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 张迪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4期   作者:张迪
[导读] 作为一门基础性、工具性学科,小学语文对学生认知能力提升
        张迪
        济南育文中学     山东省济南市    250001
        摘要:作为一门基础性、工具性学科,小学语文对学生认知能力提升、发展需要满足有着显著且重要的作用。而阅读又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主渠道与主阵地,其在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发展领域扮演着无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发挥着直观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落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应以新课改理念与新课标要求为导向,积极探寻有助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高的科学策略与宽泛路径,将学生引入更为宽泛的认识视域,让学生在多元化、有效性、高质量阅读体验中不断丰富自身认知体验,为切实提升自身阅读能力而提供保证。同时,教师还需要加强对学生阅读现状的关注与考量,切实凸显学生在语文阅读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参与、协作、互动的机会,引领学生在阅读中丰富认知积淀,提升阅读能力,获得发展提升。
        关键词: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进入新时代,随着新课改的深度推进,有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研究,也成为社会各界所普遍关注的焦点,更成为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应着力突破的关键。但是,受到长期以来传统思想观念与育人导向的影响与制约,以致目前的很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依然存在诸多不足与缺憾,尤其是学生阅读兴趣不高、阅读能力欠缺、阅读发展受限等现象的凸显,加之教师阅读教学指导方式不够科学、手段不够丰富、措施不够多元,导致很多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很难充分融入其中,只能在被动接受、简单记忆、机械重复中参与阅读活动,其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兴趣的激活,阅读意识的形成也处于搁置状态。对此,教师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与关注,并积极探索有效应对措施与方法,多设计一些与学生认知特性与发展夙愿相契合的阅读活动,进而引导学生深度融入其中,不断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为促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高、针对性增强、发展性显现而提供助力,奠基铺路。
        一、加强阅读方法指导,激发学生认知潜能
        小学阶段的孩子,求知欲、好奇心普遍很强,其更喜欢在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中提升认知、发展自我。因此,教师应该以阅读活动组织为驱动,不断丰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形式、路径、手段,让学生在读中思考、思中阅读,从不同层面感知语文之美,以切实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热情。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各类朗读活动的开展,从优化朗读方法着力,组织学生在分角色朗读、伴音朗读、模仿朗读中融入自身思想、情感,读出节奏韵律,感悟朗读文本的内涵、思想、情感,获得语文阅读兴趣的提升。例如,在开展《雪地里的小画家》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拿出画笔,自主画枫叶、梅花等等自己喜欢的事物,接着在画出课文中涉及的各类小动物的脚,然后自主观察、互相对比、进行分析,并根据课文内容,开展阅读,在读与画相结合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进行联想,感受课文的意境之美,获得思想、情感、认知的提升,为确保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供助力。
        二、创设阅读教学情境,调动学生阅读兴趣
        教育家布鲁纳层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其充分说明了加强兴趣培养之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展的重要性,更为小学语文教学更好开展指明了方向。

因此,教师在开展一些抽象性较强的阅读内容教学时,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对阅读方式适时进行创新、优化,创编一些辅助性游戏情景,组织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开展语文知识学习、参与语文阅读活动,获得对于阅读内容的深入理解,实现自身思想认识的延伸拓展。例如,在开展《小壁虎借尾巴》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即时引入谜语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猜谜语中直观感知“小壁虎”的特性,具体谜语内容为:名字叫做虎,喜爱墙上行,四肢短又短,专爱吃蚊蝇。随后,教师借助在课堂引入媒介视频,播放有关壁虎捕捉蚊蝇的动画,指引学生近距离了解“小壁虎”的特性,在多元化教学情境的引领下获得阅读兴趣的激发,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三、构建阅读教学问题,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问题是衔接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桥梁,更是激活学生思维、强化学生认知的主要途径。而必要的阅读问题设计,可以让学生在思考、探究、分析中深入领悟阅读文本的思想与情感,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保证。因此,教师应该以阅读问题设计为驱动,灵活掌控阅读教学中提问的难易度,使所设计的阅读问题紧扣教学目标,并具有启发性、创造性、延展性。尤其在问题难度把握上,应该本着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尽量使提问与学生“最近发现区”无限贴近,达到最大限度促进学生认知能力提升的目的。同时,在答问引导中,应该根据学生课堂表现与反应,既要兼顾整体,又要关注个体,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探究、思考、回答的机会。促使学生在已有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参与至课堂学习的各个领域,获得语文综合素养的深度塑造。例如,在开展《草原》阅读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有关课文作者的生平简历,课文内容的写作背景等信息后,组织学生自主阅读,并引入问题:(1)作者从哪些方面对“草原”进行了描写?(2)课文中最能打动你的语句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理解。(3)作者在课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与情感?结合这些问题,教师组织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涵的基础上促进教学有效性的增强。
        四、结论
        总之,阅读是拓宽学生视域,丰富学生积淀,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发展的主要途径,更是塑造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关键所在。而只有阅读教学的设计更为科学、有效、多元、丰富,学生的阅读兴趣方可切实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与针对性自会逐步增强。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构建语文课堂阅读生态时,应该以学生为基础,并结合具体阅读内容与教学目标,尽量使阅读活动趣味化,阅读方式多元化,阅读指导科学化,阅读手段丰富化,对学生在思想、情感、认识上给予全方位、多角度刺激与感染,以促使每一个学生带着浓厚的阅读兴趣、饱满的阅读热情、迫切的阅读夙愿积极参与阅读教学活动,在深度阅读、充分参与、多元实践中更好学习语文知识,不断提升综合能力。在高质量阅读实践中汲取养分,提升能力,完善人格,实现自我,为其他学科学习更好开展提供辅助,以切实凸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育人功能与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丁晓霞.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天津教育,2019(34):163+166.
        [2]刘科利.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课外语文,2019(34):150+152.
        [3]孙晓敏.试析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36):94.
        [4]力雨婷.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试题与研究,2019(35):1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