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汭
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 550025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近年来的高考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就近几年的高考成绩来看,大多数的考生并不是十分擅长历史学科,然而其历史学科的成绩会很大程度的拉开考生之间的高考总成绩差距,因此提升高考历史知识复习的效率是十分有必要的。对此,我们需要采用一些方式和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加强对历史观念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打破对各种历史现象解读的局限性,从而提升历史学科的高考成绩。
关键词:高考、历史学科、复习法
如今,随着大众对学历认可程度的不断提升,高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也不断增强。传统的多角度的重复的复习方式虽然能帮助学生记忆基础的知识,但也存在很多的弊端。通常一年之内多轮的复习,不仅时间十分紧凑、任务重,同时在课堂上都是老师的讲读灌输,大量的占用学生思考的时间,无法更好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本文针对高考历史复习存在的弊端和不足进行研究和汇总,并整理一些相应的处理方法。
一、传统教学的弊端和不足
传统教学中的高考历史复习方法的现状是通过三轮整体复习来帮助学生记忆历史的基础知识和常规考点,这不仅造成了时间和资源的紧张,同时庞大繁杂的高考历史知识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这样的方式会导致学生的独立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无法得到更好的培养。传统教学存在着一些弊端,例如:
(1)知识传授的发放过于僵硬、机械,只关注结果而忽略成因和过程,使得学生更偏重于对答案的系统的死记硬背,而不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去学习和掌握历史知识。因此,这会导致在高考答题的时候出现所记住的答案无法全部运用并解答出来的情况,从而影响其历史学科的成绩和最终的高考总成绩。
(2)对历史概念及其发展的理解力不够,忽略了对历史时间的注解。单靠填鸭式、灌输式的接受海量知识,只会造成考生对历史演变历程的理解程度不够,无法准确分析和判断,从而影响对考题的解读和历史材料的准确分析。
(3)对历史事件和各种历史现象的大背景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抓住各种历史知识中的本质,仍然局限在就事论事的阶段。因此,在高考复习中很难将这些庞杂的知识进行整合,很难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更不能多角度进行理解,导致无法具体全面的解读历史、走近历史,从而带来的影响就是在高考答题的时候无法更加准确无误的表达和解答出来,分析的思路也模糊和混乱。
(4)对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和准确定位目标信息的能力培养不够完善,学生无法及时从试题的材料中提炼出能够把握历史学科的相应信息和知识的本质,并且对学生的思维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的提高和完善也远远不够。
历史学科是一门关联性和规律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充分对前因后果与本质特征进行一个连贯性的理解。在高考中,历史学科的考点往往也是从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角度出发,制定相应的题目来考查学生对时间和空间的分析能力,根据实际发生的历史事件来分析和理解当时的情况和表达的含义。历史学科是针对历史真实发生的时间和现象,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理解,多方面多层次去解读对历史发展的一个独立的认知,并通过自己的相关专业术语表达出来,最终才能呈现在高考历史的考场上,完成这场具有重大意义的转折性的考试。
二、高效复习法的研究和运用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提高高考历史的复习效率,不仅要在课前掌握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需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课,利用好课堂时间高效率的学习,对此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利用合理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高三教师一般都具有相当丰富的备考经验,依据以往的高考经验进行系统性的教学讲解和辅导,因此需要引导高三学生认真对待每一节课程,高效的跟上老师的思路,通过老师的分析理清相应的复习思路,并进行相应的逻辑上的加强,抓住历史课堂复习的重点和要点。在高考复习课的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绝对不能忽视的,其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性仍然一直存在,因此在复习课中教师通过内容讲解进行知识的联想和跳跃连接,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详细分析和研究,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要点的记忆,还可以加强对相关历史知识点的理解,从而提高复习的效率。
2.加强记忆和知识整理
