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对思维导图的运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4期   作者:代筱莉
[导读]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属于最为关键的部分,

        代筱莉
        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胜利小学    423300
        摘要: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属于最为关键的部分,从学生的作文内容能直观地看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思维导图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方式,将其运用到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厘清写作思路,并引导他们进行写作创新,在短时间内提高写作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思维导图;运用策略
引言
        语文课程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同时对于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涉及阅读、交际和写作这三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其中阅读是核心主体,交际与写作主要是围绕阅读来展开。而写作教学的开展,
重点在于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可以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并且能够进行有效的写作。而目前的教学活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所以,我们就需要利用思维导图这一工具,对写作教学进行有效的创新,从而切实推动写作教学的发展,使其可以在新时期达到更高的教学水平。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剖析
        (一)教学局限于技巧,忽视了写作谋篇布局
        从写作本身来讲,其主要涵盖了两个方面,一是文章的整体结构布局,二是行文用字的技巧。前者决定了文章的整体结构,后者决定了文章的可读性。两个方面都需要做好,才能让一篇文章达到较高的水平。因此,在写作教学中,就应该对这两个方面的知识展开教学。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局限于写作技巧的讲解,比如向学生讲解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技巧,而忽视了对谋篇布局的讲解,没有向学生有效讲解应该如何来布置一篇文章的结构。这就导致不少学生在进行写作的时候,文章结构混乱,前后因果冲突。这样的一篇作文,自然就缺乏可读性,即便文字再优美,也没有价值。只有确保最基本的逻辑,才能让作文体现出价值。
        (二)写作教学偏重外在,忽视学生素养培育
        在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改革创新的要求,尤其是要关注到核心素养在教学活动中的融入,通过核心素养的培养,实现学生的内在发展。写作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部分,自然也需要关注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而在写作教学的实践中,部分教师并未认识到这一点,导致写作教学偏重外在的写作知识和技巧讲解,对于学生应该具备的内在素养,则缺少关注。比如在写作中,需要学生具备想象力、逻辑能力,然而这些素养,在目前的写作教学中并未体现出来,如此就导致部分学生的写作缺少想象力、逻辑关系差,导致文章整体可读性不高。
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对思维导图的具体运用
        (一)通过导图,积累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选定题目之后,如果没有丰富的素材,则不能成为一篇优秀的文章。对写作而言,素材的积累和挑选非常重要,而素材积累过程需要学生拥有较强的毅力,做到长期坚持。作文涉及的内容较多,需要学生对积累的素材进行整理和归类,而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进行整理,罗列学生较为感兴趣的题材能加深他们的印象,提高他们的积累兴趣,避免死记硬背。
        例如,在指导写作《让我敬佩的一个人》时,可以写自己的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可以写自己的老师对自己的栽培之情,可以写自己的同学或者小伙伴对自己的友谊之情,也可以写陌生人对自己有帮助之情,等等。借助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列出更多的内容,从而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写作。

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模式能开拓思维,拥有广阔的思考空间,在确定中心写作素材的同时迅速找到与之匹配的内容,使得写作过程更具清晰性、条理性和科学性,而写作的内容也更具个性化和独特性。
        (二)运用思维导图,提升想象空间
        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一些教学方法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当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之后,学生的写作内容也会变得相对丰富。我们都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所以在教学写作之前,教师就应该告诉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从而增加学生写作的素材。
        例如,在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合理地引导学生构建作文的思维导图,从而帮助学生解决不知道从何处开始写作的问题。教师指导学生围绕着作文要求的中心词进行思维发散,突出各种有特色的写作要素,引导他们对作文内容进行大胆的创造,从而打开学生封闭的固有思维大门,然后再让学生从自己构思的多种思维导图中选择一个最适合作文要求的来写。在明确了本篇作文是要写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之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大家眼中的缤纷世界到底都是什么样的,从而使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认真地思考自己眼中的缤纷世界是什么样子的。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可以将想要表达的内容先在脑海中绘制成一幅表意清晰的图画,将教学内容以图画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达到锻炼学生想象能力的目的。学生通过对作文要求进行认真的思考,以作文的关键词为中心,对写作内容进行想象扩展,构建行文的思维导图,再对作文内容进行填充,这样就达到了教师的教学目的。
        (三)审题立意,明确写作方向
        在小学写作过程之中,首要条件就是审题,立意,避免学生的跑题现象发生,并且保障学生的写作质量。因此,语文教师在写作训练之中应用思维导图,就可以引导学生去明确写作方向,梳理学生的写作思维,让学生可以排除不必要的条件与干扰的信息,能够选择最为恰当的内容展开写作。由于在传统的写作教学中,通常都是教师在课下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析,判定学生的写作方向,导致学生接收的信息反馈比较慢。所以教师借助思维导图,就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对学生的思维导图中的关键词填充情况,对初步把握学生的写作方向及作文内容,以便给予学生及时、针对性地写作指导,更利于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稳定的提升。
        例如,之中以“我的植物朋友”为题写一篇作文,需要学生能够清楚的写出植物的样子、颜色及自己的感受。因此,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立意,并确定作文的主要方向,指导学生结合自己喜爱的植物,去明确写作的内容,表达出自己的喜爱之情。首先,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中心词时,就可以按照喜爱的植物确立,比如“桃花”,将其作为写作对象,也就是学生的“植物朋友”。此时,学生就可以根据中心词发散思维,去建构大体的写作内容,包括桃花的颜色、样子、气味和其他特征。其次,教师要针对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适当的评价,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去呈现植物的特点。例如,用眼睛看、用鼻子闻和用手摸等几个角度,为作文增添生动与活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来说,在当前环境下,教师要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利用起来,将其融入写作课堂之中,让思维导图和写作教学充分结合,实现写作教学的创新发展。思维导图运用到习作教学中,对教师在思想上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使教师对写作教学有了更深的思考,学会了在教学中合理调整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感悟材料。
参考文献
[1]张艳玲.借力思维导图优化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方法分析[J].考试周刊,2020(71):59-60.
[2]杨海燕.借力思维导图,提高小学生语文写作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93-94.
[3]易晓丽.小学习作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12):57-58.
[4]张凯.思维导图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8(09):87.
[5]杨峰.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8(09):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