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丁盛
肇庆市实验小学广东肇庆526000
摘要:传统的德育教学,都是采取课堂内理论知识教学的方式为主,单纯依靠理论性的教学方式,相对来说比较抽象和枯燥,通过单一的文字陈述并不能够有效地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情操,也缺乏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具体渠道,本文中,以肇庆市实验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篮球教学为例,简要谈谈德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措施,旨在为全面提高我区小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贡献出自己微薄的力量。
关键词:小学、篮球、德育
一、学校背景
我校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德育示范学校、广东省体育特色学校、肇庆市篮球协会后备人才培训基地。师资方面,学校体育科组共有10名体育教师,当中有7名老师是篮球专项特长。为此,篮球教学已成为我校体育教育和德育教育相结合的特色品牌教育,近年来我校篮球队在参加端州区以及肇庆市的小学生篮球锦标赛当中屡创佳绩,这更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我校的篮球氛围,把篮球运动渗透到德育当中有着更好的积极推进作用,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达到“打好球、做好人”的教学目的。
二、开展小学篮球德育教学的作用
在小学篮球中开展德育教学,是顺应核心素养背景要求下的一项重要教学尝试。篮球教学主要可以分为背景知识;动作技能;比赛规则;比赛精神等方面的教学,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教学目标。例如在背景知识的教学中,可以通过篮球运动的发展历史和篮球名人让学生了解到篮球的迷人之处,培养学生对于篮球的兴趣;动作技能的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篮球获得成就感,还可以让学生知道努力与成功的关系;比赛规则的学习,让学生知道,我们要做一个懂得遵守和尊重规则的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通过篮球竞技,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了解,增进友谊,增强团队合作的默契和意识,并且在经历了竞技的成功和失败之后懂得用正确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得意和失意等等。教师可以针对课程内容的特点,把德育落实到课程里,不同的学生都可以收获自己不同的体验和成长。通过德育教学,可以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康体魄和良好精神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三、小学篮球教学的现状
篮球是对抗性、综合性、团队性较强的一项体育运动,篮球运动的历史悠久,针对小学生的体能和体格的具体情况,小学篮球相应地对教学的场地规格、篮球的大小、重量等都作出了一系列的调整和改变,例如我们在小学阶段推行中国篮协制定《小篮球比赛规则》,使得篮球教学得以在小学的体育教学中顺利地开展起来。经过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小学体育教学的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理念等都发生了较多的改变,体育教学在小学整体教学中的重要性也更加得到了重视,学校和老师都在传统的技能训练和体能训练中积极探索体育课教学的更为深刻的价值,例如德育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实施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之一,篮球作为小学体育教学中主要的课程,同时也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运动项目之一,以此作为桥梁,是开展德育教学较为理想的实践运动,目前小学篮球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小学生的主要特点是,年龄较小,无论是体能还是心智都还不够成熟,逻辑思考能力也不够完善,注意力和自控能力也相对较弱,这些特点导致了小学生对于篮球的教学在教学目标的完成程度、对于篮球技能的掌握程度、对于篮球竞赛的规则的了解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等都比较欠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第二,我国的小学篮球教学,大部分都是根据国家颁布的教学大纲的要求去执行,但是由于各个学校的硬件设施、教材器具的资源以及学生身体素质等方面条件的不同,如果不能够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而是采取一刀切的方法,难免对篮球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例如男女生的身高发育情况、南北方体格差异情况、学生运动能力和性格偏好等的不同,就会出现如:学习能力差的学生,跟不上教学步骤;学习能力好的学生,又觉得学不够;缺乏团队默契,比赛失利,导致情绪低落;对篮球技能的掌握程度不够,容易出现意外受伤事故等的情况。
四、德育教学在小学篮球教学中开展的策略
(1)培养团队精神
小学篮球是一般采取分组教学,每个班级一般也有班级队伍,年级有年级队伍,学校有校队,总归来说,篮球是一个多人合作的运动项目,不管是一场成功的篮球比赛,还是小组学习中互相配合达到完成教学任务,都离不开团队之间每个成员的互相配合,俗话说“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不可能走得很远,只有一群人才可能走得更远。这一群人,有着共同目标,称之为“团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因势利导地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一来让他们明白,人类是群居群体,无论是家庭关系中,还是班级关系中,或者是小组关系中,每个人都要懂得换位思考,替别人考虑,同时教会学生相处中遇到问题,发生矛盾,应该怎么处理,例如:在学习中,学得快的同学,对学得慢的同学,要耐心等待,并且可以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等。
(2)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篮球动作的熟练,技巧的掌握,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经过长时间反复的学习和训练,许多学生因篮球技能考核的要求,对篮球产生了学习的兴趣,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了,进步不明显了;或者觉得重复的训练太枯燥了;抑或是训练的内容太辛苦了等原因,就容易产生厌学、弃学的心态。例如,在场下观众看来一个普普通通的投篮动作,根据不同的学习程度和适应能力,可能需要经过成百上千次地反复练习,小学生本来心智就不太成熟,对于事物大都缺乏自控能力,不能够做到持之以恒,因此,教学中教师应该着重对这方面的品质进行引导培养,这不只是坚持一项体育运动而已,更是通过对篮球运动的坚持,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困苦艰难都能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3)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研究表明,养成一个好习惯至少需要3个月,而养成一个坏习惯只需要一天,这也就说明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需要经过时间的积累和磨砺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是对于规章制度的尊重,也是对于自我的尊重,人的一生的成就,也是通过无数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的。就比如篮球比赛,很多时候篮球比赛失败的原因,是可以在学生日常的篮球训练中看得见的,规范性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得不到很好的重视,就会在比赛中影响技战术能力的正常发挥,那么失败便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其次,在平时的篮球训练中,有的学生因为坏习惯的原因,喜欢用脚踢球,有的时候还会误伤到路过的同学,有的学生为了捡球,随意攀爬栏杆,肆意践踏草坪等。无论是无心之失,还是故意为之,教师对于不规范的行为,一定要给予重视,并且及时引导纠正,如果教师不重视,学生可能会认为这种行为是老师默许的,久而久之的,坏的习惯就很难戒掉了。
(4)增强心理素质
过硬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在未来走得更远,飞得更高的必要保证,人的一生中,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总是会有伤心失意的事情,就像篮球训练或者篮球比赛中,专业技能有高有低,比赛有输有赢,小学生心智发育不成熟,对于挫折和自卑等消极的情绪还不具备良好的处理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例如,技不如人,要引导学生不要气馁,只要尽力了,就无愧于心,每个人成长的速度都是不一样的,优势也不同;比赛失败了,也不要紧,引导学生享受参与的过程,而不是一味看重结果,失败也是宝贵的财富,我们可以总结经验,加强锻炼,争取下一次的成功。
五、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篮球虽然是一项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的运动,看起来似乎与思想道德情操的建立没有什么关系,体育学科在传统的观念里,也容易让人忽略了德育教学的建设,总是片面地认为,体育教学应该就是以培训体育运动技能的学科,其实各项体育运动的过程中,都可以体现和磨练一个人的意志力、耐力以及不怕困难的精神,我们教师在开展实际的教学工作的时候,只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就可以让学生在掌握基本运动技能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优秀的道德品质,把德育教学从书本和理论中解放出来,在现实的土壤中开出美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1)陈杰.试论如何在小学篮球课堂中渗透德育研究.《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年第4期
(2)陈新.小学篮球运动德育功能初探.《新课程(小学版)》,2016年第10期
(3)祝兴军.核心素养视域下四有体育课堂“竞赛活动”的思考与建议.《体育教学》,202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