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祥新
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九江中心完小 554100
摘要:创设情境教学法是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比较普遍、充分、有效的科学性教学手段与途径之一,其旨在以情境为引领,就教学中涉及的诸多问题、知识、内容等以更为直观、具体、形象的方式予以呈现,以实现对教学效能的强化与学生需要的满足。而小学阶段,则是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健全认识形成的关键期。将创设情境教学法引入小学语文教学领域,让学生在情境辅助下开展知识学习、进行问题思考、实现认知迁移,势必会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能的切实增强,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塑造也会产生积极且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落实小学语文教学指导时,应该以学生实际与教学内容为基础,加强对创设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构建出具有针对性、感召力、实效性的认知生态,并引导学生深度融入其中,在诸多情景元素的驱动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更好理解教学内容,获得全面充分发展。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能的提升,推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塑造。
关键词:创设情境教学法;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处于认知起步阶段的很多小学学生,普遍思维比较活跃,但抽象思维、认知理解能力比较欠缺。其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往往会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直观感知与问题的直接探究,来构建思维体系,获得认知内化。而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使学生在诸多鲜活性、生动化、多元性、丰富性教学情境的驱使与引领下,获得认知潜能的激活与发展需要的实现,将语文教与学活动的开展推向纵深领域。因此,教师在针对具体教学内容、目标、知识与学生认知需要、特性、实际实施创设情境教学法时,应加强对学生实际的关注,并结合学生认知需要,科学、搜集、整合各类情境化教学素材,并对其予以重构、创新、借用,以促使学生在创设情境教学法的驱使与引领下更好学习语文知识,逐步提升认知能力。借助创设情境教学法作用的发挥与目标的达成,为学生认知视域拓展,知识体系构建,健全人格塑造,学习能力提升而提供助力,奠基铺路。
一、灵活构建可视化情境,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
以可视化工具为辅助的教学情境构建,可以使诸多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复杂语文问题得以具体呈现,更利于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且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充分开展。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可视化工具的应用来创设教学情境,并将其灵活应用至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层面,对学生思想、认识、情感给予多元刺激,为确保教学效能增强给予保证。且通过可视化工具作用的发挥,就教学中涉及的一些抽象性知识进行直观展示,促使学生在观摩、探究、研讨中交换意见,碰撞思想,实现对于教学形式的充分优化,为教学目标达成提供助力。另外,还可以借助可视化工具,将一些辅助性教学资源、素材、视频、图画等即时呈现,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组织学生在感知、体验中丰富其情感与认识,使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特质获得切实展现。例如,在开展《小壁虎借尾巴》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展示有关“壁虎”尾巴结构与特性的视频,引导学生在观摩、了解、学习中进入学习状态,感知课文内容的趣味性,站在“小壁虎”的视觉感受其行为表现的可爱。随后,教师再即时引入一些探究性问题,与学生一起研讨、分析、解答,让学生在民主、宽松、欢悦的教学情境刺激下开展对课文内容的探究、思考、体味。借助可视化情境的引领,来促进教学活动的流畅开展,为学生认知迁移提供铺垫。
二、适时创设游戏类情境,实现教学效能强化
游戏是小学阶段很多孩子的最爱,将游戏类情境引入小学语文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蕴含娱乐性、趣味性特性的教学情境内开展交流、互动,获得语言表达能力、语文理解能力、综合思维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在开展一些抽象性较强的知识或者内容教学时,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对教学方式适时进行创新、优化,创编一些辅助性游戏情景,组织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开展语文知识学习,获得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与思想认识的延伸拓展。例如,在开展《寓言两则》中《掩耳盗铃》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铃铛”“盗铃者”“路人”等游戏角色,并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以游戏化方式对课文情节再现,在课堂开展角色扮演游戏,在游戏中发挥想象和联想,融入一些丰富的肢体动作与外在表情,使“盗铃者”滑稽愚昧的形象生动凸显,在更为丰富的认识体验中学习寓言故事,理解其寓言特性与表现形式。既增强了语文教学的生命力与感染力,又开掘了学生的认知潜能,于无形之中实现了对教学效能的强化。
三、充分引入生活化情境,推动教学路径延展
语文与生活之间有着紧密关联,以生活素材为辅助来创设教学情境,也更容易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因此,教师在开展一些蕴含生活性特质的知识教学时,可以以生活素材为辅助,创设出真实、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组织学生在触摸、观察、探究中优化课堂生态,拓宽语文教学的路径与内涵。而且,这些真实生活素材的引入,也可以弥补教材内容实践性不足的缺憾,给予学生更多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过程中实现语文素养的深度塑造。例如,在开展《爬山虎的脚》教学中,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来到校园墙角,观察“爬山虎”的造型、结构、形状、颜色等,并将其与课文内容进行对比,以更为丰富的感知实现对课文所选用的描写手法的有效掌握。同时,在学生完成观察实践后,教师可以设计对应的写作主题,让学生根据自己所见到的“爬山虎”,自行选定写作方向与角度,用自己的语言、方式来表达自己认识中的“爬山虎”,赋予其新的思想与内涵,实现对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深度塑造。在学生完成写作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自己的习作予以分享、展示、互评,在多元化感知体验中丰富学生的认知,实现对教学路径的拓展,使情境创设教学法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四、结论
总之,为了使情境创设教学法的作用得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并对学生认知能力提升、核心素养塑造、全面发展实现提供坚实保证,教师在借助创设情境教学法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时,应该加强对教学内容的研判与学生实际的关注,将诸多鲜活、生动、直观、形象的教学场景、资源、素材、工具等灵活引入学生认知视域,促使学生在不同教学情境激发、调动、刺激下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主动投身于不同知识学习研究,带着浓厚兴趣、饱满热情、迫切夙愿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认识。在生生交流、师生互动、高效协作中让学生高效学语文、更好用语文。将情境创设与教学活动有机关联起来,对学生的思想、认知、能力产生重要启发与积极影响,将小学语文教学推向更为高效、多元、丰富的发展视域。
参考文献:
[1]党志龙.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2019(60):33.
[2]艾玫.刍议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外语文,2019(21):56-57.
[3]于腾霞.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20):65.
[4]陈玺.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普童话,2019(2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