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梓云
海宁市盐官镇中心幼儿园
摘要:班本化活动是园本课程的一部分,为了让教师成为课程的主人,让孩子成为发展的主人,班本活动的内容于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围绕幼儿的兴趣、问题展开,反映的是教师、幼儿之间真实的.学习、探索的过程。在课程园本化的过程中,教师对课程的意识是不够的。虽然我们有课程组委会、教研组审议等途径对课程的实施进行监测,但是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仍有“拿来主义”和盲目的“随意替代”现象,导致个别教师的课程执行力不强。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本文将从班本化活动的发现、调整、支持三个方面来探求具有“园本特色”的园本活动。
关键词:班本;园本特色;助推;探求
虞永平教授说“适宜性”是幼儿园课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坚持的一个重要原
则,追求适宜性也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重要价值指向。从幼儿个体、经验、兴趣、班级情况出发,建构和实施科学、合理的班本化活动显得尤为重要。在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班本化"作为一个新的概念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提倡和关注。我们更多的希望通过“发现、调整、支持”三个策略来有效的实施班本化活动项目。
一、班本活动先行助推园本活动开展
在日常活动中,根据孩子的兴趣与关注点,与孩子一起策划内容与活动,并付诸有效的行动,这不仅符合“班本主题活动”尊重幼儿主体性,而且能充实丰富园本课程建设,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以班级幼儿主题的兴趣点为选择点
幼儿园班本化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始终是以兴趣、问题为导向的。一方面,班级中大部分幼儿的兴趣成为班本化课程设计的主要来源之一,成为班本化活动实施的前提。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幼儿的兴趣与发展需求是同行的,只是根据幼儿的兴趣但缺乏难度和挑战且难以推动幼儿发展的内容并不是班本化活动所需要的。教师观察记录幼儿,对照《指南》相应领域目标,分析寻找幼儿最近发展区,预设与生成结合,幼儿发展需求与课程价值判断相结合,教师追随幼儿需求,智慧创新主题活动。
2.以幼儿生命发展的敏感期为切入口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洛利斯·马拉古奇曾经说过:“孩子是由一百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只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方式、游戏和说话的方式……”
学前阶段的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0——6岁儿童发展阶段有很多个“敏感期”,比如:时间空间敏感期;绘画、书写敏感期;细微事物敏感期等。周围的一切事物都能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并由此引发他们的一系列问题和尝试性探究行为。对教师而言,发现并捕捉到本班幼儿的兴趣,是开展班本化课程的前提。
![](/userUpload/4(24367).png)
二、园本特色活动凸显园本课程内涵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幼儿园课程质量是学前教育质量的核心,要全面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幼儿园的课程要强化“一日生活皆课程”理念,积极支持幼儿开展多种类型的游戏和学习活动,注重生活活动的多方面教育价值。我园的“钱塘潮娃”课程就是结合盐官的地域特色以及人文、文化制定的,如游百里、潮娃嘉年华、乡土游戏节等,都收获了同行和家长的赞誉。作为区别于以往的课程活动,我们在顶层设计、推进路径、实施模式等方面都需要进行全新的实践。
(一)生活体验,认知留白:感性的零碎的认知
贴近幼儿生活的课程资源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基础,幼儿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思想认识以及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言行,如幼儿发表的意见、提出的问题、甚至错误的回答等,都可以将孩子们在生活体验过程中呈现的认知的留白内容转化为教学资源。
1.基础性生活体验
在幼儿的生活中本身就存在很多生活体验的内容,将这样生活中常见的体验称之为基础性生活体验。基础性体验是孩子们没有计划、目的的活动,但是在整
个过程中幼儿同样能够有较为丰富的认知感受,但是这样的认知是比较零碎的。
附:基础性生活体验资源
![](/userUpload/5(19645).png)
2.内需性生活体验
