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云峰
重庆市九龙坡职业教育中心 401329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智能制造行业和企业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进步,而如今,这类行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对选拔人才的标准也越来越高。因此,职业院校便需要根据如今的行业需求和企业要求,来进行智能制造专业群的建设和研究,找出其课程体系中所出现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和解决,以适应智能制造专业群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在实施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过程中,需要有效实现群内各个专业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整体上提高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将针对如何进行中职智能制造专业群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这一问题,提出几点相关的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中职;智能制造专业群;技能型人才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领域对于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趋向多元化和专业化。因此,在进行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过程中,便需要跟随时代的进步,不断修改和调整课程体系,以此培养出智能制造专业群的综合型人才。因此,在进行智能制造专业群教学时,便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如今的社会需求来进行课程内容的调整和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良的学习环境和实践环境,不断开发学生的潜力,增长学生的实践经验和技能水平,有效实现智能制造专业群的建设和发展。
1.智能制造专业群课程教学的现状
1.1职业人才培养目标错位
在开展智能制造类专业教学时,通常会将其分为两大类,包括非制造专业和应用制造。而职业需求又分为基础智能制造和行业智能制造。但如今对于职业需求以及职业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却没有得到详细的阐述,这便会导致教师与学生都无法明确具体的培养目标和学习目标,不同专业的学生也无法体现出该专业所具有的特色,并且,在非专业智能制造教育中,其教育模式以及教育内容泛化,这导致教育过程出现同质化现象,这便更加无法体现出各类专业所能起到的不同作用和不同效果。
1.2没有明确教育方向
学生在校期间所学习的知识大多十分的抽象,而在进入企业进行实习或是工作后,便会发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内容很难进行实际的应用。并且,在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与学校内所学习的知识差距较大,导致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还要向其他工作人员进行重新学习。同时,存在着大部分的学校都只是采用学科教学模式,并没有根据现实中社会的需求来进行人才的培养,这便导致学校的教育无法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2.智能制造专业群技能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策略
2.1以专业群作为首要指导理念
在如今,职业院校对人才进行培养过程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并且,目前还存在着部分院校提出了取消部分制造类专业这一提案,这种情况似乎是在说,部分制造类专业没有存在的价值了。其实要想制造类专业能够最大化的发挥出自身的作用,便需要根据各类专业的实际需求来构建出智能制造专业群,通过对信息的整合以及各专业的发展现状来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确定出核心专业和协同专业,构建出新的智能制造专业群课程体系,使专业群内各专业得到“抱团式”均衡发展。
2.2依据职业发展需求来进行课程建设
在进行智能制造专业群教学时,有必要在课程内容中添加一些有关职业素养的相关内容,使学生能够在提升自身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让学生以后能够更加容易地适应社会、适应工作。并且,在构建智能制造专业体系的过程中,还需要使其满足普适性,也就是说,在基础知识以及职业素养相关内容这方面,需要使专业群中的各个专业具有一定的共性,使这部分内容能够适用于各专业中的课程开展。此外,在进行课程构建时,还需要保证一定的层次性,对于后续课程的安排需要进行不断的深化,并充分重视相关专业岗位的职业需求,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的掌握更深层次的技能,以此来实现递进式的教育过程。
2.3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在进行目标的设立过程中,需要对各个岗位工作任务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调查,并且需要与专业群为基础点来进行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对智能制造专业的职业需求进行明确的了解和定位,使教学内容能够以职业需求为重要标准。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打破x+1的局限性,并在落实专业群平台教学的基础上来开展多元化的专业课程教学,使课程体系中包含核心专业、拓展专业等多种多样的课程内容。其中,核心专业与拓展专业是需要具有一定特殊性的,针对每个专业不同的特征专业来进行课程的开展。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将这所有课程进行有序、合理的开展,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良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
2.4建设出智能制造课程群
在这一过程中,各学校需要对群内行业的具体职业需求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此来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课程内容,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的进行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还要根据职业核心能力的要求,在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时,将专业核心和拓展能力进行调整。比如在对一年级学生进行教学时,需要将机械制制图与识图、电子电工技术等基础平台课程进行开设,使专业群内学生具有共同的基础岗位适应能力,对于二年级的学生,便需要开设各自核心专业课程,通过对此类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此外,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可选择的拓展课程,让学生通过自由的选择而得到个性化的发展,使学生能够在长期的学习中,逐渐形成较强的持续专业发展能力。
结束语:
本文在开始主要讲述了智能制造专业群课程教学的现状,其中包括职业人才培养目标错位、没有明确的教育方向这两方面。之后,本文又针对如何进行中职智能制造专业群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这一问题,提出了几点相关的建议和策略,包括以专业群作为首要指导理念、依据职业发展需求来进行课程建设、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建设出智能制造课程群这四方面。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对中职学校教师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丘海宁.中职智能制造专业群创客教育的实施内涵[J].现代职业教育,2020(42):56-57.
[2]钟清.基于岗位能力递进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探讨——以智能制造专业群为例[J].广西教育,2020(31):117-119.
[3]林君焕,李金国,杨莎莎,黄广健.基于“三融”模式的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20(06):35-41.
[4]田贞军.智能制造专业群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J].中外企业家,2020(06):185.
[5]范杜铨.中职智能制造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7(14):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