形式帮助学生摆脱紧张感。比如鼓掌,鼓掌是很有节奏很有动感的,教师可以课堂中穿插固定的鼓掌环节,培养课堂的节奏性,课堂鼓掌的时间不宜过长,也不要太过杂乱或太过整齐,不必用力过度、也不能毫无声音。正确的鼓掌其实是一种与人相处的礼仪。
在老师找同学回答问题、表扬同学,同学们的鼓掌可以更加持久热烈,而当同学心情不好时,可以同桌击掌,也可以大家给这位同学鼓掌,鼓掌的时间要持久而稳定,表达支持同学的诚意,带动课堂的气氛。再比如,歌谣合唱、话题讨论,这样集体化的活动往往场面热烈、自由生动,就像《国王的演讲》中一样,人在热烈的氛围中能够更自由、畅快地表达内心的意见和想法。
3、角色扮演,教学相长
在语文教学的阅读部分教学中,学生以理解为目标,通过耳、脑、眼等器官的协调和沟通,由基本生理感知到心理推测,建立起对书本内容、对语言、对世界的感知。小学的阅读课又许多故事性、可读性强的课文供同学们阅读,这些故事中有许多角色、有许多细节性内容,教师可以让孩子们根据这些剧本中的角色自主演绎,从而加深对文本的体认。每个孩子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他们需要更多的舞台来展现自我,
角色扮演应该是有趣的、生动的,学生们需要对文本有兴趣、对角色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进行演绎。因此,老师在引导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时,首先要让同学们对文本和角色扮演这一活动了解充分,然后引导同学们在扮演中一步步感受到这一活动的益处和乐趣所在。
教师在刚开始引导同学们进行角色扮演时,可以由基本的文本阅读导入。学生会读、会念,然后才能渐渐熟悉、深入了解。以五年级的课文《落花生》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分角色朗读文章的“议花生”部分,多找几组同学分角色朗读,先朗读某一章节,再提高到完整的文章演绎。接着,老师可以进一步布置“现场”,让角色扮演的同学们围着桌子坐成一圈,像家人一样讨论,注意说话的语气和身份,爸爸、哥哥姐姐和“我”各是不同的表现。再则,老师还可以加上一些小道具,带动现场的氛围,比如播放一些温情的音乐,符合此处“回忆”的氛围,帮助同学们更快进入情境,消除紧张感,发挥得更轻松自如。
以小学课文《童年》这一课为例,教师在让学生们进行演绎时,可以先用多媒体播放歌曲《童年》,引导学生感受童年的美好。在正式让同学们角色扮演时,教师就可以创新表现方式,开始可以按照传统模式,让同学们演绎自己童年时候帮妈妈摇落桂花的场景。在演绎过程中,参演的同学和台下的观众都会有所感触,同学们多彩的童年记忆纷纷浮上心头,老师便可以适时地让学生们增添一些童年情节、自主演绎。同是在“童年”的框架下,有的同学演绎自己童年的糗事,有的事和家人的温情,有的却是一些悲伤的回忆,这些情节丰富了同学们对“童年”的体认。同学们自己也成了创作者、回忆者,与原作者、原文本也由此建立起一种更深层次的共鸣。可以说,角色扮演,不仅仅是让学生们更好亲近文本,也是亲近自己、亲近世界的一种途径。
师生是课堂活跃的主体因素,任何一方出了问题,课堂的顺利进行都不能保障,何谈趣味性建设呢?因此,良好师生关系的培养是趣味性课堂构建的先决条件。这一环节需要老师的认真负责,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人爱好都有所了解,能够因材施教;需要老师的真诚体贴,善于发问,循循善诱,对学生的问题及时体察,用合理的方式协商解决问题。另外,还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学生要尊重老师,遵纪守法,配合老师趣味、高效课堂的建构。
【参考文献】
1、刘明欣.小学语文课堂互动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73.
2、李秀荣.小学语文互动性学习探讨[J].南北桥,2017:8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