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发散思维的小学英语教学情境设计的方法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4期   作者:高蕊
[导读] 基于发散思维进行小学英语教学情境设计,能够拓展情境设计思路,
        高蕊
        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南关小学  718199
        摘要:基于发散思维进行小学英语教学情境设计,能够拓展情境设计思路,从多角度满足教学各个环节的目标。本文由小学英语情境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出发,并提出以发散思维为导向进行情境设计的具体策略,包括紧扣教学主题进行前后教学环节的设计,保持前后统一性及联系等,为有英语情境设计需求的小学教师提供支持。
        关键词:情境设计;发散思维;小学英语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其包含的内容范围较广,且细节繁多,利用发散思维进行教学情境设计,能够帮助教师充分考虑到教学之中的每个环节,以优化每一环节的教学,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整体水平。
1小学英语情境教学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小学英语情境教学现状进行了解,再依据学生当下的英语水平综合考虑,分析得出小学英语情境教学有着较大的优化空间,具体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首先,教师对情境教学的效用不够重视,导致其没有对情境教学进行系统性的规划设计,使各个教学环节中的情境设置联系性不强;其次,情境设置的方式比较单一,且应用程度不高,因此无法对课堂教学进行完善;最后,教师忽视情境创设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没有结合实际需求,也没有系统的提出提升效用的策略。
2以发散思维为导向进行小学英语教学情境设计的策略
2.1围绕教学主题进行情景设计,保持前后统一
        基于发散思维进行小学英语情境设计需要遵循情境设计原则,包括以下四方面:首先,情境设计要遵循目标主体导向性原则,情境的设计要能够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提供支持,同时也要能够分清情境设计的主体,也就是为学生培养提供辅助作用,需要认清创设情境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创设的情境实现教学优化;其次,情境创设的素材一定要从真实生活中提取,结合实际生活的情境创设更能为学生提供真实体验;再次,情境创设要遵循多样性原则,在发散思维的导向下,更是要提供多视角的情境创设方式;最后,情境创设要具备激励性,能够活跃课堂氛围,给予学生更多的体验。
        基于发散思维下的情境创设,需要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并结合教学的各个环节,保证各个环节情境创设都能够紧扣教学主题,且环节之间存在相互联系。以“Hello”这一单元教学为例,围绕“hello”这一教学主题,教师可进行多角度的教学情境设计,如“新学期开学第一天”,以此让学生根据这一场景进行发散思维的联想,包括打招呼的对话、穿着情况等,也可引导学生进行场景推动模拟,如从校园内见面可能产生的对话,后将场景推进到教学楼中,再到教室座位之中,以此逐步完善场景模拟,帮助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强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2以教学任务为基准,多环节设计情境
        在对各个环节进行情境创建前,需要思考每个环节的教学任务,以教学任务为导向,利用发散思维多角度的设计情境,以在完成教学计划的同时拓展学生思维。

小学英语教学环节按照教学顺序划分主要包括教学导入、课堂内容教学、实践指导以及课堂总结这四部分内容。
        教学导入环节的目的在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对于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兴趣,同时还需要对后续的正式教学起到总领作用,基于此进行教学设计教师可围绕单元主题进行情境模拟,以对“We love animals”这一单元进行教学为例,教师可根据“animals”这一教学主题进行场景模拟,如让学生联想自己身在动物园中,通过发散思维想象自己在陆地、草丛、水面上可能见到哪些动物,在后续提出递进式问题以了解学生联想情况,如“同学们在不同的地方都看到了哪些动物?”、“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喜欢的原因,是否了解所说动物的相关习性?”以此引发学生讨论和积极发言,提升参与热情。
        课堂内容教学以及实践指导是教学的主体部分,而情境创设能够帮助完善教学过程,给予学生更直观的体验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以“Lets eat”这一单元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创设“食堂打饭”情境,让学生分别就自己喜欢的食物及饮料展开对话;而课堂总结这一环节的目的在于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因此情境创设要具有概括性,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如在对“How much is it?”这一单元进行教学总结时,就可以根据主题设定“商场购物”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导购及顾客,完成询价、议价以及购买等举动的对话练习[1]。
2.3提升情境设计效用的举措
        基于发散思维,在明确各个环节的情境创建方法后,就需要对情境的有效性进行思考,提出能够最大化提升情境设计效用的举措,以发挥情境的最大价值,具体包括提升情境吸引力、加强情境模拟过程中的多方交际,以及依据发散思维拓宽情境设计的空间及场地。
        提升情境吸引力需要从两方面出发,一方面需要了解学生的特点及需求,基于此建立符合学生喜好的情境内容,另一方面,情境教学法因具有寓教于乐的功能性特点,可从多方向上进行思考,如结合生活实际、或结合当下热点等,都可以增加情境的趣味性;加强情境模拟过程中的多方交际方面,可以通过深化模拟内容以构建出多方交际,如教师可参与到情境模拟之中,作为第三人称视角丰富情境内容及对话形式,也可以利用一些小道具给予学生更真实的情感体验;依据发散思维拓宽情境设计的空间及场地,需要教师将情境设计的视角适当从书本及教案中抽离出来,不给情境设计设置限制,可依据学生课堂表现及回答问题的情况灵活调整情境设计的内容,也可以将学生带出教室,依据室外的环境及天然道具进行情境设计,给学生不一定的体验,以拓展发散思维[2]。
结束语:总结全文,以发散思维为导向进行情境设计,需要将思维限制在教学主题之内,且需要遵循教学规律进行递进式情境设计;在教学导入部分进行情境设计的目的为吸引学生探究热情,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倪艳.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7(07):39
[2]黄琳.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8(07):45

课题项目:本文系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小学英语课堂中结合情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SGH20Y073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