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驱动教学法如何融入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4期   作者:俞晓英
[导读] 问题驱动教学法主要是将问题作为驱动学生学习的载体

        俞晓英
        福建省漳平市桂林中心学校  364400
        摘要:问题驱动教学法主要是将问题作为驱动学生学习的载体,教师通过有效的提问驱动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和激发学生进行探究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得小学数学概念课堂教学得以顺利开展。本文主要论述了问题驱动教学法如何融入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旨在提高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质量,促进小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和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问题驱动;教学法;融入;小学数学;概念
        问题式的教学方法是一种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但是随着其驱动性作用的融入,使之转变为新型的现代教学理念。我们老师在进行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使用驱动教学法,最大程度上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数学概念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作用。针对我们老师提出的具有针对性和应用价值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为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增添活力。
        一、问题来源阶段
        我们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问题的来源中思考有关的数学概念,通过使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可以在一系列的问题活动中进行不断深入的探究和学习,促进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充分理解,并且可以灵活的加以运用。例如,我们老师在给学生讲关于“平均分”的概念时,大家都知道这个概念的本质内涵就是每一份的数量或者是质量相同的意思,同时这也是学生学习和理解除法概念的前提。我们老师可以向学生进行提问,“平均分的概念重点在于每一个人这个层面上,还是在于分之后的结果,又或者是每一份的分量的对比的层面?”由于学生对于这个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所以不能准确的进行判断,这时我们老师就可以请3个学生来到讲台上,将手里的12支铅笔,进行平均分,每一个人手里有4支。之后再叫一个学生上来,就是将12支铅笔分给4个学生,每一个学生的手里有3支铅笔。然后可以再叫两个学生上来,就是将12支铅笔平均分给6个学生,每一个学生手里有两支铅笔。我们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教师平均分配铅笔这个过程,来谈谈自己对于平均分这个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认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生们很快就总结出了相关的规律,人数越多,每一个学生所分得的铅笔数量就越少,但是每一个学生所得到的铅笔数量是一样的,没有谁多或者是谁少的情况的发生。我们老师通过这种最根本的问题引导和驱动学生对于平均分这个概念进行理解,使得学生明白了这是一个结果的比例问题,而不是数量本身的问题,在于每一个人最终得到的数量是相等的这个层面来进行理解和学习。


        二、情境设计阶段
        我们老师可以根据数学概念的内容,为学生创设相关的数学情境,使得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和理解相关的概念内容,促进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整体把握和灵活的运用。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我们老师可以通过问题驱动式的教学方法,来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思考,激活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学会在日常的生活中寻找有关数学概念的踪影,提高学生利用数学概念知识来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的能力。例如,我们老师在给学生讲关于“总价、单价和数量”这部分数学概念知识的理解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利用超市购物的小票上面所打印的清单来进行学习和理解。表头上面一般都写着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字样,我们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的沟通和交流,来对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来驱动学生进行积极自主的思考和探究,来学习并且总结出单价乘以数量等于总价这个规律,并且了解这三者之间的相关概念。这样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数学概念的学习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概念拓展阶段
        小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学习和掌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问题驱动式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进行概念的拓展,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力。例如,我们老师在给学生讲“圆的半径和直径”等相关的概念时,可以借助一些简单的教学用具,让学生观察和测量从圆心到圆的边缘中任意一点的距离具有什么关系?以及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学生针对数学教师提出的问题都在进行积极的思考,很快学生们就发现同一个圆中圆心距离圆的边缘都是相等的,同理就是同一个圆的半径都是相等的,直径也是相等的。在同一个圆形中,半径是直径的一半。根据学生对于这部分数学概念的思考和理解以后,我们老师可以针对这部分数学概念进行拓展,让学生继续思考和探究,在圆柱体这个立体图形中,这些圆形的特征是否依然适用,是不是也会涉及到半径和直径的相关知识和概念。这样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在理解一个概念以后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拓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和素养的提升。
        总而言之,问题驱动式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小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是一种非常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不仅为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注入更多的驱动力和创新力,而且还可以极大程度上的提高小学生利用数学概念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有助于小学生数学综合能力以及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发展。
        本文系2019年龙岩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基于1+X问题驱动下的小学数学概念深度教学的研究》(课题编号:JX20190118)
 参考文献:
[1]黄海新,吕世勇.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1)
[2]潘俊杰.问题驱动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运用[J].知识窗(教师版).2020(01)
[3]胡石林.基于问题驱动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19(13)
[4]魏香莲,蔡宁艳.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尝试[J].宁夏教育科研.2011(01)
[5]王正君.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引导[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