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香花
广西南宁市上林县塘红乡中可小学 广西 南宁 530512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科目的重要构成部分,一方面是小学识字教学的实践应用,一方面也是积累写作素材的过程。阅读的过程是学生语言能力的综合体现,反映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由于教材资源相对有限,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进行适当的延伸与拓展,以达到丰富学生知识积累以及开拓视野的目的。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主要研究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
关键词:内涵;阅读教学;策略
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因此阅读教学至关重要,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其承接的是低学段识字教学,开启的是语文写作教学,所以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拓展阅读教学主要是教材资源为核心,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向特定的方向进行拓展延伸,一方面是帮助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教学内容,一方面也是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通过拓展阅读教学可以使学生接触到更广阔的语文天地,开拓学生的视野,进而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1.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内涵分析
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通过引导使学生见一叶而知秋,窥一斑而见全豹,而并非是机械性的填充学科知识。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就是以教材内容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与教材内容具有关联性的文字拓展学习范围,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的内涵,同时增长见识[1]。需要注意的是,拓展阅读教学并非无目的、随机性的拓展,而是要有明确的目的、灵活的手段,具体而言需要遵循三项基本原则,其一是目的性原则。即拓展阅读教学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不能依靠教师主观意愿,拓展阅读的内容必须与教材内容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同时对于学生理解教材内容要具备积极意义。 其二是灵活性原则,即拓展阅读教学不能拘泥于形式,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学生认知规律采用灵活的方式,可以向课外实践拓展、也可以向课外阅读拓展,也可以是其他形式,并非一定要从文本内容拓展向文本内容[2]。其三是适度性原则,即拓展阅读的内容不应成为课堂主角,而是起到辅助性作用,需要适度、适时、适量,不能脱离课堂教学内容-,否则就背离了拓展阅读教学的本质。
2.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
拓展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部分,而并非全部,作为教师首先要正确认识拓展教学的本质,整个教学过程必须根植于教材内容,不能脱离教学实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遵循上述三项基本原则,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拓展阅读教学。
2.1课前预习拓展,奠定基础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需要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拓展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这对于完成课前预习环节以及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极为关键。在课前预习环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以及查找相关资料对教材内容形成基本的认知,并产生自己的看法或者感悟[3]。基于此,教师可以设定如下预习目标:一是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询问家长等方式完成教材内容的首次阅读,了解教材内容的基本情况;二是通过网络资源、课外读物等方式整理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知识,包括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图片、文字以及影像资料等,从而对教材内容产生进一步的认知。
比如在学习《牛郎织女》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环节首先自主完成阅读,了解整个故事的基本内容以及大致脉络;其次可以通过观看影像资料以及课外读物等全面了解整个故事,同时收集相关资料,比如关于七夕节的渊源以及与牛郎织女有关的诗词、文学作品等,如“我笑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逢:“牵牛织女几经秋,尚多少、离肠恨泪”等。通过这个过程可以激发学生走进故事人物的兴趣以及了解故事详情的欲望,并且还能自主对教材内容形成一定的认知,可以为后续教学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2.2课中资源整合,强化理解
小学阶段的教材内容,在选材上具有明确特点,即多为名篇佳作,虽然篇幅相对短小,但是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而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偏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借助于其他资源帮助学生强化理解,从而深刻体会教材内容的内涵与意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整片文章进行精读,一方面在整合学生收集的资料的基础上,适当补充其他相关资料,从而起到辅助阅读的作用,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4]。比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时,对于文章中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小学生难以产生直观的认识,无法在情感层面与文章内容形成共鸣。基于此,在整合学生收集的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战争题材的影视剧片段,还原战争场景以及烈士牺牲的画面,通过视觉上的冲击让学生理解文章中表达的精神内涵。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入狼牙山五壮士幸存者宋学义、葛振林两人采访记录,构建具象的情境,让学生对文章中描绘的场景产生直观认知。总而言之,在教学环节教师不必拘泥于形式,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手段,丰富课堂内容,从而强化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3课后延伸,助力习惯养成
拓展阅读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而要贯穿于课内课外,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缺乏筛选判断能力,因此在课外阅读环节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或者特定的方向,以教材为核心,辐射相关的文章作品,比如在学习了《草船借箭》这篇文章后,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其他片段,比如火烧博望坡、借东风、白帝城托孤以及六出祁山等内容,从而使学生在脑海中建立起立体化的诸葛亮的形象。
2.4完善教学评价模式
由于阅读教学的特殊性,很难通过量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因此教师应针对拓展阅读教学的特点完善教学评价模式,从而了解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5]。为避免打击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评价方式应当注重灵活性,比如可以让学生在班级展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摘录的名言警句,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或者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文章,写一片读书笔记或者读后感。通过诸如此类的方式,不仅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拓展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教材内容,同时也能不断开拓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让学生在识字教学阶段的积累得以实践运用,同时为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具有极大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玲玲. 谈提高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水平的有效措施[J]. 东西南北:教育, 2020(8):0232-0232.
[2]赵坤. 浅谈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 未来英才, 2016(14):119-119.
[3]程琬晴. 浅谈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 山海经:教育前沿, 2020, 000(009):P.1-1.
[4]浅谈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意义及策略[J]. 祖国, 2018(12):205-205.
[5]张梅芹. 深入解读文本,拓展阅读体验——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J]. 作文成功之路(上), 2016(5):7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