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互联网对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4期   作者:白少群
[导读] 在信息化社会下中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网络已经成为
       白少群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白土镇思福小学  526109

        摘要:在信息化社会下中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网络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使得小学生德育教育面临着挑战。小学生本身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互联网属于一把双刃剑,在给小学生带来益处的同时也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本文主要以小学德育教育实际状况为基础,对于互联网对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进行探讨。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生;德育教育;影响
引言
        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角度来看,道德属于一种社会意识,也是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调整的一种规范。道德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不具有强制约束性,是通过人们的信念、教育以及社会舆论来进行维持。教育是德育教育开展的主阵地,对于正处在成长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德育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教育环节。在网络社会下,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小区德育教育造成巨大冲击。但是互联网对小学德育教育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应该从辩证的观点来积极消除负面影响,充分发挥出互联网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正面作用。
1 网络对小学德育教育的影响
1.1 积极影响
        互联网已经逐渐在社会各个层面得到普及,而且也从某种程度上对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社会交往带来便利。网络由于具有极其便捷的信息提供方式和庞大的信息容量,对于当前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但是也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网络教育对于小学德育教育主要会产生以下一些积极表现:首先,互联网的支撑下德育教育工作社会化程度得到进一步拓展;其次,通过互联网让人们对小学生思想动态的把握更加精确,也能够进一步提升小学德育教育的针对性;互联网可以为小学德育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素材;网络可以实现多媒体的传输,因此也能够让小学德育教育更具艺术感染力[1];网络同时具有传播即时性,因此能够让教育功能更具实效性。互联网的出现能够让小学生的心理压力得到极大缓解,而且也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掌握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另外,互联网的出现让小学生根据求知欲,也能为小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机遇。
1.2 消极影响
        虽然网络能够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发挥出正面的积极作用。但是我们在享受网络所带来的便利、文明的同时,也需要对网络上广泛传播的诱惑、陷阱进行正确认识。目前整个互联网上来自于美国的信息量占比超过80%,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直以来倡导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和自由主义对我国文化具有极大的侵蚀作用,因此也成为了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的主要工具。由此也可以看出互联网对我国青少年德育教育带来的消极影响[2]。互联网又具有特殊的特征,因此对小学生具有极大吸引力,而且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小学生群体已经成为我国网民的主体,中小学生迷恋上网、痴迷于上网的现象也非常常见。互联网对小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以下一些:首先网络上各类信息良莠不齐,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小学生的理性思维产生影响;网络的开放性特征以及虚拟性很容易让小学生身心健康受到危害;小学生目前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西方腐朽文化很容易对于小学生思想道德的产生影响,导致其道德责任意识淡化。甚至会出现脱离我国主流文化的现象。一些是非分辨能力本身较差的小学生在接触网络负面思想后很有可能会出现叛逆、极端化等一些问题,这对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极为不利。
2 关注青少年网络安全与道德建设
        互联网已经融入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互联网上青少年也成为一个重要的主体组成。面对青少年网络安全问题,我们应该肩负起责任。

因此,首先要进一步加强网络建设,真正让互联网成为青少年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新途径;其次还要进一步强化网络管理,本着趋利避害的原则,将互联网给青少年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积极消除。在200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建议》,其中对强化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意识和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第1步要全面加速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程建设,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应该针对各种德育资源进行充分整合,以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具体规律和特点为基础,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合理的融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以及民主法制教育等[3],同时还要保障在小学德育教材中上述几种教育内容占有一定的比重,这样才能让中小学德育教育课程体系适应21世纪小学生的发展需求;第二是要进一步强化各类互联网站的责任意识,作为互联网站平台要充分认识到自身所承担着社会责任,要进一步加强先进文化的积极传播,在社会中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的网络风气;第三,要以互联网自身特征和信息传播规律为基础,并充分结合未成年人兴趣爱好,加强网络平台的正面宣传,这样才能为我国广大青少年营造出更加和谐的网络氛围。
        在当下的中小学教育中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课程已经非常普及,这为未成年人掌握网络技能和先进信息技术提供了良好途径。但是从当前小学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课程的开展现状来看,学校在网络安全和道德教育方面发展相对落后,这也导致网络的负面影响在进一步加剧。如果不能够从根本上进一步加快小学生网络安全和道德教育,很可能会引发严重后果。鉴于此,对于当前小学德育教育来说,全面强化网络安全和德育教育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利用小学德育教育课程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来强化小学生的网络安全思维和道德意识,积极培养小学生的道德素养,让小学生能够面对网络具备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控能力,来沟通道德高度上对网络上的不良行为和信息进行自觉抵制[4]。
        而从小学德育教育的角度来看,为了进一步扭转网络是未成年人失范的自身利益,应该充分发挥出全社会的力量来对未成年人网络成瘾问题给予积极预防,因此社会、学校、家庭的力量都应该充分发挥出来,做好未成年人健康上网的引导教育工作。同时教师和家长也应该扭转传统教育模式下谈网色变的思想状态。要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读书活动,为小学生全面普及网络安全和道德意识。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出传媒的力量,出版一些能够寓教于乐的、适合小学生身心特征发展的辅助读本。以更加生动、真实的案例从正面角度对网络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行宣传,同时也要将网络失范所带来的危害进行讲述,通过这种方式让小学生能够树立起基本的网络安全意识,让小学生充分认识到遵守网络道德、和法规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帮助小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网络安全和道德意识,才能够将网络的积极影响最大化。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网络信息化时代下,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已经离不开网络。而且网络对小学生自身的思维方式、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产生着深远影响。作为未成年人的教育从业者,应该正确看待网络的消极影响,利用小学德育教育来强化小学生网络安全和道德意识。
参考文献
[1]何承蔓.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生德育教育探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10):182-183.
[2]孙中锋. 新时期小学生德育管理工作有效策略[A]. 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20年南国博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20:3.
[3]王美娜,方敏.互联网时代小学生德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生活教育,2020(05):62-65.
[4]陈亚君.探讨家校合作视角的小学生德育教育问题[J].课程教育研究,2020(17):62-63.
作者简介:白少群(1975-01-02),女,籍贯: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学历:本科毕业,职称:小学中级语文老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主要从事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