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落实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4期   作者:李正元
[导读] 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1】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2】的要
        李正元
        四川省广元市宝轮中学
        摘要: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1】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2】的要求,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相结合是恰当的选择;但这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拓展创新!在火车转弯问题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合理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健康生活意识、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让学生具有建构物理模型的意识和能力,能运用科学思维方法,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相关问题进行科学推理、找出规律、形成结论!
        关键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火车转弯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各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通过不同学科的学科教学任务具体落实部分素养的培养任务,最终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
        而高中物理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从物理学的视角认识自然,理解自然,构建关于自然界的物理图景;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养成科学思维习惯,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引领学生认识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的关系,形成科学态度、科学世界观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做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奠定基础。概括地讲,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在实际教学中结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来落实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及相关水平的达成。
        堂课导入能直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课堂教学的推进提供良好的铺垫。教学时联系时政新闻引入新课,不仅直接体现了课程的时代性,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掘这一教育因子,比如在《圆周运动实例分析》教学过程中,以"2020年上半年我国铁路系统发生了四次列车脱轨事故"为背景展开:
        (一)引导学生关注事故的发生,培养健康生活意识
        通过事故的悲惨教训让学生认识到危险可能会在我们习以为常的任何一件事情上发生!开展简单的生命教育,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使学生学会尊重、珍爱生命,学会积极的生存、健康的生活与独立的发展,并通过彼此间对生命的呵护、记录、感恩和分享,由此获得身心的和谐,事业成功,生活幸福,从而实现自我生命的最大价值!
(二)启发学生思考事故原因,培养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
1.让学生思考并收集火车脱轨的原因,培养理性思维和信息意识
        火车一般情况下不会脱轨,属于非常安全的交通工具;但是,意外总是存在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出造成火车脱轨的可能原因(可以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利用网络搜集相关信息,课堂展示整理)
(1)不可抗力:大风、海啸、地震、沙尘暴及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2)外力破坏:人为故意在铁路上放置危险物品、故意破坏铁路设施。
(3)违章施工致使火车脱轨:一是非铁路部门在铁路沿线爆破、取土、吊运、立杆等建设施工,造成构筑物进入铁路限界,与列车相撞造成火车脱轨;二是铁路部门违规施工,造成铁路股道基础失稳、股道技术参数变化,列车运行中出轨。
(4)违规操作:火车司机超速行驶、刹车过猛、闯红灯等,均可造成火车脱轨。
(5)维护不力:铁路工作人员,特别是工务人员和车辆检修人员,日常工作不到位,造成铁路路基、轨道技术指标超标、车辆故障等,以及铁路工作人员线路巡视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线路故障或线路塌方、异物侵限等,也是造成列车脱轨的原因。
学生通过参与信息获取、评估、鉴别、使用,能够加强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加深对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的认识!
        2.引导学生思考火车脱轨主要发生在何处?
        火车在钢轨上疾驰,车轮运行在两条钢轨之上,车轮轮缘卡在两条钢轨内侧,形成了稳定的轮轨耦合关系,车轮掉入两条钢轨之间或脱出两条钢轨之外,即为脱轨。
        铁路在设计之初,根据铁路线路运行时速、曲线半径、弯度、载重量等原因,确定了钢轨轨道的弧度、顺度、曲线超高等技术指标,以确保火车在正常运行中车轮不会脱离轨道。
        火车脱轨发生地点大都是在铁轨损毁处、歪斜处、弯道处、变道处以及轨道上有阻碍物的地方;归根到底,都是在火车受到侧向力的时候发生!如果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找出答案,则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进一步形成缜密的思维!
        3.引导学生对弯道处发生事故的进一步思考
        通过学生交流讨论,得出共识:火车在转弯时,是在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而火车脱轨的实质则是火车做向心或离心运动!然后联系已有物理观念—圆周运动需向心力来维持,进而启发思考如何设计铁路轨道能更安全耐用!
同时以“旋转秋千”的运动展开讨论,强化学生的物理观念—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方向不仅在轨道平面内,而且还要沿半径方向指向圆心;但要使物体在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不一定非要在水平面内施加力!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高学生通过所学知识改进和创新劳动方式和社会参与意识!
基于圆锥摆问题的讨论,可以使铁轨弯道处的外轨略高于内轨,以减轻火车与轨道间的挤压,提高安全性能!进而让学生明白,倾斜的路面,为转弯的汽车或火车获得向心力提供了条件;与此类似,盘旋的鸟或飞机,也是依靠倾斜来获得所需要向心力的!从而实现在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意识、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具有建构模型的意识和能力,能运用科学思维方法,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相关问题进行科学推理、找出规律、形成结论!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2016-09-14)[Z];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