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婷
惠州市第八中学
摘要:地图在初中地理学习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可以协助初中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处理地理学习中的问题。地图可以把课本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培养初中生利用地图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这是学好地理的关键因素,也是提升初中生地理素质的有效渠道。
关键词:初中地理;读图能力;教学策略
引 言
读图能力是帮助学生学好地理的一项重要的技能,对于初中生而言,接触地理学科的时间较短,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欠缺快速从地图图片中采集信息的能力。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读图是其基础性内容,也是特色内容,将原本复杂的知识,通过图像直观的展现出来,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内容,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地理图表,并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一 初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的现状
1.1缺乏对读图的重视度
部分初中学生由于对不同课程的学科特点掌握度不足,在进行地理学习时,对读图、用图的意识不强,因此,很容易造成教材和地图认读相分离的状况。同时,学生对教材中的地理知识框架了解不够深入,孩子们对其中需要结合地图完成知识吸收的内容也不够清晰,因而在开展学习活动时,难以提高地图的使用效率。
1.2缺乏对读图的兴趣度
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思维能力及综合能力不同,因而在面对地理学习时,所展现出来的兴趣度也不同,一部分空间感较差、对地理兴趣度不足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迸发读图动力,可能还会在面对不同国家、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时感到茫无头绪。当学生未能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到乐趣,产生成就感时,他们的识图、记图兴趣度也会大打折扣。
1.3缺乏高效的培养策略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识图能力培养重视度不足,这样也会致使学生对地图的运用效率不断降低。同时,部分地理教师容易忽视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也缺乏有效的培养策略,学生难以掌握切实有效的读图方法,从而导致部分地理综合素养较差的学生在认读地图时变得效率低下。
二 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重要性
2.1地图是地理教学内容的直接体现
在地理教学中,可以通过地图展示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结构和关系。通过地图描述同一地区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的演变,也可以显示其在时间和社会形态上的演变。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地图表达能力优于千言万语,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比例尺、方向图、图例等地图元素最直观地展示地理相关知识。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地理信息,不断提高地理教学效率。
2.2读图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地理教材中的地图能以最直观的方式表达地理事物的空间范围、位置和空间组合,使学生能以最直接的方式感受地理事物的特征、规律和变化。借助描绘同一地理事物不同性质的地图,帮助学生立体地掌握与地理事物相关的不同层次的知识;通过不断的实践,把阅读地图的能力转化为对地理事物进行综合属性分析的能力,在利用地图掌握地理事物的关系和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学生的学习可以从头开始,把问题转化为解决问题,具有很好的效果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非常显著的作用。
三 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3.1对地理课程缺乏兴趣
即便目前我国教育改革事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但是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会不自觉地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学方式依然以知识灌输为主。这就使得原本对地理知识有一定兴趣的学生因为无法在学习中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或者是因为将地理知识与地图信息相联系存在困难,导致在读图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难题,长此以往就会产生对地理学习的抵触情绪。除此之外,地理课程自身就比较偏向于理论,知识的学习相对枯燥乏味,使得学生对于地图的阅读缺乏兴趣,再加之读图技巧以及方法的缺失,导致影响其对地理学科的学习积极性。
3.2读图技巧掌握不牢固
就初中阶段的学生来看,导致其读图能力偏弱的主要原因就是对读图技巧的掌握不牢固,即对地图中信息的要点、技巧以及地理基本知识的记忆程度不足。地图中的每一根线条都代表着对应的数据及其变化,如果对这些基本纹路及其变化所表达出来的基本信息记忆程度不足,就无法读图。地图中的纹路及其变化加之文字和数值的变化是一个特定地理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对这些纹路、图标等基本信息代表的基本含义进行深层次的记忆,才能掌握地图中蕴含的信息。
但与之相反的则是,学生对此类信息缺乏记忆,甚至连一些日常性的地理知识记忆都不够熟练。同时,因为某些图标等标志有着较高的混淆度,一旦地图基础知识记忆不牢固,就很容易出现读图错误。这些都是其读图技巧掌握不牢固的表现。
3.3教学方式单一
