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高中化学“先学后教”模式探究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4期   作者:戚怡林
[导读] 随着时代的推进与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也在不断地革新与变

        戚怡林
        海亮实验中学  311800
        摘要:随着时代的推进与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也在不断地革新与变革,一切都朝着崭新的、更好的方向去进行。我国从14年开始针对性地进行高中课改,对于化学课程来讲,要求对高中生的教育要更加的立足当下和更加的具有前瞻性。核心素养的提出将学术界对于教育的见解合并归类,这一结构模型的提出对于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教师可通过对于化学核心概念的研究来对高中化学基于核心素养结构模型进行阐释。
        关键词 : 核心素养; 概念教学; 高中化学
        一、国内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现状
        社会的进步是方方面面的,进步的背后是基于人才的智力贡献以及科学研究。当这个进步的程度由量变达到质变的时候,时代对于彼时的人类就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新时代人才总是显得稀缺和耀眼,而如何“制造”人才通常都会成为时代的难题。很早的时候我们会听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从建国之初教育对于国家都有着非凡的意义。毛主席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教育对于国家的意义比肩国防力量,有国防我们就有现在,有人才我们才有未来。
        新时代的背景下面临时代的迅速向前,对于教育也有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对于传统意义上的能力、技能、知能等一系列概念已经逐渐开始不适应时代的发展,核心素养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教育家总结和发现。针对高中化学来讲,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针对的三大问题:第一,对于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在高中教学中的实际意义进行分析;第二,对于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核心策略与政策进行落实;第三,运用合理的办法让学生对于绿色化学核心素养有一个大概的认知。
        对于高中教学来讲基于核心素养的结构模型要言之有物,落于实际就应该以高中化学核心概念作为教学基础。学习一个学科不论前沿科技如何发展,对于学科恒久不变的就是最基础的东西。比如在高中化学中,我们应该学习以及深刻认识其内涵的核心概念有如下类别: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有机物等核心概念。通过基础教学融入,让核心素养更容易被接受,这样一来也同时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指导思路,即围绕核心概念对教学进行系统化的改进,帮助学生对核心概念进行深刻的剖析,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思考能力。
        二、贯彻核心素养的“先学后教”模式
   (一)将情景教学融入教学方式:客观去分析高中化学核心概念相对宽泛,高中化学作为学科的入门阶段来讲相对简单,但越是简单的事情越为重要。要讲核心概念这个命题是件比较庞杂的论题,通常情况下需要对比国内外的课标,更看重情景化的教学。“学习都是有一个前提背景的,知识是没有办法不依靠我们息息相关的生活、脱离时代背景而抽象存在于纸面上,它需要生活的实践才能见证它的真理性。学习只有结合进生活和社会才会变得更加生动”。在过去的发展中,传统教育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好机会和简洁的办法。但是当基于核心素养去重新看待高中化学核心,我们会发现学生关于获取知识和独立思考等能力的锻炼都是传统教育方法短缺的。通过设计一个实际情境活动是最低成本让学生获得思考的最佳方式,这样的办法对于学生的锻炼远远要比书本或演示的效果来的要好。通过设定一定问题的相关情境去考察一个学生能否摆脱刻板知识,选择一个细小的微观角度去重新思考,对以前的观点先判定与辨析,然后联系到相关的高中微观知识对其进行解释,这样我们很容易判断学生宏观和微观意识的结合,从而了解到宏微结合核心素养构建程度,去做出精准调整。
        (二)核心素养培养的课时积累
        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独立于教育之外的,而是跟随着教育的变革也在不断变革,随着革新不断地构建新的体系。而高中教育的每一步、每一个阶段都是有单独学科不断地教学,课时慢慢积累而成。

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也一样,它无法通过一节课去构建,需要教师通过课时不断的积累。例如,假如核心素养的构建过程就像盖一座高楼大厦,而一节节化学教学就好像建楼时的一砖一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系统的基础,教师对于每节课时中的核心素养培养植入必须有系统的宏观把控,就像建筑大厦时,要先有建筑图,才能按照图纸去放置砖瓦。在规划课时的时候,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清晰分辨哪些是关键核心部分,哪些优势基础部分,从而做出精准的规划。从核心素养的培养去开展,将课时分为几部分,一部分用于基础教学,一部分用于拔高训练。课时的教虽然不会是独立的,是在大的主题上章章相连,互相促进理解。但是在系统核心素养培养设计中,我们要注意联系,以章节作为模块,将课时教学变成我们教学的手段,促进核心素养的构建。
        (三)核心素养下的合作探究学习理解结构与性质的联系
        通过不断地讨论最终形成对物质结构进一步的理解认识。举个例子,在学习有机化合物之初,我们对于甲烷的四面体结构的认知是通过书中的三维结构物认知,最好也不过是在PPT中看到,但是仅仅通过书本、图画是没有办法展示出一个三维的真实结构的。而基于“先学后教”核心素养来看,最好的选择是让学生自己搭建一个甲烷结构,从而模拟出三维动画,方便于自己理解。然后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在制作和观察的过程中去理解,才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
        (四)教学基于生活并融入生活
        教学源自生活,同时在心理学上也有研究表明:兴趣会给人带来积极地反馈,而人的兴趣往往源自于生活。高中生正是一个对生活各处充满好奇的年龄,所以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将化学置身于一个生动活泼的生活环境之中去,才是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理念,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因为化学的理念,大部分是抽象的,而应试教育下的高中生思维往往是直观的、具象的,所以才会造成“难学”“厌学”的情况。如果能在高中教学中将抽象的理念转化为具象的实物,将化学融入实际应用,那么一些化学教学难点自然不攻自破。教师可以选择结合生活实际给学生布置作业,比如实地调查生活中的食品,家中的家具材料等日常可见的物品当中有哪些常用化学物质? 它们的具体来源和使用情况以及作用价值等等。这些日常的培养都能够促进学生绿色化学核心素养的构建。教师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调查以及资料查询撰写相关的化学报告,并分组汇报。在这样的小组讨论中更容易形成化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更便于学生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实地调查生活里哪些场景中我们的化学物质使用的有错误呢? 并分组讨论,从而对化学有一个实用的认知。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对于绿色化学核心素养的理解与认知。
        结语:通过对于化学的核心教育概念的研究,得出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的重点在于如何激发学生内在对学习的渴望,或者对于学科的兴趣,将化学融入生活,而不是纸上谈兵。如何为国家培养一个更好的学生,是核心素养要求教育工作者去思考的事情。如果一个学生对于学习有自主以及严谨的思考过程,那么这个学生在将来走进社会,于国于民都将是一个合格的“未来人”。
        化学作为一门学科推动着工业以及各种领域的前进,促进着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化学的学习不能单单依靠死记硬背,而是要有自己的方式方法,学习和理解能力对于每一个想要学习化学的学生来说都是要必须掌握的。学习好一门学科对于培养个人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与价值,更加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学习一门学科将其中蕴含的做事方法提炼出来,对于自己的将来大有裨益。
        这样来看教育工作者的担子更为沉重,新时期对于教育工作者有更加严格的要求。教书育人在核心素养这个概念下显得格外有意义,随之而来的更多的是教育工作者对于教学设计的思考。对于理论知识以及考试的重要性在核心素养时代要放在育人之后,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对工作要更加投入,对于学生要更加了解。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改革和设计,随时代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
[2]胡先锦,胡天保.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与思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