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盼盼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春晖实验学校 251600
摘要:所谓的情境教学是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基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认知水平,借助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出特定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在情境陶冶中进行认知、思考与感悟,学会自主学习。本文主要分析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情境教学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语文课堂;情境教学
引言
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核心素养下培养学生不仅仅是要传授给学生这门学科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要提升学生整体的综合素质,拿语文学科来说,这门学科主要是一门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塑造他们健全人格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然成为许多教师研究的问题。
一、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问题所在
(一)情境教学备受忽视
新课改中提出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要多关注学生知识学习的内化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维及方式习惯的影响,很多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仍“重知轻能”,以寻求学生考试分数最大化作为自我价值实现的标准,较少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教学方式单一,认为情境教学会让学生忽视对知识本身的掌握。其实,如此程式化的教学方式只会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越来越大的抵触心理,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进入初中后,课业负担越来越重,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外部的压力,其内在学习动机很难得到激发。教师自导自演,学生充耳不闻,课堂教学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长此以往,课堂教学会越来越乏味,严重影响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成效。
(二)过度使用多媒体教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已越来越普及,多媒体教学给教师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其产生的负面效应也不容忽视。如有些老师一味追求多媒体的运用,一堂语文课幻灯片、音频、视频,无所不用,学生目不暇接,眼花缭乱,根本无暇顾及文本。一首首美妙的唐诗宋词被做成卡通动画,一个个经典的文学形象被塑造成电视中的明星造型,还有各种戏说演绎在消磨文学作品的严肃性与深刻内蕴。语文教学的诗意与想象不再,这些都很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教材与情境相结合,完善学生的语言能力
新课标指出初中语文教学应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得学生具备较强的应用能力、审美能力以及思考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养以及科学文化素质,为日后的学习以及三观和思维的发展奠定基础。当下的语文教学从教授给学生知识与能力,解题的方法与解题过程等上升到了传授对于语言的构建与使用、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的传承与理解等核心素养的培养上。
因此,在当教师明确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任务目标之后,便应该在日常的教学实践当中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与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出来,便会产生强大的驱动力去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对语言的运用能力就会进一步加强。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教学形式,把学生的被动地位放在了主动地位上,让学生准确理解文章主旨,掌握语言运用。
(二)合作与表演结合,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审美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仅仅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人,部分教师甚至自问自答,为了提高所谓的课堂进度,把问题和如何解决该问题的方法直接告诉学生,学生不需要去探究交流以及思考。新课改要求学生不仅仅是知识的接收者,还是知识的应用者。换句话来讲就是要求学生要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学会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适当设计和提出一些有价值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开展合作与交流,引导学生在寻找答案、回答问题当中学会如何自主学习。问题的设置既要扣住教材当中的重难点,又要具有探究性,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合作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当中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三)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教师可以使用问题情境的方式开展初中语文知识教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知识进行提问,并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同时让学生以探究问题的方式进入教学,以此不仅可以提升学生探究的兴趣,还可以提升学生探究的能力,从而可以为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能力打下基础。
(四)利用音乐、时事等流行元素给学生创建课文情境
情境教学除了能够将生活融入进来之外,还可以通过其他形式进行呈现,如音乐、表演、时事热点等流行元素。因为这些方式的融入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十分新奇的体验,使得语文课程内容更加充满趣味性和吸引力,让学生愿意将全部注意力投入进来,同时跟随教师的引导开始奇妙的语文学习之旅。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也正是对事物充满着好奇和探索的时期,所以教师利用音乐、时事等流行元素融入到情境教学模式当中,不仅能够快速地将学生带入到情境之中,同时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韵律以及对社会现实的认知,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思想和见识,让学生可以拥有多姿多彩的课堂学习体验。除此之外,结合这样的情境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对语文知识深层意义的挖掘,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例如:在向学生进行教材课本中朱自清先生所描写的《背影》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教师充分地利用了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课堂学习体验,并以此为媒介在课堂上播放了《父亲》这首流行歌曲,这首歌曲所讲述的内容和名字一样,都是父亲的爱。随着音乐旋律的响起,学生的情绪被充分地带入进来,聆听着歌曲当中令人感动的文字,体会着充满感情色彩的音符旋律,情不自禁地想到了自己的父亲,以及父亲无私的爱。
结束语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教学时应该始终铭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因此,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为目的去创设情境构建课堂,就需要教师与学生都参与进来并进行良好的合作与配合,在双方的共同配合下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诗歌朗诵、音乐欣赏以及图片鉴赏等方式逐渐学会对于语言的构建与运用。
参考文献:
[1]焦祖卿,吕勤.让教学更开放[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138.
[2]赵雅琴.基于核心素养重建的初中语文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2017(12):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