记忆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提升高考历史成绩不仅要对知识要点进行深度的理解,还要对各章节的重点知识进行记忆。高中历史包含了古今中外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改革和战争等方面的内容,而高考历史复习的知识量庞大,知识点繁杂,记忆量巨大,在复习过程中一味的靠死记硬背来掌握知识就显得力不从心了。一轮复习是以后复习的基础,因此在一轮复习中学会记忆是至关重要的,而这个记忆是指根据历史的规律及特点进行知识的分类和整理,加之高效的记忆法进行理解性的记忆。高中历史教材的知识面涉及范围广泛,考点较多,因此在高考复习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和要点也很多。在二轮复习中要重视专题的作用,把海量的知识进行归类和整理,找出其中最本质的规律和特征进行串联并掌握,以此大大减少知识复习量,从而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和学习效率。
3.多种教学法综合运用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高考历史复习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从实际教学情况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情去施展教学艺术和教学技能,同时要彻底把握知识和内容,根据其特点结合不同的教学法进行复习教学。传统教学作为一种存在了上千年的教学方法,说明还是有其存在的道理与强大的生命力,有些最简单的最基本的知识通过传统教学的方法来施教会更加直截了当、通俗易懂。然而,有些个别难懂的知识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来施教,用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典型事例来解决极其难懂的知识复习要点。同时,有些复杂庞大的知识可以通过范例教学来施教,找出这些庞杂知识中最本质、最基础、最根本的部分把所有知识串联起来,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以此实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解决复习时间有限与知识量庞大之间的矛盾。此外,在复习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运用时空观和全球史观,实现大跨度的历史知识之间的衔接和贯通,并运用思维导图对知识进行整合和梳理。总而言之,靠某一种教学法是肯定不行的,只有教师充分发挥教学艺术和教学技能,用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并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法,才能更好的实现高考历史的高效复习。
4.突出主干知识及关联
主干知识就是推动历史发展方向、决定历史演变的重要知识组成,影响着历史发展进程的相关涉及,包含了重大历史事件、思想文化细节、社会制度演变和历史人物等基本历史实况,其范围涉及中国和世界各个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发展主线及时代的基本特征。一般来说,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1)中国古代历史社会各阶段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的时代特征和发展进程以及之间相互的关联。
(2)中国近现代历史社会各时期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现象及其影响,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主导当时社会思想发展演变的进程。
(3)世界各国的主导、民主制度的建立、发展的历史背景及其自身的特点;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的促进、政治和国际友好关系的发展影响。
(4)对比中外经济发展、政治决策、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历史实情,详细了解相似之处与有所出入的情况,便于考生了解并记忆历史相关知识。
5.关于四项能力的考查
高考对于历史学科的四项能力的考查是基于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考查学科的素养和学习的基本潜力,注重考查在历史学科的学习过程中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的相应能力等等。
(1)解读信息的能力。主要可以用三个层面来概括:理解历史学科在高考试题中提供和展现的历史图文材料与考试的相应要求,理解试题中的材料并最大限度的解读和获取其中有效的信息,对相应的有效信息进行一定的加工和运作并完成完整的解读。捕获和解读历史学科信息的能力是完成高考历史考试审题的第一步,也是能够理解试题并精准回答的一个理论基础。
(2)运用知识的能力。该能力是测试考生学科能力和解答试题的关键,主要由三个层次组成,包括对历史事物的辨别、对历史事实的理解、对历史评判的分析、对历史现象和历史相应观点的证明和表达。在历史学科的高考过程中,考生应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数据库中根据题意筛选出对应的知识点,并运用话术将其运用到解题的思路中来,这便是运用知识的一个具体的操作过程。这个过程通常是将平时所学的知识与考试的试题相结合,注重于对所学知识的一个重组和整合,是对知识迁移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一个能力的培养。
(3)描述史实的能力。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其一是进行一个客观的叙述历史事物的境况、精确描述历史事物的特征、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最终做出正确的表达并准确地解释其特征。其二是透过历史学科的现象看其本质,便于考生了解历史发展的实质。其三是运用所学的学科相关知识,构建解决问题的步骤,并通过简单明了的历史学科专业话术详细地描述或阐述历史问题及现状。一般情况下考生可以通过对问题详细的理解、分析和说明的过程,将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在思维过程中体现出来,这是培养考生形象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提高考生的审题能力和解题能力的关键所在。