目前,我国的教育事业改革已经初见成效,但是部分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还是会不自觉地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沿用知识灌输的方式,并且不注重知识与实践的结合以及学生的学习体验,单纯地将之视为一门考试课程。这就使得原本相对枯燥的教材内容变得更为枯燥,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地图自身的空间性较强,这种平面化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读图能力自然也就无法得到提升。
四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有效教学措施
4.1 强化读图基础知识的讲解
地理读图具有很强的技巧性,比如比例尺、方位、标志等等,另外在一些更加专业的图中,还涉及其他技巧,比如地图中等高线的疏密,就和地势的坡度相关,等高线越密,说明地势坡度越陡。对于这些基础知识,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逐一进行讲解。首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幅常规地图,对地图中的比例尺、标志等进行讲解,让学生形成基本的认识。其次,让学生对其他地图进行讲解,说出地图中的一些基本信息,比如比例尺是多少,某某标志代表了什么意思。教师先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练习,就可以促进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形成有效的掌握。最后,还需要进行拓展,即将相同的基础知识放到不同的地图中,甚至是改变其表现形式,让学生展开更加深入的辨析,提高掌握程度。
4.2 采用趣味方法增强学生记忆
读图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掌握一些技巧,还需要对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形成认识掌握,这样才能提高读图的效率。比如要从中国地图上快速找到某省的省会,或者是要清楚辨析不同省份的地理位置和相邻关系,这就需要学生对这些地理信息实现牢固的记忆,在脑海中形成清楚的印象。因此,在教学的时候,就可以采取一些趣味方法,增强学生的记忆。比如,可以采用顺口溜的方法进行教学,“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二宁青陕甘……”通过这样的顺口溜,可以让学生快速记忆。除了趣味记忆之外,还可以借助趣味游戏这种模式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实现读图能力的提升。
4.3 立足学生实际针对性教学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还需要关注到学生的差异问题。对于一个班级的学生而言,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是不同的,在读图能力培养方面所出现的问题也不同。因此,如果长期让教学活动处在统一化的模式中,那么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就难以得到有效的改善。因此,在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过程中,就需要立足实际,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具体来说,首先,要了解学生存在的能力短板。这可以通过读图实践来评价学生的读图能力,全面了解学生存在的薄弱环节。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展开个性化指导。在课堂教学中,基于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教师要予以个性化的指导。比如,部分学生在读图过程中对于整体信息的把握存在问题,而部分学生则是对于图例标志的掌握不全面。对于这些不同的问题,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依照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组别,然后再给与对应的指导,这样就能有效补强学生的读图能力。
4.4 巧设绘图强化学生综合能力
在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过程中,还需要通过绘图这一手段,来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为了加强学生对我国省份地理信息的记忆,可以让学生先临摹各省份的地图,然后再凭借记忆进行绘制,同时在地图中运用专业的标志、图例等标注出相关的信息。通过这样一种模式,可以加强学生对相关地理知识的记忆,同时深入掌握读图中所涉及到的一些知识。除了让学生进行地图的绘制之外,还可以其他不同的手段进行绘图,比如多媒体、计算机软件等等,在绘图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读图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地理教学当中,地理教师应该注重提高初中生的读图能力,增强初中生读图能力的练习,引导初中生多看图、多练图,带着自己的疑惑进行读图,这样可以提升初中生的读图能力,能够让初中生更迅速地处理地理上遇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J].徐进伟.中学课程资源.2018(08)
[2]初中地理教学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J].田雨.中国校外教育.2018(20)
[3]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优化研究[J].张国强.科技资讯.2019(31)
[4]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研究[J].王亚平.华夏教师.2019(29)
[5]浅谈可持续发展意识对初中地理教学的影响[J].冯亚军.才智.2019(35)
[6]初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研究[J].杨红梅.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2)
[7]试论初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J].汪富明.时代金融.2018(24)
[8]有关初中地理教学的思考[N].马一鸣.发展导报.2019-06-25(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