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培养高中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4期   作者:张桂辉
[导读]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互动的过程

        张桂辉  
        安徽省阜阳市第二中学 236000
        摘要:传统的教学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互动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而学生则通过教师的引导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在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的引领下,一些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被广泛应用,如启发式、情景再现等教学方式再次显示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尤其是教育教学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进一步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如何在教学中将核心素养通过各个学科的教学落实到每个学生,并能取得核心素养教学的实质性效果,是每个学科教师面临的重要教学任务
        关键词: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在当前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学目标已经由知识教授转变成为综合素养的提升。当前的教学实践仍存在较多问题,比如学生多采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课堂教学模式固化、很少开展实验活动等,这些问题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的作用,同时,教师需要形成正确的教学观,正确解读核心素养的内涵,并将其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推动化学教学模式的更新与变革,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意义
        (一)彰显化学学科的本质内涵
        核心素养对每个学科的本质都做出了阐释,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进一步增强化学学科的特性,引导学生从宏观的层面整体来感知世界,从微观的角度来探析物质活动,使他们深入理解化学的本质意义,形成正确的化学思维,全面准确地认知物质的变化过程。这样一来,对于学生而言,化学课程不再是枯燥晦涩的理论知识,而是他们认识、了解和改造世界的工具,这也是化学学科教学的初衷。
        (二)发挥化学课程的育人价值
        部分教师将化学片面地理解为一门理论性的课程,将重点放在理论知识的讲授上,忽略了对学生在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等思想层面的教育。核心素养的提出,有助于使教学目标更加立体和完善,使学生通过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学习,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探究方法和论证方法,体会化学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感受化学知识与环境、技术等要素之间的紧密联系,形成科学的发展观念。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途径
        (一)把教学和生活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
        由于网络信息的日益丰富,人们相互直接交流信息的意识逐渐淡化,尤其是学生把学习活动看作是独立的个体行为,这种教学思想最终培养出的学生缺少与人合作的意识,团队意识淡薄,他们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也十分有限,形成了学生自我需求与社会发展不相协调的矛盾。因此,把教学和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和走向社会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环境问题》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走访、调查的形式,了解自己生活的区域有哪些环境污染问题,以及在治理环境污染中有哪些成功案例。通过调查报告的形式把环境问题进行归纳和整理,并提出可行性的治理措施,这种教学方法既能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还可以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使他们深切感受到环境问题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自觉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公共参与能力和实践能力。又如,在作文教学中,要把学生的作文能力与高考作文相联系,又和社会生活对写作能力的要求相结合,让学生明白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写作素养,才能成功应对社会生活对写作素养的要求,使学生的自我发展需求和自主发展有效地协调统一。


        (二)创设良好的实验探究活动
        高中化学课程的学习中涉及很多对于物质性质探究的学习内容。教师在分析讲解这些内容时可以多组织大家展开一些开放有趣的实验探究活动。实验的展开不仅可以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教学参与,同时,实验过程也能够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尝试利用已有知识分析解答一些实际问题。这是很好的课堂训练方法,不仅为教学过程增添了更多活力和色彩,学生也会基于一些相应的研究过程认识到物质鉴别的方法,学生的自主实验能力会有明显提升。这些都会带给学生非常丰富的课堂学习收获,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成长与进步。
        比如,在教学完“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这部分内容后,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这样一个探究问题:已知有机物A的水溶液,怎么确定有机物A的结构呢?”问题提出后教师可以鼓励大家互相讨论,得出分离提纯、鉴定结构、确定元素组成、确定相对分子质量等想法,营造探究的氛围。教师可以再细化问题,像“分离提纯A的方法是什么?怎么分析有机物A的元素?怎么确定A的相对分子质量呢?”学生会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做进一步思考,还会就实验方案加以设计。这些都是学生学科能力的体现,也是大家在课堂上积极探究和主动思考的表现。多参与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吸收掌握更加牢固,也能够锻炼和提升学生的综合学科能力。
        (三)立足情境创设培养高中生的宏观辨识能力
        核心素养对课堂教学提供创新发展的方向指导,重视在高中生认知情况上实施多样化的知识讲解,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强化学生的知识体验,这样能推动课堂教学活动朝着创新性与高效性发展。传统教学模式不能保障化学课程开展的实效性,未能通过课堂教学对高中生进行实验探究与社会责任等素养的培养,这样就导致高中生没有在教师指导下体验到课程学习的魅力和实践运用价值,不能保障学科教育的实效性和创新性。基于高中生呈现出的学习意识和实践探究能力,化学教师需对核心素养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思考,综合多种因素制订多样化的教学方案与能力培养计划,推动课堂教学活动地有序开展。
        例如,在讲解“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课堂知识的过程中,化学教师应该围绕课程知识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重视引导高中生对课程知识点进行多个方面的思考与运用分析。因为高中生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所以化学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向班级学生展示当前几种用途比较广泛的金属材料,让学生对金属分类与实际用途进行学习,从宏观角度对金属材料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化学教师应该让高中生分析金属材料的概念、范围与实践运用等方面的内容,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打造高水准的探究平台,提高班级学生对课程知识的了解与实践运用能力。在营造生动教学氛围的基础上开展多样化的知识讲解,让高中生对课程知识进行深度探索与理解,认识到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关系。这样可以提高班级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程度,也能培养高中生宏观辨识的学科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高中化学课程而言,核心素养是推进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其在课堂上的融合,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使化学教学适应素质教育的趋势。对于学生而言,核心素养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保障,其有助于改变高分低能的现象,实现知识、能力、观念等方面的共同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与生活。
参考文献
[1]姜带英.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化学教学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12):91-92.
[2]王旭云.基于高中化学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新课程(下),2019(12):275.
[3]田鹏.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J].高考,2019(36):82.
[4]王金龙.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J].天津教育,2019(01):121-122.
[5]黄若凤.高中化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探析[J].读写算,2018(36):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