(4)探讨问题的能力。该能力是历史学科在高考考点中的一项重要能力的考查,主要包括运用判断、比较等论证方法来讨论历史问题,运用判断、引用的方式来探讨历史观点,以及独立针对历史问题来提出不同的看法等三个方面的层次。通过以上的所有情况来看,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的能力是三个方面的综合运用的情况,其能力在一些类型的考题中是以基础知识为论证的前提,也是通过运用历史相关知识描述历史事物的综合性和探究性能力的运用。
三、高效复习法的相关策略
1.寻找答题的方法和相应的规律
在不断加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还需要注意寻找答题的规律和方法,应该准备两套相对较好的复习资料,一套用于对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查,另一套用于对专项知识进行强化练习的经验总结。按照高考的考试时间来严格控制做历史题的时间,对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进行重点的复习,同时对错题进行总结并找出其中的原因。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精心挑选与自身讲解和思路相匹配的练习题和复习资料,而不是采用传统的效率低下的机械式题海战术。要在有限时间中实现高考历史高效复习,掌握知识中共同的本质和规律来实现知识迁移和扩展是十分重要的,这样有利于对知识和试题进行详细的理解、运用以及操作。
2.以课本教材和高考真题为依据
无论怎样高效率的复习,最终我们都是要依据课本教材为基础,熟练的去掌握基础的知识。历史学科属于文综学科,而文科综合的复习主要是以课本教材为依托,文综考试的成败主要取决于考生对于课本的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因此不能只偏重于试题而忽略教材,没有课本教材中基础知识作为根基,任何的技巧和方法都是无法站稳脚步的。因此,我们要从日常的课本学习中建筑属于自己的“树形”知识体系结构,培养相应的历史思维逻辑,找出历史学科中历史发展的重要脉络,整合全部的历史发展示例,细化高频的知识考点,熟练的掌握和运用该知识点进行问题的解答。此外,高考真题是高考复习的归宿,一切练习要以高考真题为依据,高考出题的思路、方向、评分标准都是需要了解和掌握的,这样才不会盲目的复习和练习,从而才能实现高效复习。
3.注重历史和结论相结合
历史学科的知识点虽然是过去的既定事实,然而对历史学科知识的复习不能仅仅是罗列事实,还需要注意教科书上对这些事实的一些相关评价,同时还需要一些课外阅读来增加视野和知识储备。中国历史有几千年的跨度和时间范围,其中的历史事件和知识更是数不胜数,如果只是单纯对教材知识进行相应的理解和记忆,那就只是简单的掌握史实;如果对历史事件知识单纯的罗列、记忆和背诵知识要点,无法从内容上真正的了解历史、理解历史,那诸如论述观点这种自由发挥的试题就无法拿到高分。因此,考生熟练掌握教材内容的同时还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来阅读相关的资料和相应的文献,对涉及相关的历史事件的背景进行一个深入的学习和分析,相应的对学习成绩的提高也会带来益处。
4.关注社会时事热门话题
如果高考历史仅仅是为了让考生将精力都放在课本教材内容的学习上,那是无法应对新高考背景下的高考历史试题的。以前“十年寒窗苦读、两耳不闻任何事”的学习模式是无法适应如今像高考这样的当代竞争性考试的。作为新时代的新一代年轻人,要相应的关注身边的热门动态和话题,因为这些热门事件和热点问题经常会出现在高考历史的试卷中,使考试内容更贴切生活,实现与现实世界生活的紧密联系,将学以致用的优点发扬光大。聚焦热门话题需要实事求是,有效回答,不能随意评论,以历史为鉴定,关注时事热门话题,把历史的素养运用到当代信息化的现实生活的问题解决中,为社会培养相应的人才。
四、结语
在当今社会不断趋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高考历史的复习更应该重视其自身所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以及现存的问题,教师与考生都需要制定一个明确的复习目标和任务。结合上述的情况,众所周知,高三一线历史教师的责任也很重大和艰巨,需要结合新形势、新考点,制定出科学高效的复习计划,为紧张的高三学生制定出一套适合其背景下的高考历史复习方案;同时,考生也需要严格约束自我,在日常的学习中在教师的引导下摸索出适合自己的独立高效的高考历史复习方法。高考历史考题主要依托于课本内容,命题一般以论文的高层次、丰富的史学材料、涉及全面的学科能力以及高水平的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为准,因此在高考历史复习过程中要以这一准则为基准,迅速转变传统的教学形式,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为重中之中,而不是墨守成规、循规蹈矩,更要舍弃固有的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等教学方式,真正实现高考历史高效复习。
参考文献
[1]黄积深.高考历史高效复习策略浅探[J].基础教育研究,2009(18):70-71.
[2]赵洁.高考历复习要认真落实“两课堂”[J].广西教育,2011(08).
[3]博尔.高中历史基础知识与应考攻略[M].重庆出版社,2015,12-17.
[4]卢巍,黄捷.高中历史那些事儿[M].吉林摄影出版社,2015,35-38.
[5]申招斌.思维导图2015版高中历史[M].湖南教育出版社,2015,24-29.
作者简介:吴汭(1992.04—),男,汉族,贵州贵阳市人,研究生,教育硕士,单位: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专业:学科教学(历史),研究方向:中学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