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教学的意义和改进方法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4期   作者:周宏斌
[导读] 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注重提
       周宏斌
        湖北省浠水一中  湖北黄冈  438000
        摘要: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发展要求已呈必然趋势。根据高中语文教学当前的实际状况,在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教学已成为语文教学的重点。考虑时代的要求,本文针对如何将传统文化渗透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进行着重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措施
        引言:传统的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其广泛而深刻的文化内涵世世代代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认知和发展。近几年来电视上陆续播出了《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和《我在故宫修文物》等文化节目,节目的播出一次一次地引起人们的追捧,由此可以看到大家对中华古典文化的兴致与热爱。语文老师在教育学生方面担负着重要的任务,如何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注入语文教育已成为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共同研究的新课题。
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教师除了教授学生课本知识外,还应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传统文化不但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养成优良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顺应时代的发展,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有利于学生提升思想境界
        将传统文化渗透到高中语文的教育中,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获得汉语知识,而且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全方位地学习,获得较深层次的了解,从而吸取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在教学中将其融入课堂,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师说》一文中,教师需要结合时代背景和教学目标进行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传道授业解惑,还要让学生们理解尊重老师的意义,达到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传承的双重目的。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全面贯彻教材内容
        在高中语文课程教材编排过程中, 设置了《语文课外读本》,增加了大量的诗歌和古现代散文等教学内容,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掌握。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必须与时俱进,重视对《读本》的教学设计和安排。教科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要合理地使用教科书的资源来增加他们的文化知识的积累。 在课堂内容中探索一些传统文化的教育资源,以讲故事、析来源、说典故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力争生动易懂。例如学习《赤壁赋》,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课下注解整理所有涉及到文化知识的内容。课堂上,教师利用网上资料用多媒体对相关文化进行精准展示,让学生体会传统文化在课文中的效果。播放朗诵的视频,让学生跟随朗读,感受传统文化对于营造意境和抒发感情的作用,理解作者借助传统意象表达深邃的思想、辨证的思维的技巧。
        (二)加强课堂内外经典诵读
        提升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离不开对经典篇目的背诵。在传统文化的教学过程中,只通过教材有限的篇目进行阅读是不能满足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知识汲取的需要。教师要安排学生多读经典的文学作品,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各种手段精编精选学习资料,依据不同的学生为其安排阅读内容,鼓励学生发现并探寻展示自己的成果,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利用早晚自习展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促进学生吸收传统文化知识。

安排学生周六时事学习时间观看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的综艺节目,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知识视野,丰富学生文化生活,提升学生文学素养。
        (三)构建良好的教学气氛
        作为人文学科,语文课堂中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如今,在新的核心理念下的教学改革要求有新的教学方式,要更关注对学生的研究,致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研究性学习和主动性的能力。作为一线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摆脱传统教学中以自我为中心的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对课堂教学进行指导和把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构建渗透传统文化的氛围?以实例来进行说明,当我们教学《鸿门宴》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古代的文化的相关问题,问题是:你们注意到家里新年聚会的时候的座位分配了吗?这个问题在于学生有切身的生活感受,易于引发学生的兴趣,易于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答案可能是多样性的,引导学生认识到文化是有地域性特征的,不必强求统一性的答案。讨论后拿出自己的见解并明确这就是中国传统的长幼有序的传统文化的体现。我国是礼仪之邦,坐席要遵守长幼有序、尊老爱幼的礼节。根据辈分的大小,会有一个不同的座位分配,一般是辈分最大的坐中间,小辈亲属依次围绕长辈而坐。这样将传统文化礼仪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强化课堂的气氛,水到渠成地将生活渗透到传统文化的学习中。
   (四)与日常生活实际相联系
  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善于观察和思考问题的学习习惯,积极发现和探索生活中能表现传统文化的点点滴滴,以培养他们认识和欣赏世界的思维逻辑。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参加当地的文化艺术节和其他以节日为主题的活动,讨论节日所蕴含的文化成分并让学生分享各自对这种节日文化的看法,促进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传统文化的学习方式。传统文化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传统文化的内容将其教育计划提高到一定水平,自主的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达到增加课堂教学的维度和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的目的。还可以进行设置主题班会和演讲,安排同学在课堂上学习传统手工艺等等,增加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从而达到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五)进行传统文化主题活动
        从古至今,传统文化总是伴随着中华文化的不断发展而发扬光大,这是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老师带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时候,不应紧紧从教材中获取相关知识,还应该进行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的主题活动。在进行传统文化主题活动中,要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对文化进行理解,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好地学习并消化传统文化,做到终身铭记并传承后人。在每一节课堂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或几个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小故事,在课堂之中进行讲述,寓教于乐,加深理解与记忆。组织诗歌朗诵活动,通过诵读诗词体会诗词的优美意境,把握诗歌诵读的节奏掌握古诗的韵律……随着这种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活动举办次数的增多,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会日益增多,这让学生在语文的学习的过程中增添很大乐趣,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涵养。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是时代的迫切要求。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当更多的利用多媒体设备和教材内容展开丰富的、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循序渐进的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渗透。 在高中的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应当与时俱进,合理地布局教学课程的内容,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氛围,培养学生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祖国的情怀。
参考文献
[1]王川.关于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J].学周刊,2021(12):25-26.
[2][1]宗霞.传统文化融入到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措施[J].高考,2021(07):125-126.
[3][1]王维.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2021(02):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