《指南》中的有几个关键点: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而幼儿对实际的生活也有着不同的内在需要,各年龄段对生活的感知不同所想要参与的体验也自然不同。结合幼儿年龄特点以及基础性课程的内容安排,在开展的时间、内容、形式上按照幼儿活动需求,进行有效的调整。以项目化、任务化的方式来开展,在时间上给与充分的保证。一次活动从准备、外出到回来后的延伸活动,可能会有好几天甚至好几周的延续。
(二)融合支持,经验统整:理性的整体的认知
幼儿园周边的环境是复杂的,而我园坐落在盐官古镇,周边有着丰富的自然和社会人文环境。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删选出适合幼儿参观、体验的内容,这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而且,幼儿的认知发展是有规律的,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也各不相同。因此在充分考虑幼儿年龄特点及认知发展的基础上,我们需要结合“一公里资源”进行分类和梳理,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活动使之与钱塘潮娃课程充分的融合。
1.预先设计型融合支持
一些大型的全园性的、教研组的活动基本还是以预设为主。主要是从不同的层面进行预设,比如开展“百里钱塘行”春、秋游活动,可以通过课题中心研究组进行整体的活动规划,对活动目标、行走路径、整合内容、材料准备等都有详细的预设。然后分散到每个教研组再有相应的微调。
2.随机生成型融合支持
(1)主题开展随机生成:在主题开展中如果本班幼儿生成了新的兴趣点,需要有外出参观或者体验的,可以随机调整主题内容,去掉原来的主题安排活动,随即在此时间点生成新的活外出活动内容。
(2)自主游戏随机生成:幼儿园有大量的学习是在游戏中进行的。因此,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经常就会随机生成一些内容,需要将外出远足活动进行结合。如小班在菜场、超市等室内创造性游戏时,由于生活经验的缺失,往往会遇到游戏开展不下去的情况。在此基础上生成一些实地的参观、体验活动就能够很好的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3)一日生活随机生成: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和幼儿一起延伸课程的实施,包括生活环节、自主环节等。老师要充分利用一日生活各环节的教育价值,做灵动、有生命的课程。此时,往往就需要我们走出课堂,走出校园。
(三)情感点金,意识认同:人性的深入的认知
在《指南》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及其在各年龄阶段的表现中可以发现:交往态度和交往技能“对自我和对他人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对群体、群体生活及我群关系的感受、态度和行为几方面其核心价值在于逐步引导幼儿学会共同生活,建立和谐的社会(包括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社会性/个性品质。个体作为主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文、家乡情怀的深入认知。
1.钱塘风景点金,家乡情怀认知
钱塘潮娃课程内容中就有许多有关家国情怀的认知点,如:天下奇观海宁潮、最美翁金线等。结合不同的体验内容教师需要有不同的推进策略,才能让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
(1)一个问题:也就是每次活动开展时,给与每个孩子带着一个问题或者是产生一个问题的机会。这样有助有在参观、体验活动中进行有目的的参观,使得思维得以发展。当然问题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通过绘画的方式予以呈现。
(2)一次表征:这里的表征指的是参观前可以有计划、活动中可以有问题、活动后可以有感想等。这些内容都可以让孩子进行表征、记录。
(3)一场讨论:每一次的活动,老师至少要有一场讨论活动,可以是前期的交代或者是后期的讨论等。这样有助于活动的深入与延展。
2.红船精神点金,地域人文认知
(1)一本图书——运用“红船娃”幼儿版图书带孩子们在看、听、说的过程
中深入了解盐官的人文化。
(2)一个故事——借助讲潮娃故事会“盐官的故事”活动,支持回应幼儿的学习过程,深入感受盐官的人文化。
(3)一场游戏——通过创造性游戏、个别化学习活动等,较为真实的呈现幼儿的学习内容和发展情况,再现盐官的人文化。
课程是幼儿发展的载体,幼儿的现实生活是课程的基点。我们倡导主题课程班本化实施,顺应班级幼儿经验发展方向,梳理课程发展线索,根据幼儿经验成长连续性,对课程内容灵活补充调整,更好地体现了“以游戏为幼儿园基本活动”的思想,推进了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进程。教师对幼儿学习兴趣的尊重和支持,使幼儿学习更加主动有热情,也使幼儿在班本活动的实施中提高了各方面的能力,如计划设计与实施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等。在活动过中不仅锻炼了体魄,也陶冶了情操。
从班本起步,基于“园本特色”的幼儿园园本课程活动开展,让我们的老师看到了儿童的需求,追随了儿童的脚步,提升了儿童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设,2012年10月出版
[3]石磊,管旅华.从理念到行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行动指南【M】.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